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大数据 > 中国科技发展大事件40字?

中国科技发展大事件40字?

一、中国科技发展大事件40字?

1、上海科学家以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功后,全球进入人工合成蛋白时代。

2、袁隆平从普通粳稻与野生稻杂交育种,筛选出超级杂交水稻,使中国水稻产量增长30%以上,中国以全球7%的土地养活了全球22%的人口。

3、屠呦呦从中草药青嵩提取青嵩素用以治疗疟疾,降低了疟疾的死亡率而荣获诺贝尔生物医学奖。

4、中国科大潘建伟量子通信课题研究团队成功使量子通信延伸到一千公里,并使中国发射成功世界上第一个量子卫星。

二、2021中国绿色发展大事件?

2020年9月,中国首次向全球明确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

许多实践探索已经表明,人类社会在经历了机械革命、电力革命、信息革命三次产业革命之后,迎来了第四次产业革命即绿色发展时代。

绿色发展时代,意味着人类以最少的碳排放和最少的对自然环境的扰动获取最大限度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满足。而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已经进入世界绿色发展的先进行列。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产业发展模式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革新。

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利益,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成为企业社会主体责任的重要一环。碳中和、碳达峰被越来越多企业纳入未来发展规划之中。

绿色发展时代的到来,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有专家预测,中国实现“双碳”目标需投资约150万亿到300万亿元。回顾历史,每一次技术革命都蕴藏着发展的机遇,那些通过创新占得先机的国家,最终都实现了经济腾飞。

能否抓住机遇,关键在对策。当前,电力、钢铁、石化等传统行业正涌现出一批数字化技术改造带动能源资源效率系统化提升的典型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成为工业节能降碳增效的新动能。

“十四五”期间,如何提升数字化技术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引领作用?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如何更好地适应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更高要求?高峰论坛开幕论坛上,上海家化、太极实业、芯海科技等上市公司企业家将围绕“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引领上市公司高质量转型”主题发表主旨演讲,多位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等领域知名企业高管也将就相关议题展开讨论、给出解法,助推企业绿色发展成为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9大活动共议新时期关键词

包括开幕论坛,今年高峰论坛共有9大活动将于12月20日~24日举行,论坛议程议题设置更为丰富、参会嘉宾阵容也更为高端和强大。

今年以来,在“科技创新 绿色发展”的大主题引领下,资本与金融市场还有不少热门的细分议题给予了企业主体新的启示和方向指导。

以北交所开市为例,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开市。北交所以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为定位,支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三、中国五年内发展的大事件?

1、射电望远镜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被誉为“中国天眼”,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

2、“蓝鲸2号”海上钻井平台。蓝鲸二号是一个在海上进行钻井工作的大型平台,它可以在水深超过3000米的海域作业,最大钻井深度15240米,世界上其它海洋石油装备无人能及。

3、“墨子号”子通信卫星。中科院正式启动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研制,这既意味着中国科学家率先向星地量子通信发起挑战,更意味着中国或将领先欧美获得量子通信覆盖全球的能力

4、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长55公里,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全球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全球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生产和安装技术有一系列创新,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

5、国产大飞机C919。是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2017年5月5日成功首飞,截至2017年6月13日累计获24家客户600架订单。

6、“复兴号”动车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是中国标准动车组的中文命名,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

7、“天宫二号”太空实验站。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包括释放伴飞小卫星,完成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的对接。

8、神舟十二号,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2021年6月17日15时5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7月4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进行中国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

9、2020年是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年。取得了以下成就:

“十三五”期间,我国超过5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绝对贫困;

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收入由2016年的4124元增加到2019年的9057元,年均增幅30%。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

全国累计建成集中安置区3.5万个、安置住房266万多套,960多万贫困搬迁民众乔迁新居,有效解决了“十三五”期间近五分之一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截至2020年5月,河北、山西、内蒙、吉林、黑龙江、新疆等22个省市区的780个贫困县已宣布脱贫摘帽;

过去的40年里我国累计脱贫人口达7亿之多。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我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10、激光技术。我国激光技术世界第一,领先全世界15年。

11、超级稻及其他农作物杂交技术。超级稻被世界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2、巨型水电站建设技术。我国建设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代表世界水电技术的最高水平。

13、排灌机技术。安装在骆马湖的抽水机直径8米,计划再安装直径12米的机器。代表世界最高水平。

14、智能机器人技术。我国的水下螃蟹系统,是世界独有的。

15、汽车电池技术 世界一流(比亚迪)。

16、太阳能发电技术,世界领先,包括零排放冶炼多晶硅技术。

17、生物燃料技术,包括秸秆生产乙醇、丁醇,节约粮食,拓宽能源应用范围。

你还知道哪些呢?

四、中国漫展三大事件?

台湾漫展真空事件,广州漫展JK事件,上海漫展JK事件

五、2008年以后中国经济发展大事件?

2008年初春运遭遇罕见雪灾。

2008年2月26日至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8.0级地震。

2008年8月8日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

2008年8月24日晚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共100枚奖牌)的优异成绩。

2008年9月6日晚北京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

2008年9月8日规模创历届之最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拉开帷幕。

2008年9月11日“三鹿奶粉事件”爆发。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乘着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8年10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2008年11月3日至7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率海协会协商代表团访问台湾,海峡两岸基本实现直接“三通”。

2008年12月8日—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六、中国2020年大事件及感悟?

中国2020年大事件: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11月24日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感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七、2021年大事件盘点中国?

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第一个百年目标奋斗实现,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向第二个百年目标新征程开始进军。

中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空间站建成,登陆火星成功。东京奥运会取得了骄人战绩,可喜可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引领世界风向标。

八、中国通信数据网的发展?

我国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网络覆盖率、网民规模及结构、互联网应用等都走在全球前列。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移动通信网络,同时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共同催生新的产业形态,推动形成新的经济模式,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社会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通信网络规模领跑全球

九、2013-2021年中国发展大事件?

2013一2021发展大事: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一揽子货币,开始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20国集团高端峰会论坛在杭州举行,这是发展中国家首次举办这个高端会议。

3、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个卫星入轨,中国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4、莫言、屠呦呦分获诺贝尔文学奖和生物医学奖。

十、2021年中国飞速发展大事件?

2021年中国飞速发展的大事件有:

“海牛ll号”钻机钻出231米新纪录,为我国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提供技术装备技术支撑;海洋一号D卫星和海洋二号C卫星发射成功,填补了我国海洋水色、海岸带资源与生态环境等方面观测覆盖能力与观测时效;白河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下线;用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中老铁路建成通车;首款新冠特效药获批等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