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大数据 > 化学数据分类的标准?

化学数据分类的标准?

一、化学数据分类的标准?

本专题涉及化学分类的标准有91条。

国际标准分类中,化学分类涉及到茶、咖啡、可可、危险品防护、钢铁产品、涂料配料、分析化学、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工业卫生、空气质量、事故和灾害控制、建筑材料、辐射防护、黑色金属、化工产品、防护设备、物理学、化学、管道部件和管道、电工器件、土质、土壤学、核能工程、医疗设备、电子元器件综合。

在中国标准分类中,化学分类涉及到茶叶制品、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综合、钢铁产品综合、颜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染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卫生、安全、劳动保护、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公共医疗设备、混凝土、集料、灰浆、砂浆、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劳动防护用品、防爆电器、合成树脂、塑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塑料型材、、实验室用玻璃、陶瓷、塑料器皿、陶瓷、玻璃综合、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二、企业数据分类的标准?

1、定类数据——表现为类别,但不区分顺序,是由定类尺度计量形成的。

2、定序数据——表现为类别,但有顺序,是由定序尺度计量形成的。

3、定距数据——表现为数值,可进行加、减运算,是由定距尺度计量形成的。

4、定比数据——表现为数值,可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是由定比尺度计量形成的。

三、教育行业数据分类分级标准?

教育大数据可以分为四层,由内到外分别是基础层、状态层、资源层和行为层。

基础层:也就是我们国家最最基础的数据,是高度保密的数据;包括教育部2012年发布的七个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中提到的所有数据,如学校管理信息、行政管理信息和教育统计信息等;

状态层,各种装备、环境与业务的运行状态的数据;必然设备的耗能、故障、运行时间、校园空气质量、教室光照和教学进度等;

资源层,最上层是关于教育领域的用户行为数据。比如PPT课件、微课、教学视频、图片、游戏、教学软件、帖子、问题和试题试卷等;

行为层:存储扩大教育相关用户(教师、学生、教研员和教育管理者等)的行为数据,比如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教师的教学行为数据、教研员的教学指导行为数据以及管理员的系统维护行为数据等。

四、公司内部数据分类分级标准?

数据泄漏带来的风险 近年来,国内外数据泄露事件频发.2018年,Facebook遭遇多次的数据泄露事件,涉及近5000万个账户,甚至包括数据分析机构、国家机密等隐私信息;Google因软件漏洞导致5200万用户和企业账户数据泄露,涉及信息包括姓名、电子邮件、性别和年龄等.2017年,Uber承认在2016年底被盗取5700万用户资料,这其

2.

什么是数据安全分级分类 数据安全分级分类是一种数据管理过程,一种根据特定和预定义的标准,对数据资产进行一致性、标准化分级分类,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都组织到预定义类别中的过程,并根据该分级分类实施安全策略的方法. 数据安全分级分类是任何数据资产安全和合规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组织存储大量数据资产时.如果不知道拥有什么数据资产及其所处

3.

数据安全分级分类的价值 为了充分保护企业的敏感或者关键数据,首先,必须了解并理解这些数据.具

五、数据分级分类国家标准?

信息分级规范一、预警信息分级1、一级(红色)预警信息:可能导致发生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信息为一级预警信息。

2、二级(橙色)预警信息:可能导致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信息为二级预警信息。

3、三级(黄色)预警信息:可能导致发生较大网络安全事件的信息为三级预警信息。

4、四级(蓝色)预警信息:可能导致发生一般网络安全事件的信息为四级预警信息。

六、基础数据标准主体域分类原则?

1、现实性原则:是指类目所代表的事物必须是客观存在的

2、稳定性原则:类目的设置要考虑它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是稳定的。类目的稳定性是分类编码稳定的基础

3、持续性原则:保证分类编码标准的稳定性,设置类目时应以发展的眼光,有预见性地为某些新事物编列必要的类目

4、均衡性原则:分类表中类目应均衡展开,使分类类目长度不致相差悬殊,以方便使用

5、揭示性原则:分类和编码应尽可能反映科学数据集的内容、对象和属性特点

6、规范性原则:所使用的语词或短语能确切表达类目的实际内容范围,内涵、外延清楚

7、系统性原则:指类目的层层划分、层层隶属要有严密的秩序,划分应有单一、明确的依据

8、明确性原则:同位类间应界限分明,非此即彼,这对分类标引和检索都是必要的

9、扩展性原则:采用线分类法的过程中,由一个上位类划分出来的一组下位类的外延之和应等于上位类的外延

七、数据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按计量层次分类

按照数据的计量层次,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定类数据、定序数据、定距数据与定比数据。

