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以提供一些大国工匠时代楷模的作文素材吗?
典型事例
术到极致近于道
【关键词】极致
【释义】唯至诚者,能致其极。于大国工匠而言,对极致的追求好比一场修行,一个人、一辈子、一件事,以万千锤而铸一器。“腰间带得纯钢斧,要斫蟾宫第一枝”,臻于完美、做到最好的工匠精神自古便备受推崇。《庄子·达生》中,鲁国木匠能做到“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正是因为达到了凝心聚神、执着技艺、物我相忘的境界。
追求极致,是一种态度、一种境界,凝聚成工匠精神的底色,检验着工匠精神的成色。
【点评】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很多大国工匠来说,极致就是和机器拼精度,和时间拼速度,和标准拼态度,让“细”更细一些。
怎么拼出极致?钳工顾秋亮徒手就能感知0.2丝的误差,这相当于一根发丝的1/50;铣工李峰在高倍显微镜下追求1微米的精度,这相当于发丝直径的1/70。正是精益求精,顾秋亮把玻璃与金属窗座的安装精度控制在0.2丝以内,“蛟龙号”观察窗才得以承受1400吨的压力;李峰每缩小惯性导航系统1微米的变形,就能减少“长征七号”火箭数公里的轨道误差。大国重器、辉煌成就的背后,源自每个细节的精准到位。把手艺的精准、精确和精细视为生命,极致就不会太遥远。
追求极致是一条心无旁骛的道路,也是一场孤独且单调的长途旅行,唯有全神贯注、全力以赴,才能耐住寂寞、守住心智、把好方向。哪有巅峰技术能在一朝一夕间练就?唯有日复一日地锻打、持续不断地钻研,才能成就绝活。高级技师孟剑锋对瑕疵零容忍,历经上百万次錾刻敲击,纯银丝巾果盘《和美》等国礼才惊艳问世;火箭“心脏”焊接师高凤林,只因“民族认可的满足感用金钱买不到”,30 年如一日进行发动机喷管焊接……指纹虽被磨平,布满茧子的双手却积淀了匠人们的工艺淬炼、心智磨炼和人生历练,让技艺达到极致的巅峰。
“术到极致,几近乎道”。一流的心性方能锻造一流的技艺,一流的技艺方可成就一流的伟业,这就需要用追求极致来消解浮躁。现实中不乏这样的观念:“手艺好也不赚钱”“差不多就行了”“怎么还没有长进”……盲目地求变现、求速度、求关注,让工匠技艺变得马虎,极致品质黯然失色。其实,工匠精神的种子需要精心、细心、耐心地滋养呵护,对极致的每一份坚持都不会白费,终究会结出不甘平庸、不负光阴的果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年轻一代要用自己的所作所为来诠释匠人的极致精神。这不是一个人的事业,而需要一群人来赓续;这不是一件产品的存废,而是无数精品的绽放。精益求精、笃实专一、心无旁骛、久久为功,在追求极致中实现人生价值,用极致匠心铸造国之重器,以工匠精神涵养时代气质,我们准备好了吗?
其他事例
1.英国航海钟发明者约翰·哈里森:哈里森费时40余年,先后造出了五台航海钟,其中以1759年完工的“哈氏4号”最为突出,航行了64天,只慢了5秒,远比法案规定的最小误差(2分钟)还少,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问题。
2. 截止2012年,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我们研究了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3. “工匠精神”可以从瑞士制表匠的例子上一窥究竟。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畅销世界、成为经典。
4. 在获得奥斯卡日本影片《入殓师》里。一个大提琴师下岗失业到葬仪馆当一名葬仪师,通过他出神入化的化妆技艺,一具具遗体被打扮装饰得就像活着睡着了一样。他也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好评。这名葬仪师的成功感言是: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你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种难割难舍的情结,不要拒绝它,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有生命、有灵气的生命体,要用心跟它进行交流。
5.《庄子》中记载的“庖丁解牛”的故事。
6. 稻盛和夫被认为是最有匠人精神的企业家,他有一个很经典自述,他说,“手拿放大镜仔细观察产品,等同于用耳朵静听产品的‘哭泣声’。如果找到了不合格产品,就是听到了产品的 ‘哭泣声’,我就会想,‘这孩子什么地方疼痛才哭泣呢?它哪里受伤了呢?’当你把一个个产品完全当做自己的孩子,满怀爱意、细心观察时,必然就会获得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提高制成率的启示。”
7. 百年老店同仁堂的先人们为后人留下了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堂规和“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堂训。同仁堂的历代传人至今遵古不泥古,继承不失宗,使同仁堂生产的各种中成药素以“处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
