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口数据分析的背景介绍?
老龄化严重,未来社会养老压力急剧增加。为进一步优化人口结构,进行数据分析
二、深圳流入人口数据分析?
数据显示,深圳净流入达到了1179万人,位居全国第一。根据《广东统计年鉴2021》,2020年底深圳常住人口达到1763.38万人,同期户籍人口达到584.58万人,净流入人口为1178.8万人。深圳原有的“土著”占比很低,很多户籍人口也是这二十多年才陆续落户的。
三、老年化人口趋势数据及其分析?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总人口由1949年的5.4亿人发展到2019年的14多亿人,年均增长率约为1.4%。庞大的人口总量为中国经济腾飞提供了宝贵的人力资源。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40005万人,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388万人,占比达18.1%。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03万人,占比达12.6%。按照国际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是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一个标准。因此,我国已经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近日发布,其中涉及人口老龄化的部分是这样阐述的。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是一个综合性的国家战略,人口政策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还需要其他相关政策相配合,包括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等。根据相关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四、郑州人口数据分析报告?
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郑州人口数量是多少?
1、常住人口
从郑州市统计局公布的郑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郑州市以1260万的常住人口,从2010年的全省第三跃居第一,成为河南省唯一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10年间,郑州市常住人口增加397万,增长46%,占全省常住人口的12.68%,其中市辖区(含航空港区)人口达到765.5万人。全省10年新增534万人,74%增加在郑州,郑州展现出超强的人口吸纳能力。
2、人口区域分布
16个区县(市)中,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区县(市)有3个,分别是二七区、金水区和新郑市;在70万人至100万人之间的区县(市)有8个,分别是中原区、管城回族区、郑东新区、中牟县、巩义市、荥阳市、新密市、登封市;在50万人至70万人之间的区县(市)有3个,分别是惠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少于50万人的区县(市)有2个,分别是上街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
3、户别人口
全市共有家庭户3636411户,集体户497157户。家庭户人口为10237153人,集体户人口为2363421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2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0.33人。
五、人口老龄化对策数据分析?
现在越来越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通常,65岁以上的人口比率超过总人口的7%,就被称为“老龄化社会”,而超过了14%就被称为“老龄社会”。从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法国用了115年,英国用了47年,德国经过了40年,而日本只用了24年,速度之快非常惊人。根据联合国的人口统计数据,中国将在2024年至2026年前后进入老龄社会,中国所走的将是世界前所未有的“在低收入阶段进入老龄化”的道路。
关键字:中国人口 老龄化 趋势
一、我国老年人口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43亿,预计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年均净增老年人口800多万,超过新增人口数量;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2400万,约占老年人口的11.1%,年均净增高龄老人100万,增速超过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65岁以上空巢老年人口将超过5100万,约占老年人口的近1/4,老年人照料问题突出。
2020年、2050年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分别达到2200万和5300万人。
六、2020人口数据分析?
全国总人口持续低速增长
全国总人口为1443497378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411778724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4742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683218人;
台湾地区人口为23561236人
2020年全国人口(不含港澳台)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
七、世界人口数据分析报告?
前世界总人口达到77.95亿。而每增长10亿人,所需的时间从100年缩短到10年。预计到2050年,世界总人口将达到95亿,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16%。各大洲人口数据分布。
亚洲46.41亿人占总人口的60%,非洲13.41亿,占17%。
欧洲7.48亿,占10%。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6.54亿,占8%。
北美洲大洋洲4.12亿占5%。
八、安徽省人口数据分析?
