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誉风险特点?
金融机构的声誉风险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与非金融机构相比,金融机构的声誉更加重要;二是金融机构的声誉具有自我验证的特点;三是金融机构的声誉风险具有从一家机构向整个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体系传染扩散的特点。
1、金融机构的声誉更加重要
对金融机构而言,声誉问题显然比其它行业更重要,因为金融服务业属于“特殊”行业,金融机构处理其他人的钱,客户把钱放在金融机构,前提就是信任,信任就是来自声誉。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声誉之所以特别重要,因为它们提供的服务是无形的,并且交易基于客户对金融机构将来承诺履行的信任。因此,对于任何银行保险机构和绝大多数全球性金融机构而言,声誉是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之一。
2、金融机构声誉的自我验证
与其他公司所不同的是,在整个金融行业,声誉都是自我验证的——一家金融机构即使存在很多问题和风险,如果大家都觉得这是一家好机构,就会把钱交给它来管理,它的经营就很正常,问题和风险也能够逐步解决和化解;一家金融机构即使经营很健康,如果大家都觉得它不是一家好机构、风险很大,这时,客户就不再信任它,就会把钱提走,它的正常经营就会遇到问题,就会遇到流动性风险,甚至发生挤兑,进而引发危机甚至倒闭。
3、金融机构的声誉具有传染性
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中介,一旦产生问题会触发严重的外部成本,一家金融机构出了问题,其他金融机构都会受到影响和波及,可能引发整个金融系统的危机。所以在金融危机期间,通过政府干预,通过政府的紧急救助,这一外部成本被集体化,由纳税人全民分摊。
二、声誉风险是什么?
声誉风险是指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
声誉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前瞻性原则、匹配性原则、全覆盖原则和有效性原则。
三、声誉风险事件分为几级?
对声誉事件进行分级管理,将声誉事件的按照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等因素,分为I级(特别重大声誉事件)、II级(重大声誉事件)、III级(一般声誉事件),根据事件的等级启动不同的声誉事件应急预案。
四、声誉风险应急处理流程?
1、处理流程
(1)窗口处理银行声誉事件的工作流程:
窗口发生纠纷后,首先由窗口服务人员对事件进行归类,针对具体的声誉事件类型,适用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原则。
(2)网络处理银行声誉事件的工作流程:
网络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每天定时对网络进行检测,针对网上披露的、热议的、或者媒体报道的银行声誉事件进行跟踪、统计,分析变化过程、程度,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声誉事件选择适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和原则。
(3)特殊工作流程:
对由于他方的责任,造成银行声誉受到较大的损害的情况,或者相对利益人已就银行声誉事件提起诉讼等法律程序的情况,银行将统一由某个部门进行处理,其他单位或部门均不再对该事件发表公开的或职务上的言论。
(4)服务专线处理银行声誉事件的工作流程:
设立服务专线,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工作人员针对社会公众提出的对银行政策、规范、服务品种等的质疑进行解答、统计提供处理途径。
2、报告流程
(1)窗口处理银行声誉事件的报告流程:
窗口服务人员处理纠纷后,由窗口监管人员每月底将窗口发生的声誉事件种类和处理情况进行汇总,报告给声誉风险监管机构统计和备案。
(2)网络处理银行声誉事件的报告流程:
设立专门的网络监管部门,由专人负责处理网络上披露的、热议的银行声誉事件,并由网络监管部门在每个月底将检测情况和网络声誉事件的类型和处理结果进行汇总,报告给声誉风险监管机构进行备案、统计。
(3)特殊银行声誉事件报告流程:
针对使用特殊工作流程处理的银行声誉事件,由具体负责处理事件的部门将该事件的种类和处理情况及结果在每个月底前进行汇总,报告给声誉风险监管机构进行备案、统计。
(4)服务专线处理银行声誉事件的报告流程:
服务专线部门,将专线服务人员在工作中处理的商业银行声誉事件的种类和处理情况在每个月底前进行汇总,报告给声誉风险监管机构进行备案、统计。
3、专家流程
针对情况复杂、重大的银行声誉事件,以及发生频率较高的一般银行声誉事件,由声誉风险监管部门负责组织专家,对重大银行声誉事件给银行声誉造成的损害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解决方案,对外发表评论。
以上我们从定义、分类、处理方法和原则、以及处理流程四个方面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制度的构成进行了分析,这四部分是建立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管理制度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五、声誉风险和舆情的区别?
舆情风险,应该指的是舆论报道等,但这个不一定指向声誉,可能会是别的,但声誉风险指向性比较明确,就是结果会导致声誉受到影响,相对舆情来说可能更严重一点。
舆情风险,应该指的是舆论报道等,但这个不一定指向声誉,可能会是别的,但声誉风险指向性比较明确,就是结果会导致声誉受到影响,相对舆情来说可能更严重一点。
六、声誉风险管理部门职责?
