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大数据 > 什么是元数据?

什么是元数据?

一、什么是元数据?

元数据(Metadata),又称中介数据、中继数据,为描述数据的数据(data about data)。

元数据作用是:

1、描述数据属性(property)的信息,用来支持如指示存储位置、历史数据、资源查找、文件记录等功能。

2、元数据算是一种电子式目录,为了达到编制目录的目的,必须在描述并收藏数据的内容或特色,进而达成协助数据检索的目的。

元数据的应用举例:

1、数据结构:数据集的名称、关系、字段、约束等;

2、数据部署:数据集的物理位置;

3、数据流:数据集之间的流程依赖关系(非参照依赖),包括数据集到另一个数据集的规则;

4、质量度量:数据集上可以计算的度量;

5、度量逻辑关系:数据集度量之间的逻辑运算关系;

6、ETL过程:过程运行的顺序,并行、串行;

7、数据集快照:一个时间点上,数据在所有数据集上的分布情况。

扩展资料:

元数据的优点:

1、自描述:元数据自动提供 COM 中 IDL 的功能,允许将一个文件同时用于定义和实现。运行库模块和程序集甚至不需要向操作系统注册。结果,运行库使用的说明始终反映编译文件中的实际代码,从而提高应用程序的可靠性。

2、设计:元数据提供所有必需的有关已编译代码的信息,以供用户从用不同语言编写的 PE 文件中继承类。用户可以创建用任何托管语言(任何面向公共语言运行库的语言)编写的任何类的实例,而不用担心显式封送处理或使用自定义的互用代码。

二、元数据是指?

元数据(Metadata),又称中介数据、中继数据,为描述数据的数据(data about data)。

元数据作用是:

1、描述数据属性(property)的信息,用来支持如指示存储位置、历史数据、资源查找、文件记录等功能。

2、元数据算是一种电子式目录,为了达到编制目录的目的,必须在描述并收藏数据的内容或特色,进而达成协助数据检索的目的。

元数据的应用举例:

1、数据结构:数据集的名称、关系、字段、约束等;

2、数据部署:数据集的物理位置;

3、数据流:数据集之间的流程依赖关系(非参照依赖),包括数据集到另一个数据集的规则;

4、质量度量:数据集上可以计算的度量;

5、度量逻辑关系:数据集度量之间的逻辑运算关系;

6、ETL过程:过程运行的顺序,并行、串行;

7、数据集快照:一个时间点上,数据在所有数据集上的分布情况。

扩展资料:

元数据的优点:

1、自描述:元数据自动提供 COM 中 IDL 的功能,允许将一个文件同时用于定义和实现。运行库模块和程序集甚至不需要向操作系统注册。结果,运行库使用的说明始终反映编译文件中的实际代码,从而提高应用程序的可靠性。

2、设计:元数据提供所有必需的有关已编译代码的信息,以供用户从用不同语言编写的 PE 文件中继承类。用户可以创建用任何托管语言(任何面向公共语言运行库的语言)编写的任何类的实例,而不用担心显式封送处理或使用自定义的互用代码。

三、什么是元数据(metadata)及元数据的用途?

数据的英文名称是“Metadata",它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在地理空间信息中用于描述地理数据集的内容、质量、表示方式、空间参考、管理方式以及数据

四、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半结构化数据?

电子邮件由于其元数据而具有一些内部结构,我们有时将其称为半结构化。但是,消息字段是非结构化的,传统的分析工具无法解析它。

五、技术元数据与业务元数据区别?

元数据一般可以划分为三类元数据:技术元数据、业务元数据和管理元数据。这三种元数据的具体描述如下:

1、技术元数据 技术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系统中技术领域相关概念、关系和规则的数据,主要包括对数据结构、数据处理方面的特征描述,覆盖数据源接口、数据仓库与数据集市存储、ETL、OLAP、数据封装和前端展现等全部数据处理环节;

2、业务元数据 业务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系统中业务领域相关概念、关系和规则的数据,主要包括业务术语、信息分类、指标定义和业务规则等信息;

3、管理元数据 管理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系统中管理领域相关概念、关系和规则的数据,主要包括人员角色、岗位职责和管理流程等信息。

六、元数据和数据标准区别?