一、常住人口平稳增长,家庭户规模缩小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为6102.7万人,比第六次人口普查增加152.7万人,增长2.57%,年均增长0.25%。受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等因素影响,我省人口年均增长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28个百分点。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16个市中,有6个市常住人口增加。分别为:合肥、阜阳、亳州、蚌埠、芜湖、滁州,分别增加1912854人、600351人、146187人、131941人、99353人、49186人。合肥市常住人口超过阜阳市,成为我省第一人口大市。2020年,常住人口超过800万人的市有2个,常住人口居前五位的市合计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比重为52.90%,比十年前提高了2.71个百分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省内人口的集聚程度进一步提高。受生育水平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晚婚晚育、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全省常住人口中,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由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09人减少为2020年的2.61人。
二、城镇化快速推进,人口流动趋于活跃
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559.5万人,占58.3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543.2万人,占41.67%,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001.8万人,乡村人口减少849.1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上升15.34个百分点。16个市中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城镇化进程超过70%,增长较快。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快,更多乡村人口有动力、有能力加入到流动人口大军中来。加之,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乡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趋势愈加明显。同时,我省城镇化进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城镇化水平依然偏低,我省城镇化率仍低于全国5.56个百分点,居中部六省第5位。二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合肥依然是城镇化率最高的市,但与城镇化率最低的市之间的差距由2010年的33.90个百分点增大为40.31个百分点。10年间,城镇化水平总体呈现南方城市增长速度快于北方城市的特点。
我省当前仍然处于城镇化率有潜力以较快速度提升的发展机遇期,“十四五”时期可突破60%的城镇化率,乡城之间还将出现大迁移大流动的现象。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下,成为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
随着我省经济活力不断增强,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省内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人口流动日趋频繁。2020年,省内流动人口为1232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737万人,增长148.9%。省内流动人口增加的同时,流向省外的人口也在低速增长。近些年我省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经济体量、工资待遇、城市发展水平等相比周边发达省份仍有差距,我省作为一个人口外出大省的现状没有改变。2020年,我省流向省外的人口为1152万人,占常住人口18.9%,其中主要流向苏浙沪,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流出人口增加114万人,增长了11.0%。虽然,外省流入人口总量较少,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2020年,外省流入人口为155万人,相比第六次人口普查增加83万人,增长115.8%,我省对省外人口的吸引力明显增强。
三、少儿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
2020年,我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174.3万人,占19.24%,比第六次人口普查上升1.47个百分点,少儿人口比重上升,表明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单独二孩”和“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减缓了生育率下降的趋势,2017年还迎来生育小高峰,随着适龄生育群体生育意愿的释放,2018年后进入生育政策调整后的平稳期。未来,“全面两孩”政策依然会对我省人口均衡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020年,我省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46.9万人,占18.79%,比第六次人口普查上升3.7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为915.9万人,占15.01%,比第六次人口普查上升4.78个百分点。16个市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全部超过7%,其中有12个市占比超过14%。国际上通常认为,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就进入了老龄社会,6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4%,即进入深度老龄社会。我省在1998年就进入老龄社会,早于全国两年,本次普查表明我省已向深度老龄社会转变。“十四五”时期,20世纪60年代出生高峰所形成的更大规模人口队列会相继跨入老年期,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将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2020年,我省常住人口中16-59岁人口为3708.7万人,占60.77%,比第六次人口普查人数减少196.0万人,比重下降4.85个百分点。虽然与2010年相比,我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比重下降,人口红利有所减弱,但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依然庞大。
四、人口文化程度提升,人才红利显现
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10.5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11.3万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058.1万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640.1万人。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8.28年提高到9.35年。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提高6547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提高2454人,初中、小学文化程度的下降。全省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274.0万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210.4万人,总人口文盲率由8.14%下降为 4.49%,下降3.65个百分点。人口文化程度的提高,反映了十年来我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
十年来,我省人口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带来了机遇,也迎来了挑战。如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育龄妇女人数减少,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对于这些变化需要我们以全面的视角把握人口变化,以辩证的思维看待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充分运用普查资料加强人口形势研判分析,加强人口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研究,加快推进与人口因素相关各项政策的落地落实,在新发展阶段更好地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
九、2020江苏人口大数据分析?
