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ri与增强mri的区别?
磁共振是一种影像学的高端检查手段,包括普通磁共振检查和特殊磁共振,普通磁共振就是平扫,增强磁共振是磁共振特殊检查中的一种。
两者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是差不多的,普通平扫检查时间短,检查的序列不多,对某些部位受到一定的限制,特别是有发现肿瘤性病变的时候,提供的信息往往不够。
增强磁共振是在普通平扫的基础上注射了造影剂,检查的时间比较长,序列丰富,可以弥补普通平扫所带来的不足。
二、MRI全称?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也就是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称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经常为人们所利用的原子核有: 1H、11B、13C、17O、19F、31P。
在这项技术诞生之初曾被称为核磁共振成像,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医学新技术的NMR成像(NMR Imaging)一词越来越为公众所熟悉。随着大磁体的安装,有人开始担心字母“N”可能会对磁共振成像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三、mri历史起源?
核磁共振是在固体微观量子理论和无线电微波电子学技术的基础上被发现的。核磁共振经过了 70 多年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成为在物理、 化学、医学、生物、地质、材料、能源领域的强大工具。
现代科学的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如今液体核磁、固体核磁、核磁共振成像在理论上相互补充,在使用技术上彼此借鉴,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共同繁荣了核磁共振学科。
1882年
尼古拉斯·特斯拉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发现旋转磁场,奠定了电磁学理论基础,后来以他名字命名了磁力线密度单位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在物理学界的重大贡献。
尼古拉斯·特斯拉
1938年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伊西多·拉比(Isidor Isaac Rabi)使用分子束方法发现在磁场中的原子核会沿磁场方向呈正向或反向有序平行排列,而施加无线电波之后,原子核的自旋方向发生翻转。这是人类关于原子核与磁场以及外加射频场相互作用的最早认识。由于这项研究,拉比于1944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伊西多·拉比
1946年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Bloch团队用感应法和哈佛大学的Purcell团队用吸收法几乎同时分别独立测得水和石蜡得核磁共振吸收。
Bloch
1950年代
美国科学家赫曼(Herman Y. Carr)获得了第一幅一维MR图像。他的博士论文发表于1952年,描述了在磁场中使用梯度的第一个技术,是磁共振成像的第一个例子。
Herman Y. Carr
1958年
穆斯堡尔发现了Ir原子核在低温下的r射线的共振吸收,它是原子核基态与激发态之间发生的核共振现象,穆斯堡尔在196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穆斯堡尔
1966年
瑞士Ernst团队发展了脉冲傅里叶变换NMR测谱方法,这一革命性的飞跃极大地提高了NMR测量的灵敏度和分辨率,使高分辨率的NMR谱仪的应用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Ernst也因此获得199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Richard R. Ernst
1971年
雷蒙(Raymond Damadian)发现了在磁激条件下,核磁共振对健康细胞和癌症细胞原子核的影响是不同的,它们从高能状态返回平衡状态时,癌细胞原子核所用的时间要长的多。1972年雷蒙申请了发明专利:探测组织中癌症的设备和方法。
Raymond Damadian
1973年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Lauterbur在Nature杂志上首先发表了一种叫“Zeugmatography”核磁共振成像方法的论文,紧接着Mansfield又发表了"选择激发序列"的成像方法,从此核磁共振成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如今,核磁共振成像已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属于三甲医院必备影像设备。
Lauterbur
Mansfield
结语: 这里仅仅记录了核磁共振发展中的一些片段,其实有大量科研和应用人员为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我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人,为核磁事业奋斗几十年。正是这些默默投入精力的科技工作者把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推向了快速车道。我们应该感谢所有已经和正在为核磁共振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站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努力!
四、mri考什么?
MRI也就是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检测。为了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称为核磁共振成像术。MR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它是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经过处理转换在屏幕上显示图像。
五、mri的优点?
MRI就是磁共振成像,MRI有独特的成像原理,使得它比其它成像技术的成像方式更加多样,所得到的信息也更加丰富。(1)MRI的软组织分辨率最高,它可以清楚地分辨肌肉、肌腱、筋膜、脂肪等软组织;区分膝关节的半月板、韧带及关节软骨等软组织;能清晰的分辨子宫及肌层、内膜层等。
(2)MRI具有任意方向直接切层的能力,而不必变动被检查者的体位,结合不同方向的切层,可全面并更清晰、更直观的显示被检查器官或组织的结构,可以直接做出成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方便地进行解剖结构或病变的立体追踪。
(3)MRI属于无创伤、无电离辐射伤害的检查,对脑组织等也无生物学损害,避免了X线或放射性核素显像等影像检查带来的射线损伤。
(4)MRI不使用碘对比剂,无碘过敏反应之虑。
(5)MRI能够功能成像。
(6)MRI可做无创性活体化学分析—频谱分析。
六、mri读片口诀?
对于脑部磁共振的片子,可以先将片子按照平行人体中轴线的方向观察,然后按照从头部前面到后面进行观察,最后从头颅左侧到右侧进行观察,从观察结果中得出诊断结论
七、mri成像介质?
磁共振指的是自旋磁共振(spin magnetic resonance)现象。其意义上较广,包含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EPR)或称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此外,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磁共振,是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其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制成的一类用于医学检查的成像设备。
八、mri怎么计算?
二维MRI的采集时间可以按下式计算:
TA = TR × n × NEX
式中TA表示采集时间;TR为重复时间;n为NEX=1时TR需要重复的次数;NEX为激励次数,NEX越大,TR需要重复的总次数越多。对于没有回波链的序列如SE序列或GRE序列,n就是相位编码的步级数,对于具有回波链的序列如FSE或EPI等序列,n等于相位编码步级数除以ETL。
三维MRI由于是容积采集,需要增加层面方向的相位编码,容积内需要分为几层则需要进行同样步级的相位编码,因此其采集时间可以按下式计算:
TA =TR × n × NEX × S
式中S为容积范围的分层数,其他同二维采集。S越大,TR需要重复的总次数越多。
九、mri技术系统?
也就是磁共振成像检查,是一项比较新的影像学诊断技术,mri可以探测人体组织内聚的含量最丰富的氢离子,在磁共振过程中所发出的电磁波信号,从而测出氢离子浓度和它的相应的持续时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t1加权像t2加权像,作为成像的参数,通过电子计算机的运算和处理,就像ct一样将图像重建,能够从多方面,多层面的来显示人体的解剖学结构和病灶,通过一些波普分析,还能够提供组织器官和病变组织的指导代谢功能,生理及生化方面的信息。
十、MRI是什么?
MRI就是核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是利用磁场原理将人体置于强大均匀的静磁场中,通过特定的无线电波脉冲来改变区域磁场,借此激发人体组织内的氢质子核产生共振现象而发生信号经计算机处理而成像。
磁共振的成像原理不同于X线检查和核医学检查,因而避免了射线辐射对人体的损害,属于无创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