8. 20世纪初,德国的泰来洋行承建了甘肃兰州的一座桥梁,1909年竣工,按照当时的合同规定,该桥自完工之日起保证坚固80年。这座桥梁屹立至今,在1949年解放兰州的战役中,经历了枪林弹雨,桥面木板被烧,斑驳的桥梁上留下了深深的弹痕,但桥身安稳如初。到了1989年,在距桥梁建成80年之际,德国专家专程对该桥进行了检查,并提出加固建议,严谨的德国人同时不忘申明合同到期。如今,这座桥梁仍然在照常使用。
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
《大国工匠》讲述了8个工匠“8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节目播出之后,工匠的故事很快引起社会热议。人们发现,包括胡双钱在内的工匠们,之所以走入镜头,并非他们有多么高的学历、收入,而是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大国工匠》节目制片人岳群说,这样的工匠精神,在当下浮躁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正如一位网友的评论所言:“当看见哈雷戴维森工厂的装配工自豪地对儿子说,‘街上那些漂亮的摩托车里就有我的签名’的时候,我想,我们的中国工匠也应该有这种荣誉感,社会需要给予技术人才更多尊重与重视。”
人物素材:胡双钱
胡双钱就是一位拥有非凡技术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师傅,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制造中国大飞机团队里必不可缺的一分子。
2006年,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立项,对胡双钱来说,这个要做百万个零件的大工程,不仅意味着要做各种各样形状各异的零件,有时还要临时救急。一次,生产急需一个特殊零件,从原厂调配需要几天的时间。为不耽误工期,只能用钛合金毛坯来现场临时加工,这个任务交给了胡双钱。
岳群至今记得,在节目中,胡双钱所讲述的任务难度之大,令人难以想象:“一个零件要100多万元,关键它是精锻锻出来的,所以成本相当高。因为是有36个孔,大小不一样,孔的精度要求是0.24毫米。”
0.24毫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的直径,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的数控车床来完成的零部件,那时只能依靠胡双钱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铣钻床。
仅用了一个多小时,36个孔悉数打造完毕,一次性通过检验,也再一次证明胡双钱的“金属雕花”技能。
人物素材:高凤林
53岁的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发动机车间班组长,30多年来,他几乎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即为火箭焊“心脏”——发动机喷管焊接。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下持续操作,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摄氏度,高凤林却咬牙坚持,双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疱。
在这30多年中,曾有人开出“高薪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给高凤林,高凤林却说,“我们的成果打入太空,这样的民族认可的满足感用金钱买不到”。
还有一个细节是,高凤林每天晚上离开厂房时,都要回眸看看,这有安全方面的原因,更多的是在欣赏,高凤林觉得他们手上诞生的作品就像金娃娃,每一个都是他精心雕琢出来的。尽管高凤林是一名工匠,但对待自己的作品,就像艺术家对待艺术品一样,令人动容。
人物素材:孟剑锋
纯银丝巾果盘——北京APEC期间,我国送给各国元首的国礼,让世人都被中国古老的錾刻工艺惊艳。这就是錾刻师孟剑锋的作品。
细心观察,果盘有粗糙感,丝巾却有光感,做出这样的效果并不容易,孟剑锋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上百万次的錾刻敲击。为了用银丝做出支撑果盘的四个中国结,孟剑锋需要反复将银丝加热并迅速编织,银丝快速冷却变硬不可弯曲,需要无数次尝试才能成功。
其他人可能会选择机械造出中国结底托再黏合上去,而他却无法容忍伴随机械制造而来的细小砂眼,也不愿违背纯手工的诺言。即使右手被烫出大泡,起了厚厚的茧也丝毫没有动摇孟剑锋精益求精、不断超越与追求极致的决心。
整个制作过程中,诸如这样的细节不胜枚举。这也许就是孟剑锋们的工匠精神所在。
二、人工智能与工匠精神的辩证关系?
人类制造机器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服务,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道德隐患与潜在风险已被人类警惕。人必须将自身置于核心位置,这是以人为本的应有之义。
随着时代发展,人逐渐会从简单的、机械的劳动中脱离出来,转向精密装备制造以及高层次的操控领域。
比如,当下的精密数控机床技术愈发成熟,但能够操控此类机床的高级技工却比较缺乏。
强调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既是在激励人的主观能动性,又会随着时代与技术发展不断协调“匠与器”的关系。
尊重工人,就是尊重人自己。
三、楷模casa和楷模COOMO哪个好?