2020年江苏人口普查大数据:
江苏人口全国前十,但人口增长不敌浙江具体到江苏的数据来看,江苏全省人口数为84748016人,位列全国前十。
性别比中,江苏总人口的男女比例约在103.15。
年龄构成来看,江苏全省15—59岁人口比重为62.95%,占据全省人口主力,但从全国来看,15—59岁人口比重超过65%的有13个,江苏并不占据前排优势;此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江苏占比16.20%,仅次于重庆(17.08%)、四川(16.98%)以及上海(16.28),有一定人口老龄化的风险
受教育程度人口来看,江苏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为18663人,排在全国第五位;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人口为16191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33308人,小学文化程度22724人。值得注意的是,初中文化程度、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数均略低于平均值。
从人口增幅来看,近几年,江苏南京、苏州、南通等多城实施了人才政策,大力吸引人才就业,目前来看取得相当的成效。据智谷趋势统计数据,2019年,江苏全省人口约8070万人,2020年人口在84748016人,一年增加约402万人口,排在全国第三位。
表面上看,江苏在全国范围内,依然是对人口有强劲吸引力的经济大省。但在七人普数据中曾提到,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这其中,广东、浙江两省又占据了人口吸引大头。也就是说,尽管在全国来看江苏较为靠前,但在整个东部地区中的表现可以说是“平平无奇”。
尤其是浙江,作为与江苏起步相似的经济大省,浙江近几年在对人口吸引力方面已经远远超过江苏。从七人普的数据来看,浙江无论是总人口数(64567588人)还是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大专及以上)人口数(16990),都没有江苏突出(江苏总人口数84748016,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数18663),但在15—59岁人口占比这个关键数据上,浙江占比达到67.86%,江苏仅在62.95%。
也就是说,尽管江苏拥有上百所本、专科学校,拥有强劲的培养人才的能力,但在留住、吸引人才方面,与其他省份还是拥有一定的差距。
省会南京目前,关于南京人口的官方统计数据尚未正式出炉。但据《新华日报》2月份报道,从第七次人口普查各板块初步数据看,南京常住人口已超过930万。离南京“十四五”总目标中的“常住人口突破千万”还有近70万的缺口。好消息是,南京学历人口占比正在逐年增加。从学历结构看,去年南京实有人口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23.35万人,本科137.09万人,大专89.58万人,大专及以上占比24.25%,江苏第一,全国前列。南京人口规模持续增加,人口结构和质量变化不断向好。
不仅如此,省会城市南京,正在全面放宽人才政策,采取了如全市40岁以下大专参保半年即可落户;放宽高淳、溧水、浦口、六合四区落户门槛;优先人才购房、给予购房补贴等种种举措,以期留住更多人才。
亚当·斯密曾说过:“国家繁荣最关键的因素是其居民数量的增长”。
在各大省份、城市纷纷放下身段抢人的当下,留给江苏、南京稳步发展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快、准、狠,才能够跑赢当下行情。
十、数据分析的三大标准?
商品数据分析三个常用指标有:
1、客流量、客单价分析:
主要指本月平均每天人流量、客单价情况,与去年同期对比情况。这组数据在分析门店客流量、客单价时特别要注重门店开始促销活动期间及促销活动前的对比分析,促销活动的开展是否对于提高门店客流量、客单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售罄率:
指货品上市后特定时间段销售数量占进货数量的百分比。它是衡量货品销售状况的重要指标。在通常情况下,售罄率越高表示该类别货品销售情况越好,但它跟进货数量有着很大的关系。通过此数据可以针对货品销售的好坏进行及时的调整。
3、库销比:
指库存金额同销售牌价额之比例。简单的来说就是某一时间点的库存能够维持多长时间的销售。它是衡量库存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合理的标准在3-5 左右。在销售数据正常的情况下,存销比过高或过低都是库存情况不正常的体现。通过该组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门店库存是否出现异常,特别是否存在库存积压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