1.研究提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报告;
2.研究提出跨职能部门的重大决策、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要业务流程的判断标准或判断机制;
3.研究提出跨职能部门的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报告;
4.研究提出风险管理策略和跨职能部门的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并负责该方案的组织实施和对该风险的日常监控;
5.负责对全面风险管理有效性的评估,研究提出全面风险管理的改进方案;
6.负责组织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7.负责组织协调全面风险管理日常工作;
8.负责指导、监督有关职能部门、各业务单位以及全资、控股子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
9.办理风险管理的其他有关工作。
七、企业声誉风险包含哪些方面?
企业声誉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商业道德风险:企业可能因为逃税、恶意操纵市场、虚假宣传等不道德行为而面临商业道德风险。
2. 产品质量风险:如果企业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质量问题或者受到质量检验机构的投诉,将可能影响企业形象。
3. 信息安全风险:企业的敏感信息泄露或被黑客攻击,可能会对企业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4. 环境安全风险:企业的环保记录可能会影响公众对企业的印象和声誉,特别是在环境污染严重的行业。
5. 员工和劳动力关系风险:如果企业没有遵守劳动法规或者有不公正的劳动力关系,将会对企业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6. 行业监管风险:如果企业所在行业的监管规定发生变化或者监管机构对企业进行严格的监管,也有可能对企业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企业应该留意这些风险,并采取措施来降低或者处理这些风险。
八、声誉风险的特征主要有?
声誉风险是指企业或个人因自身言行或行为所造成的声誉受损,并可能引发经济损失的风险。其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传播范围广: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都大大增加了。一旦发生了声誉风险事件,它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至全世界范围内,从而进一步放大了风险的影响。
2. 影响时间长:声誉修复需要时间和精力投入,而且在此期间可能还会遭受负面效应的影响。因此,即使事件最终被平息了,对企业或个人的影响仍可能长期存在。
3. 突发性强:声誉风险事件常常是突然发生的,无法完全预见和避免。有些风险甚至是不能以往年经验进行预判的。
4. 潜在性较高:部分潜在的声誉风险并不容易发现,但一旦被曝光或引发舆论关注就可能会带来巨大危害。因此,企业或个人需要时刻警惕,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5. 负面影响巨大:声誉风险事件可能会对企业或个人的形象、信任度、市场份额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经济损失。因此,一旦发生声誉风险,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以减少风险带来的影响。
九、银行声誉风险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银行声誉风险的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应包括以下步骤:1.明确目标和范围:确定演练的目标,如提高员工对声誉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等。同时,确定演练的范围,包括参与人员、时间、地点等。2.编制应急场景:根据实际情况和可能出现的声誉风险问题,编制逼真的应急场景。场景应包括各种涉及声誉风险的情境,如网络谣言、客户投诉、员工行为不端等。3.制定演练计划:根据应急场景,确定演练计划,包括演练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演练流程等。确保演练能够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4.组织演练人员的培训:在演练前,对参与演练的人员进行培训,包括应对声誉风险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及应急预案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5.演练过程:按照预定的演练计划,进行模拟演练。演练过程中,要确保人员的安全和正常运作,并通过模拟的方式创造各种声誉风险事件,观察人员的应对能力和预案的有效性。6.总结和评估:演练结束后,组织人员进行总结和评估,包括参与人员的表现、预案的有效性、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完善应急预案。7.更新应急预案:根据演练中的反馈和评估结果,及时更新和完善应急预案,以确保在实际声誉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8.定期演练:定期组织声誉风险应急预案演练,以保持人员的应对能力和预案的有效性。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可以进行不同规模和层次的演练。
十、声誉风险管理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声誉风险管理的工作内容有要对声誉风险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风险报告和风险评价。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
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应当重点强调以下内容:明确商业银行的战略愿景和价值理念;有明确记载的声誉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深入理解不同利益持有者,如股东、员工、客户、监管机构、社会公众等,对自身的期望值;培养开放、互信、互助的机构文化;建立强大的、动态的风险管理系统,有能力提供风险事件的早期预警;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有能力在出现问题时及时纠正;建立公平的奖惩机制,支持发展目标和股东价值的实现;利用自身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影响合作伙伴、供应商和客户;建立公开、诚恳的内外部交流机制,尽量满足不同利益持有者的要求;有明确记载的危机处理、决策流程。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规模越大,抵抗风险的能力越强,同时也意味着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越多,对其声誉的潜在威胁也越大。声誉风险可能产生于银行经营管理的任何环节,通常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交叉存在,相互作用。各单位应定期汇总辖内面临的主要风险以及所包含的风险因素,并将其中可能影响我行声誉的风险因素提炼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