1.定类数据。这是数据的最低层。它将数据按照类别属性进行分类,各类别之间是平等并列关系。这种数据不带数量信息,并且不能在各类别间进行排序。例如,某商场将顾客所喜爱的服装颜色分为红色、白色、黄色等,红色、白色、黄色即为定类数据。又如,人类按性别分为男性和女性也属于定类数据。虽然定类数据表现为类别,但为了便于统计处理,可以对不同的类别用不同的数字或编码来表示。如1表示女性,2表示男性,但这些数码不代表着这些数字可以区分大小或进行数学运算。不论用何种编码,其所包含的信息都没有任何损失。对定类数据执行的主要数值运算是计算每一类别中的项目的频数和频率。[3]

2.定序数据。这时数据的中间级别。定序数据不仅可以将数据分成不同的类别,而且各类别之间还可以通过排序来比较优劣。也就是说,定序数据与定类数据最主要的区别是定序数据之间还是可以比较顺序的。例如,人的受教育程度就属于定序数据。我们仍可以采用数字编码表示不同的类别:文盲半文盲=1,小学=2,初中-3,高中=4,大学=5,硕士=6,博士=7.通过将编码进行排序,可以明显地表示出受教育程度之间的高低差异。虽然这种差异程度不能通过编码之间的差异进行准确的度量,但是可以确定其高低顺序,即可以通过编码数值进行不等式的运算。[3]

3.定距数据。定距数据是具有一定单位的实际测量值(如摄氏温度、考试成绩等)。此时不仅可以知道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差异,还可以通过加、减法运算准确的计算出各变量之间的实际差距是多少。可以说,定距数据的精确性比定类数据和定序数据前进了一大步,它可以对事物类别或次序之间的实际距离进行测量。例如,甲的英语成绩为80分,乙的英语成绩为85分,可知乙的英语成绩比甲的高5分。[3]

4.定比数据。这是数据的最高等级。它的数据表现形式同定距数据一样,均为实际的测量值。定比数据与定距数据唯一的区别是:在定比数据中是存在绝对零点的,而定距数据中是不存在绝对零点的(零点是人为制定的)。因此定比数据间不仅可以比较大小,进行加、减运算,还可以进行乘、除运算。[3]

在统计分析中,区分数据的类型十分重要,不同测度类型的数据,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3]

按来源分类

数据的来源主要有两种渠道:一种是通过直接的调查获得的原始数据,一般称为第一手或直接的统计数据;另一种是别人调查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和汇总后公布的数据,通常称之为第二手或间接的统计数据。[3]

按时间状况分类

1.时间序列数据。它是指在不同的时间上搜集到的数据,反映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2.截面型数据。它是指在相同的或近似的时间点上搜集到的数据,描述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

八、大货车abc级分类标准?

货车是按照车身长度和载重质量来分类的。载货汽车载重分类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重型、中型、轻型、微型。

重型:车长大于等于6m,总质量大于等于12000kg。

中型:车长大于等于6m,总质量大于等于4500kg且小于12000kg。

轻型:车长小于6m,总质量小于4500kg。

微型:车长小于等于3.5m,总质量小于等于1800kg。

九、数据分类的原则?

数据分类的基本原则如下:

1.稳定性:依据分类的目的,选择分类对象的最稳定的本质特性作为分类的基础和依据,以确保由此产生的分类结果最稳定。因此,在分类过程中,首先应明确界定分类对象最稳定、最本质的特征。

2.系统性:将选定的分类对象的特征(或特性)按其内在规律系统化进行排列,形成一个逻辑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类目明确的分类体系。

3.可扩充性:在类目的设置或层级的划分上,留有适当的余地,以保证分类对象增加时,不会打乱已经建立的分类体系。

4.综合实用性:从实际需求出发,综合各种因素来确定具体的分类原则,使得由此产生的分类结果总体是最优、符合需求、综合实用和便于操作。

5.兼容性:有相关的国家标准则应执行国家标准,若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则执行相关的行业标准;若二者均不存在,则应参照相关的国际标准。这样,才能尽可能保证不同分类体系间的协调一致和转换。

十、分类数据的特点?

统计数据按不同的分类规则可分为不同的类型,这里主要按三种分类规则分类。

(1)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2)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可以将其分为观测数据(observational data)和实验数据(experimental data)。

(3)按照被描述的对象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