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欧洲历史版图演变?
20世纪欧洲地图演变
①二十世纪的欧洲地图变化巨大,地图演变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
第一次是二十世纪初到中叶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对战败国占领的版土进行重新分配和瓜分。第二次是前苏联解体,导致许多联盟共和国纷纷独立,比如波罗的海三国以南联盟解体。
②二十世纪初期至中期,两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瓜分战败国,欧洲地图变动了。二十世纪末期,苏联解体,分出很多国家,有些国家已不属欧洲。两德统一。科索沃战争,使南联盟解体,又分出许多小国。欧洲地图又变动了。
二、立陶宛历史版图演变?
1240年,南部地区的高等公爵明道加斯统一了立陶宛地区,建立立陶宛大公国。当时,基督教在欧洲日盛,但倔强的立陶宛成为最后一个非基督教国家。西面的天主教和东面的东正教都希望拿下立陶宛。
到1386年,天主教十字军陈兵立陶宛边境,雅盖沃大公随后带领立陶宛人皈依天主教。1387年,天主教成为国教。自此,欧洲长达千年的基督化正式完成。立陶宛获得一个新名字,天主教的“北境守护者”。维陶塔斯大公执政期间(1392~1430年)是立陶宛鼎盛时期,成为当时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疆域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涉及今天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波兰、摩尔多瓦部分地区。
1569年,立陶宛和波兰合并,成立波兰-立陶宛联邦,国力先盛后衰,持续到18世纪晚期。
18世纪中后期开始,波兰-立陶宛联邦遭到沙俄、普鲁士、奥地利三国的联手瓜分,联邦最终瓦解。此后近两百年间,立陶宛进入到一段被反复征服的时期,不断遭受强国的侵略和占领。
1795年后,立陶宛逐步被沙俄吞并。沙俄强迫立陶宛人信奉东正教,立陶宛人用制作十字架的方式表示反抗。这就是著名的“十字架山”的由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占领立陶宛。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国家重建,并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2月16日成为立陶宛的第一个国庆日。1920年10月9日,波兰占领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和东部地区,第二大城市考纳斯成为立临时首都。
1939年8月,苏联和德国签订秘密条约,立陶宛被划入苏联势力范围。1940年,苏军进驻立陶宛境内,事实占领了立陶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立陶宛又被纳粹德国占领。
随着二战形势变化,1944年,苏联军队再次占领立陶宛,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并加入苏联,成为苏联的一部分。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通过恢复独立宣言,宣布脱离苏联独立。3月11日成为立陶宛第二个国庆日。因而,立陶宛是一年过两次国庆的国家。
1991年9月17日,立陶宛加入联合国。2004年3月29日,立陶宛加入北约,5月1日成为欧盟成员国
三、泰国版图历史演变?
泰国本朝开国时,已经从缅甸的压迫中翻身了,广东人郑信统一泰国,并对缅甸,老挝,柬埔寨方向扩张,堪称东南亚小霸,于是在西方的英法叩关泰国前,它们的领土一度占了中南半岛的将近一半.
19世纪中叶以后,英国在西边占领了缅甸,法国在东边控制了越南和柬埔寨,于是泰国的噩梦开始了。
1863-1867年,法国在得到越南南部三省后尤不满足,又从泰国手中夺得属国柬埔寨。
法国占领安南后,法国人提出泰国在老挝的三个属邦在历史上也曾经向安南称臣纳贡,对其提出了领土要求。1886-1888年,暹罗被迫与法国签订关于安南与老挝地区边界的协约,规定暹罗将湄公河以东的全部领土转给法国,但河东岸的琅勃拉邦仍为暹罗所有。
1893年,法国又挑动边界摩擦,并指控泰王的英国顾问挑拨法暹关系。法国的军舰擅自驶入湄南河河口,暹罗守军被迫反抗,双方各有伤亡。由于法国此时和俄罗斯结盟,为暹罗撑腰的英国压力巨大,因为不想和法国关系更恶化,只好牺牲暹罗,和法国各割了暹罗一刀。泰国还赔偿了300万法郎给法国。
其实1893年泰国和法国也战过一场,不过过程很悲剧,就不再敖述。
其实1868年开始,泰国处于泰国最伟大的国王朱拉隆功(中文名郑隆)的统治下,虽然经常赔款失地,但是经过他的近代化改革,泰国还是获得了一些实力,不过形势不由人,1893年的失地使这位国王大病一场,他甚至拒绝治疗,1904年法国又迫使泰国割让湄公河以东的土地,近代的东南亚小国就是这么悲剧。
四、俄罗斯历史版图演变?