楷模COOMO好
2019年12月5日楷模COOMO是一家集精品家具、全屋定制、空间布局以及整体色彩搭配设计与生活方式输出于一体的国际化集团企业。
四、【楷模家具】楷模家具怎么样?
12月初,我正好在三亚玩,住在朋友家,早上10点左右听见楼下异常喧哗,从朋友口中得知,楼下开了一家家具店,是楷模家具的。闲着没事的我去凑热闹了。
朋友口中的家具店,可是面积达到6000多平米的呀,那个震撼。
我发现楷模家具中西结合、风格多样,总体设计温馨、和谐,人性化的设计很好地将生活细节融入到设计里面,设计水平和制作工艺属国内领先。
楷模家具的销售人员介绍说,楷模家具国内首创设计如艾格沙发抱枕、欧宝沙发、蓝宝沙发等,也给设计师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著名空间设计施继诚先生给予了楷模家具设计“独一无二,家装、饰品与家具完美结合”的高度评价。国内著名陈设艺术师李妮珊女士指出,楷模家具是现代家具设计的典范,现代化家具对舒适度、功能性和艺术感的要求都非常高;楷模家具设计与国际接轨,以往家具配饰成功的案例,很多用的就是楷模家具。
五、楷模家居
楷模家居 - 定制你的理想生活空间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舒适生活追求的不断增加,家居定制逐渐成为了现代人的新选择。在这个消费驱动的时代,楷模家居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定制家居产品和专业的服务。本文将重点介绍楷模家居的特点和优势,以及为什么选择楷模家居会成为您最明智的决策。
品质与创新
楷模家居始终以品质为核心,注重从原材料选择到工艺制作每一个环节的精细把控。我们与优秀的设计师团队合作,以创新的思维和先进的技术打造独特的家居产品,使每一件作品都能展示出精湛的工艺和时尚的设计。无论是现代简约还是经典复古风格,楷模家居都能为您量身定制出最满意的产品。
个性化服务
楷模家居了解每个家庭的需求和偏好都不相同,因此我们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确保每一位客户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家居产品。我们的专业团队将与您沟通和合作,了解您的需求和喜好,并根据您的要求设计和制作出独一无二的家居产品。从选材到配色,从造型到功能,每一个细节都将根据您的要求量身打造,为您打造出舒适、实用和美观的家居空间。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楷模家居秉承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致力于选用环保材料和采取节能减排的制作工艺。我们的产品不仅坚固耐用,而且符合环保要求,给您的家居空间带来健康和舒适。通过优秀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楷模家居使每一件产品都能发挥最大的功能和效益,提供给客户更长久的使用价值,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客户口碑
多年来,楷模家居积累了众多满意客户的口碑。我们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并不断收到他们的好评和推荐。我们的成功来自于客户的信任和支持,这也是我们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我们将继续致力于为每一位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满意的服务,以实现客户的家居梦想。
结语
楷模家居通过其独特的品质与创新、个性化服务、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以及良好的口碑赢得了客户的青睐。我们的目标是定制您理想的生活空间,打造一个舒适、实用和美观的家居环境。选择楷模家居,将为您的生活增添无限的惊喜和便利。
六、时代楷模和人民楷模有啥区别?
时代楷模是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值得人们学习,值得人们尊敬,值得人们传送的人物。
人民的楷模,国家荣誉称号授予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做出重大贡献,享有崇高声誉,道德品质高尚,群众公认的杰出人士。国家荣誉称号的名称冠以"人民",如"人民科学家","人民教育"家等等。具体名称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授予确定。
七、工匠文化,工匠理念?
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是指一种注重手工制作、追求精益求精的文化和思想。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强调精湛的技艺、对细节的关注、对质量的追求、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等。
这种文化和理念在各种手工艺、制造业、建筑业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和思想传承,它代表了一种传统文化和精神,也是一种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八、明星楷模文案?
要么随波逐流,要么永远自我。 ——周震南
我们对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要用理性去判断,然后用感性去接受它们。——周震南
何谈三观,褒贬任剪,笑骂随意。 ——周震南
这吹不出褶的平静日子,也在发光。——王源
我可以是无名氏,也要保护我的热爱。——王源
九、当代山西楷模?
