主页 > 大数据 > 移动数据的发展史?

移动数据的发展史?

一、移动数据的发展史?

第一代是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网,时间是本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197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而其它工业化国家也相继开发出蜂窝式移动通信网。这一阶段相对于以前的移动通信系统,最重要的突破是贝尔实验室在七十年代提出的蜂窝网的概念。蜂窝网,即小区制,由于实现了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AMPS系统和后来的改进型系统TACS,以及NMT和NTT等。AMPS(先进的移动电话系统)使用模拟蜂窝传输的800MHz频带,在北美,南美和部分环太平洋国家广泛使用;TACS(总接入通信系统)使用900MHz频带,分ETACS(欧洲)和NTACS(日本)两种版本,英国,日本和部分亚洲国家广泛使用此标准。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采用频分复用,语音信号为模拟调制,每隔30KHz/25KHz一个模拟用户信道。第一代系统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其弊端也日渐显露出来:

(1) 频谱利用率低

(2) 业务种类有限

(3) 无高速数据业务

(4) 保密性差,易被窃听和盗号

(5) 设备成本高

(6) 体积大,重量大。

为了解决模拟系统中存在的这些根本性技术缺陷,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应运而生,并且发展起来,这就是以GSM和IS-95为代表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时间是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欧洲首先推出了泛欧数字移动通信网 (GSM) 的体系。随后,美国和日本也制订了各自的数字移动通信体制。数字移动通网相对于模拟移动通信,提高了频谱利用率,支持多种业务服务,并与ISDN等兼容。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以传输话音和低速数据业务为目的,因此又称为窄带数字通信系统。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DAMPS系统,IS-95和欧洲的GSM系统。

(1) 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发源于欧洲,它是作为全球数字蜂窝通信的DMA标准而设计的,支持64Kbps的数据速率,可与ISDN互连。GSM使用900MHz频带,使用1800MHz频带的称为DCS1800。GSM采用FDD双工方式和TDMA多址方式,每载频支持8个信道,信号带宽200KHz。GSM标准体制较为完善,技术相对成熟,不足之处是相对于模拟系统容量增加不多,仅仅为模拟系统的两倍左右,无法和模拟系统兼容。

(2) DAMPS (先进的数字移动电话系统)也称IS-54(北美数字蜂窝),使用800MHz频带,是两种北美数字蜂窝标准中推出较早的一种,指定使用TDMA多址方式。

(3) IS-95是北美的另一种数字蜂窝标准,使用800MHz或1900MHz频带,指定使用CDMA多址方式,已成为美国PCS(个人通信系统)网的首先技术。

由于第二代移动通信以传输话音和低速数据业务为目的,从1996年开始,为了解决中速数据传输问题,又出现了2.5代的移动通信系统,如GPRS和IS-95B。移动通信现在主要提供的服务仍然是语音服务以及低速率数据服务。由于网络的发展,数据和多媒体通信的发展势头很快,所以,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目标就是移动宽带多媒体通信。从发展前景看,由于自有的技术优势,CDMA技术已经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为实现上述目标,对3G无线传输技术(RTT:Radio Transmission Technology)提出了以下要求:

(1) 高速传输以支持多媒体业务。室内环境至少2Mbps;室内外步行环境至少384kbps;室外车辆运动中至少144kbps;卫星移动环境至少9。6kbps。

(2) 传输速率能够按需分配。

(3) 上下行链路能适应不对称需求。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早由国际电信联盟(ITU)于1985年提出,当时称为未来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系统(FPLMTS,Future Public Land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1996年更名为IMT-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2000),意即该系统工作在2000MHz频段,最高业务速率可达2000kbps,预期在2000年左右得到商用。主要体制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1999年11月5日,国际电联ITU-R TG8/1第18次会议通过了IMT-2000无线接口技术规范建议,其中我国提出的TD-SCDMA技术写在了第三代无线接口规范建议的IMT-2000 CDMA TDD部分中。

二、数据库发展史?

“数据库”起源于上世经50年代的美国,于80年代正式传入国内。

当时的数据库技术大多应用在国防和军工领域,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变迁才逐渐应用在各行各业,深深影响着中国近40年来计算机科学和数据管理方式的发展,见证了中国自主技术的蜕变!

三、手机数据的发展史?

手机网络数据的发展史:GPRS(2G)-HSDPA(3G)-4G-5G。

四、纺织技术的发展史?

以下是我的回答,纺织技术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在远古时代,人们使用天然纤维,如棉花、羊毛、蚕丝等,通过简单的加工和编织技术制作成简单的纺织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纺织技术也不断地进步和改进。在古代,人们使用手工纺织工具,如纺车、织布机等,进行纺织生产。这些工具虽然简单,但能够满足当时人们对纺织品的需求。随着工业化的到来,纺织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8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纺织机械开始出现,大大提高了纺织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纺织技术已经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现代纺织机械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操作,使得纺织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现代纺织技术也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使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成为了纺织行业的发展趋势。总之,纺织技术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进步和改进的过程。从古代的手工纺织到现代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纺织技术的进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美好。

五、冲压技术发展史?