1.元数据

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所以在数据资产管理平台上建设就可以了(元模型管理、元数据采集、元数据查询、元数据管理(血缘分析、一致性核验等)),不涉及源系统表改造。

元数据分两大功能:描述数据静态信息和描述数据动态信息

静态信息:业务元数据、技术元数据、管理元数据,也就是元模型管理的东西、元数据需要记录的信息。业务元数据记录的是数据中英文名称,来自哪个业务领域等信息;技术元数据记录的是数据的数据类型、是否为空、是否唯一等信息;管理元数据记录的是对字段的操作和访问记录。

动态信息:数据从哪来、到哪去,如何去的(加工逻辑)。

2.数据标准

数据标准解决的问题是统一数据语言:统一命名规范,统一对数据的理解,完成数据的定义和规范。

数据标准分为数据标准制定、标准维护。其中,

标准制定:数据标准一般是从数据最小颗粒度开始定义和规范,先有词根,词根组成字段,然后有编码规则,制定好标准(规定中英文名称、数据类型、文本长度、是否为空、是否唯一等)。

标准维护:事后检查,事前预防。事后检查:将标准下发至目标数据模型中进行贯标评估,将不符合标准的进行修改;事前预防:建模时,引用定义好的数据标准。

3.两者区别

元数据和数据标准的区别在于:元数据是记录/描述数据的数据,数据标准是规范/定义数据的数据。即使数据是错的,元数据不管,只负责记录,而数据标准就是定义数据对与错。

从 从0-1新建数据模型 这个角度来说,应该是先制定数据标准,在制定元数据采集。

从数据治理这个角度来说,应该是先制定元数据采集,在制定数据标准。因为元数据记录了数据操作记录,是一个留痕的动作,再者,元数据一般是自动采集,相对于数据标准制定,经历的时间会比较短。

七、什么是arcgis元数据?

GIS元数据的概念:地理信息元数据,即空间数据的数据,是描述空间数据及相关资料的信息。

1.GIS元数据的作用:

①数据生产单位:帮助数据生产单位,数据归档,有效维护和管理空间数据(并保证在工作人员离退时,也不会失去对数据情况的了解);

②用户:提供数据生产单位的数据概述方方面面的信息,便于用户查询和使用有关的数据;帮助用户了解数据,提供有关数据;

2.GIS中使用元数据的(主要)目的

①数据分析需要;

②系统完整性和可拓展性需要;

③浏览查错需要;

④程序生成。

八、元数据是指什么?

元数据(Metadata),又称中介数据、中继数据,为描述数据的数据(data about data),主要是描述数据属性(property)的信息,用来支持如指示存储位置、历史数据、资源查找、文件记录等功能。元数据算是一种电子式目录,为了达到编制目录的目的,必须在描述并收藏数据的内容或特色,进而达成协助数据检索的目的。

九、元数据主数据和参考数据怎么区分?

这样区分:从定义上来看主数据是代表业务对象的数据,由关键业务实体组成,它包含了整个组织共享的最有价值的信息;而参考数据是定义其他数据字段使用的一组允许的值的数据,包含了附加的文本描述,更多的像是数据字典;

从范围上来看参考数据是主数据的一种特殊子集。

十、元数据管理是大数据治理的基础?

说法正确。因为元数据管理是对企业涉及的业务元数据、技术元数据、管理元数据进行盘点、集成和管理,按照科学、有效的机制对元数据进行管理,并面向开发人员、最终用户提供元数据服务,以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对企业业务系统和数据分析平台的开发、维护过程提供支持,所以元数据管理是企业大数据治理的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