公元882年,维京人以基辅为中心建立了罗斯国。它的正式国名叫罗斯,因为统治中心在基辅,史称基辅罗斯。基辅罗斯是俄罗斯的前身,信奉东正教。
11世纪,基辅罗斯衰落了,分裂成18个小公国,相互混战不已。
124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征服了基辅罗斯,建立金帐汗国,各罗斯国从此进入蒙古人统治时期。
基辅罗斯只是后来的俄罗斯的前身,基辅罗斯分裂后其中一个很小的公国叫莫斯科公国,这才是才是后来的俄罗斯。
当时各个罗斯国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是基辅,莫斯科只是荒凉之地。后来,罗斯人为了反抗蒙古人的残暴统治,赶走了蒙古人派来的征税人员。莫斯科公国经过竞争,获得了替蒙古人在各罗斯国征税的权力,这才使莫斯科公国的实力大幅增加。莫斯科公国还在蒙古人的支持下吞并周围的小国。
1480年,伊凡三世吞并多个罗斯公国,打败蒙古人,获得独立。
16世纪中叶,伊凡四世改称“沙皇”,逐步建立起中央集权国家。
16世纪中叶,伊凡四世改称“沙皇”,逐步建立起中央集权国家。
1613年,以莫斯科公国为核心的、地处欧洲最东部边缘的俄罗斯统一集权国家正式形成,改名为俄罗斯帝国。以下是1613年至1917年俄罗斯版图扩张的历史。
1922年苏联建立,随后几十年间,各加盟共和国陆续加入苏联。
1991年,苏联解体。
五、世界历史版图演变?
世界领土演变
秦朝的疆域于前214年达到最大。约等同近代中国的关内陆区。 其疆域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北疆为万里长城,西南至巴蜀地,正南至两广、越南北部,东南至东海、台湾海峡,正东至海,这是中原王朝的传统疆域范围。 所有的边疆地区都站有险要的地形,构成天然的国防线。
在西方则是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亚历山大大帝的部将塞琉古建立的塞琉西王朝。
六、东南亚历史版图演变?
占婆地区:
东汉末期,原属于东汉日南郡林象县的占婆人脱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并在今天的越南南部一带建立了占婆国(公元137年~公元1474年)。
占婆地区的历史最终由于1474年占婆被越南政权吞并而宣告终结。
柬埔寨地区:
东汉时期,柬埔寨地区出现了扶南国政权。
扶南政权后来被自己的原属国真腊吞并,真腊后期分裂,北方的陆真腊被扶南国后裔控制,南方的水真腊遭到海盗打击,后来真腊王子重新统一真腊,建立了吴哥王朝。
吴哥王朝的全盛阶段不仅仅占据着柬埔寨地区,泰国与老挝的大部分地区也在其控制版图之内。
在后期的历史中,由于泰可素的入侵,吴哥王朝放弃吴哥窟,迁都于金边一带,自此吴哥王朝开始衰落。
1863年柬埔寨最终沦为了法国的殖民地。
总结一下,柬埔寨地区的政治历史大致如此:
扶南(柬埔寨第一王朝,公元68年~公元550年)→真腊(柬埔寨第二王朝,真腊(公元550年~公元788年)→吴哥(柬埔寨第三王朝,公元802年~公元1431年)→金边王朝(公元1432年~公元1863年~至今)
越南地区:
五代十国时期,交趾地区脱离了南汉的控制,出现了第一个越南政权吴朝。
此后越南出现了多次政权更迭事件。
其过程大致如此:
吴朝→前黎朝→李朝→陈朝→胡朝→明王朝占据时期→后黎朝→【莫朝与后黎朝南北战争时期】→【阮郑南北战争时期】→西山王朝→阮朝→法国殖民地。
缅甸地区:
11世纪,缅族首领吞并了孟族所建立的直通王国,在缅甸建立了缅族、孟族、掸族共存的蒲甘王朝。
蒲甘王朝衰落后,孟族建立的勃固王朝与掸族建立的阿瓦王朝占据了缅甸地区。
东吁王朝最终再次统一了缅甸地区,并进行了一段时期的对外扩张。
东吁亡于内部起义后,缅族建立的贡榜王朝崛起,最终该王朝被英国殖民军队击败,缅甸地区最终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缅甸地区的政权更迭顺序为:
蒲甘王朝→勃固王朝、阿瓦王朝→东吁王朝→贡榜王朝
泰国地区:
13世纪,泰可素城脱离吴哥统治,于泰国地区建立了泰可素王朝(暹罗)。
大城王朝(阿瑜陀耶王国)崛起后,吞并了泰可素王朝。
大城王朝后来遭到缅甸东吁王朝的吞并,郑信起义后在泰国地区建立吞武里王朝,之后吞武里王朝还吞并了兰纳王国。
吞武里王朝最终遭到篡位,王政过渡为却克里王朝,也就是曼谷王朝。
由于被英法视为战略缓冲带,泰国地区没有被欧洲殖民者占据。