冲压技术是一种金属加工方法,通过将金属材料放入机器中,采用模具对其施加压力和形变,使其在模具中产生所需的形状和尺寸。下面是冲压技术发展的主要里程碑:

1.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工业革命时期,用于制造农具和手工工具的简易冲压技术开始发展。

2. 19世纪中叶:发明了第一台冲床机械,用于大规模生产冲压零件。

3. 20世纪初:电力冲床和液压冲床的发明使得冲压技术更加高效和灵活。

4. 20世纪30年代:冲压技术在汽车制造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推动了冲压技术的发展。

5. 20世纪50年代:冲压过程中的数值模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引入,提高了冲压工艺的精度和可预测性。

6. 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数控技术(CNC)的应用,冲压技术进一步自动化和提高了生产效率。

7. 20世纪90年代至今:冲压技术不断创新和改进,引入了高速冲压、多工位冲压、多功能冲压等高级技术,为复杂零件的生产提供更多可能性。

今天,冲压技术已经成为制造业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重要工艺,用于生产各种零部件和产品,包括汽车、家电、电子设备、建筑材料等。同时,冲压技术还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以满足市场对更高质量、更高效、更节能环保的需求。 

六、炼钢技术发展史?

 炼钢技术的发展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古代炼钢技术:早在公元前1000年,我国就已经掌握了炼钢技术。当时的炼钢方法主要是利用炭火炉炼钢,通过加入适量的矿石、煤炭等原料,对铁进行冶炼和精炼。

2. 19世纪炼钢技术:19世纪是炼钢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期。1856年,英国人贝斯勒发明了转炉炼钢法,这一发明使得钢产量迅速增长,钢逐渐取代铁成为广泛使用的材料。此后,炼钢技术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各种炼钢方法相继问世。

3. 20世纪炼钢技术:20世纪以来,炼钢技术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1900年,德国人施托斯发明了平炉炼钢法,进一步提高了钢的产量和质量。此外,这一时期还涌现出许多新型炼钢工艺,如氧气顶吹炼钢法、电炉炼钢法等。

4. 现代炼钢技术:20世纪中后期,现代炼钢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炼钢厂开始采用计算机控制、自动化操作等技术,使得炼钢过程更加高效、节能和环保。此外,随着炼钢理论的深入研究,人们对钢的成分和性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能够根据需求生产出各种高性能的钢材。

5. 炼钢精炼技术的发展:近60年来,炼钢精炼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在日本,铁水预处理技术始于上世纪60年代,其目的是减少精炼成本和改善产品质量。此外,转炉精细化、钢包冶金(二次精炼)等技术也在不断提高钢的质量和性能。

总结来说,炼钢技术从古代发展到现代,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要求的提高,炼钢技术将继续朝着高效、节能、环保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七、合金技术发展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和生产合金的国家之一,在商朝(距今3000多年前)青铜(铜锡合金)工艺就已非常发达;公元前6世纪左右(春秋晚期)已锻打(还进行过热处理)出锋利的剑(钢制品)。

越王勾践的青铜剑就是采用硫化技术处理的合金宝剑。出土后锋利无比。

八、冶炼技术发展史?

三里河遗址出土的铜锥及其展面花纹

两个久违的老朋友,它们的冶炼方法依然是和同时代的红铜一样,采取的是固体还原法和热锻法这样原始的冶铜方法。相同的方法导致不同的金属成品,原因是在投入矿石时,依然没有有意识的区分,而是巧合的把多元素共生混合矿石进行冶炼,导致杂种铜的产生。

事实上,青铜技术的产生就是这么来的。

人们(原始冶铜工匠,前身可能来自于制陶工匠)在多次的偶然中逐渐发现,原本不加区别的矿石原来还分成很多种类。其中某种特定的矿石按照冶炼红铜的老方法冶炼,结果出现的是白中带金,介于金色与银色之间的一种新的金属。

其实这种金属就是砷铜合金,那种特定的矿石就是砷铜矿。

人们会继续发现,某种特定的矿石和孔雀石等纯铜矿混在一起,能够在不是特别高的温度下就产生融化现象,两种矿石的溶液混合在一起,冷却后形成一种金灿灿的新金属。

九、传输技术发展史?

百年前贝尔电话机时代,传输电脉冲声音信号的传输介质是铁丝。这就是最早的通信传输介质。1877年,也就是贝尔发明电话的第二年,世界上第一条电话线路开通了。

20世纪70年代至今,工业进入了3.0时代,即电子信息化时代。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由两根22~26号绝缘铜导线相互缠绕而成的双绞线。不怕电磁干扰、不用单独线槽布线、并且最远通信距离可达百公里(单模)的传输介质--光缆出现了。光缆光纤的大量使用,使得我们家享千兆带宽变成了现实,IPTV网络超高清电视不再卡顿。

十、冶铁技术发展史?

钢铁冶炼技术是中国的传统强项,公元一世纪罗马帝国的博物学家老普林尼在其著作《自然史》中曾说“在所有的各种铁之中,以中国铁为最好。中国人把它连同各种织品和皮货输送给我们”。17世纪以前,中国至少有10项冶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虽然取得了这些伟大成就,但中国铁制品的出现较晚,迄今为止,公认中原地区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发现于公元前8世纪的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比西亚赫梯人的人工冶铁要晚了1000多年。虽说西亚与中国远隔千山万水,但千年的时光似乎也够这项技术伴着悠悠的驼铃晃到黄土大地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