泰国地区的政权更迭顺序为:
泰可素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却克里王朝
老挝地区:
14世纪,在吴哥王朝的支持下,老挝地区出现了第一个王朝——澜沧王朝。
17世纪后,澜沧分裂成了万象、琅勃拉邦、占巴塞、川圹四国,之后老挝一度遭到越南的吞并,并与越南一样沦为了法国殖民地。
关于以上中南半岛古代历史的简要总结:
除了占婆最终被越南吞并外,泰、缅、越、老挝、柬五个地区基本上各自分立,虽然各个王朝都进行了一定的对外扩张,中南半岛在古代时期终究还是没有出现统一的帝国政权。
越南有"小中国"之称,由于受到中国影响较深,古代时越南地区的儒家文化较为发达。
中南半岛的大部分区域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更为广泛,公元9世纪后,上座部佛教信仰开始成为中南半岛上的主流文化信仰。
马来群岛地区:
马来群岛在古代最为重要的两个政权为室利佛逝与满者伯夷。
在公元10世纪后,以大乘佛教为信仰的室利佛逝逐渐扩张,成为了马来群岛的统一帝国。
室利佛逝在公元13世纪后开始衰落,马来群岛上的室利佛逝最终亡于爪哇的满者伯夷,满者伯夷王国是在反击元朝入侵的过程中建立的王朝(公元1292年,忽必烈的一支舰队入侵了爪哇等地),趁室利佛逝衰落之际,满者伯夷灭掉了室利佛逝,之后成为了和室利佛逝一样的海上帝国,满者伯夷统治后期,由于穆斯林商人的进入,马来群岛出现了大量大量伊斯兰教信仰者,同时葡萄牙等殖民者开始进入马来群岛区域。
满者伯夷衰落后,马来群岛彻底陷入分裂状态。满者伯夷在公元1527年被信仰伊斯兰教的淡目国(曾与葡萄牙殖民军队作战)所灭,淡目国后来被其国内的巴章领主篡夺王位,巴章领主建立了巴章国(1546年),1586年巴章国又被马打兰苏丹国所灭,在此时期,菲律宾南部地区还存在着苏禄苏丹国政权。
在这个时期,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的殖民者开始进入东南亚地区,与当地政权发生了一些冲突,荷属东印度公司在公元16世纪一度崛起,开始成为了马来群岛的实际掌控者。
15世纪,菲律宾地区出现了苏禄苏丹国,公元1851年和占岛遭到西班牙人入侵,苏禄苏丹国遭受打击,此后西班牙基本上控制了菲律宾地区,1898年美西战争后,菲律宾地区又被美国控制。
马打兰苏丹国在1755年被荷兰殖民者分裂为日惹苏丹国与梭罗苏丹国,这个两个国家是附属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附庸。后来随着荷兰的衰落,马来群岛逐渐脱离控制,由于拿破仑战争期间占领了荷兰地区,之后1799年东印度公司遭到解散。
在荷兰衰退之际,英国殖民者控制了马来群岛的诸多区域。
东南亚现代史:
二战时期,原先被西方国家殖民的东南亚地区遭到日本占领,成为了太平洋战争的战场之一,在二战结束后,民族解放运动兴起,东南亚国家得以相继独立。
1947年,美国同意菲律宾独立,菲律宾共和国成立,南部的穆斯林族群也被并入菲律宾当中。
二战中反对英国的昂山将军(昂山素季的父亲)成立了缅甸独立义勇军并曾在日本的支持下打击过盟国军队,日本开始溃败之后昂山又开始在盟国的支持下打击日本军队。1948年英国正式承认缅甸独立,1962年,军事将领奈温将军发动政变并成立以军事统治的政府,直到2010年才结束了军政府统治。
越南在1956年举行国际监督的自由选举之前被暂时划分为北部和南部,后来演变为了南方的越南共和国和北方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导致了越南战争的爆发,一直到1976年7月南北越统一为现在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此后曾于1979年爆发了一场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
1954年7月21日,日内瓦会议发表了《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交战双方停止敌对行动协定》,老挝和柬埔寨同样在1954年独立,1963年马来亚、沙捞越和沙巴组成了马来西亚,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获得独立,1971年文莱获得内部独立,1983年文莱正式脱离英国独立。
七、乌克兰版图演变?
先说结论,乌克兰领土变化历史如下。乌克兰的前身是公元十世纪建立起来的基辅大公国。乌克兰的领土仅限于迪涅波河流域。到了公元12世纪,乌克兰的领土大多被波兰立宛陶大公国纳入囊中。17世纪以后,沙皇俄国吞并了乌克兰。现代乌克兰民族国家的建立在一战以后。
八、智利版图演变?
智利的版图演变可以追溯到殖民时期,17世纪晚期西班牙人开始在该地区建立殖民地。智利曾经包括今天的智利和玻利维亚,直到1825年玻利维亚宣布独立。自独立后,智利经历了一系列的领土争端和战争,以及领土的扩张和减少。以下是智利版图的主要演变:1. 1823年-1881年:智利在这个时期经历了几次战争,包括在1823年争夺新哥伦比亚地区,1830年争夺南部地区(阿劳卡尼亚地区),以及1879年-1884年的太平洋战争。太平洋战争中,智利从秘鲁和玻利维亚夺取了土地,包括阿利卡省和亚松森托普火山地区。2. 1884年-1978年:智利在这个时期基本保持了其现有版图,没有发生重大领土变动。3. 1978年至今:智利与阿根廷之间存在一些领土争议,尤其是在南部的海地岛(Beagle Channel)地区。这个争议在1978年得到解决,智利获得了该地区的主权。目前,智利的版图包括大陆智利,其领土主要位于南美洲西南部,并包括了一些离岛,例如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复活节岛和南极领地。
九、波斯帝国版图演变?
公元前553年,波斯帝国建立时,疆域仅限于波斯高原西南部。随着居鲁士二世、冈比西斯二世东征西讨,波斯帝国疆域不断扩大。
到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波斯帝国疆域西起色雷斯、小亚细亚和尼罗河流域,东到帕米尔高原和印度河平原,北抵黑海、高加索山脉、里海、咸海和锡尔河,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版图地跨亚洲、非洲、欧洲三大洲的大帝国。波斯帝国建立时,首都在帕萨尔加德,后增设埃克巴坦那、苏萨和巴比伦。公元前522年,大流士一世上台统治后,建造了新首都波斯波利斯。
十、奥地利版图演变?
公元996年,史书中第一次提及“奥地利”。
12世纪中叶在巴本堡家族统治时期形成公国,成为独立国家。
1278年开始了哈布斯堡王朝长达640年的统治。
18世纪初,哈布斯堡王朝领土空前扩大。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成立了以奥为首的德意志邦联,1866年,奥在普奥战争中战败,邦联解散。1867年与匈牙利签约,成立奥匈帝国。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解体,成立共和国。1938年3月被德国吞并。二战后被苏、美、英、法四国占领。1945年4月成立第二共和国。
1955年5月,四个占领国同奥签订《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国家条约》,宣布尊重奥的主权和独立。10月占领军撤出,奥重获独立。10月26日,奥国民议会通过永久中立法,宣布不参加任何军事同盟,不允许在其领土上设立外国军事基地。自1965年起,10月26日被定为奥国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