郭峰,山西高平市人,1998年12月入伍,现为北京军区某训练基地教练营四级军士长,先后获得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全军“百名好班长”新闻人物、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全军装甲装备创先争优标准车先进个人,并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2015年5月17日,北京军区党委作出向郭峰同志学习的决定。
千锤百炼铸就“坦克兵王”
自从穿上军装的那天起,郭峰就时常告诫自己:当兵为打仗,随时上战场,军人只有把本领练强才能打胜仗。
然而刚到连队时,命运似乎和郭峰开了个玩笑,一心想练武强军的他却被分到了炊事班,一待就是4年。后来,因为对坦克兵火热生活的强烈向往,他主动申请到助教岗位。从此在尘土飞扬的训练场,郭峰把坦克视为最亲密的战友。
为了尽快掌握专业技能,郭峰把无数枯燥的技术参数、单调的装备原理、繁杂的故障现象一一写在本子上,光学习笔记摞起来就有一尺多厚。靠着这种不弄明白不罢休的钻劲,郭峰练就了一身真本事,熟练掌握了3代坦克4种车型8个专业的使用与维修技能。
郭峰总是在创新的路上奋力探索。2007年6月,某型坦克发动机因分油管螺栓松动而漏油,排除故障的唯一办法是将发动机从车内吊出,但吊装发动机需要6个人同时作业3个小时才能完成,而拧紧螺栓则用不了3分钟。郭峰对照坦克技术参数,反复研究改进,自主革新了能够轻松将分油盖螺栓拧紧的专用工具。思想的闸门一旦打开,创新的洪流势不可挡。
近年来,郭峰先后完成7项技术革新,设计8类23件革新器材,探索总结出10种新装备训法,先后编写了15个课目二十余万字的新装备教案,创造了一个月默画出我军最新型坦克全车2000多条电路图的奇迹。在基地官兵中首批取得了某新型坦克驾驶特级、修理高级证书,唯一获得国家和军队联合颁发的装甲车辆驾驶员最高级职业资格证书,13次在上级比武中夺冠,成为名副其实的“坦克兵王”。
危急时刻的“定海神针”
作为营连技术骨干,与坦克相伴的5000多个日子里,郭峰在训练场上走路最多、流汗最多、吃土最多,身上浸透了机油味,皮肤变成了黄土色,指甲里的油污怎么也洗不净,战友们都称他“郭老黑”。由于常年奔波劳累,他落下了胃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病根儿,口袋里天天揣着胃药。
长期在一线保障,郭峰深深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最强大,作为一名老兵,有责任把全营战士都带成过硬的骨干。为把全连战士的素质带起来,他把自己摸索的修理技巧,革新的维修器材,毫无保留拿出来共享。多年来,他坚持对全营官兵手把手的传帮带,使独门绝技成了众家之长,获得了专业比武“三连冠”的他,却在套改中士的“关键时刻”主动让贤,让技术过硬的新同志上,并全程当陪练。
郭峰入伍17年仍是一个兵,而他带出的徒弟中,9人考上军校,44人当上了班长,18人考取了特级、一级坦克驾驶员,全营80%以上的士官教学技术骨干都是他带出的“徒弟”,所带班排6次荣立集体三等功。“郭峰班组”7名成员中1人荣立一等功、2人荣立二等功、4人荣立三等功。他靠实际行动将军人品德刻在了坦克上。
用绝对忠诚塑造新时代军魂
郭峰说:“部队需要我流汗时,决不惜力;祖国需要我流血时,决不惜命。”当兵17年,他4次面对进退走留,3次面对岗位调整,10余次面对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冲突,始终把组织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用绝对忠诚塑造了军人的灵魂。
2006年11月,服役8年的郭峰,到了进退去留的十字路口。年近六旬的父亲身边无人照顾,因给父母治病家里还欠下10万元的外债。一个家中开煤矿的高中同学邀他回来一起创业,许诺月薪过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说服家人,决定留在部队。面对亲友的劝说,他深深地知道:“挣钱是需求,当兵是追求。为国尽忠,责任比天高比山重。”这一干又是4年。2010年底,当兵12年的郭峰,又一次面临进退去留。多家企业许以优厚待遇,投来了橄榄枝。郭峰舍不得军营,舍不得战友,也舍不得心爱的坦克。他向组织递交了留队申请。
然而对家人的愧疚,却是郭峰心中永远的痛:当兵第二年,母亲因病去世,由于执行任务,他没能见到最后一面,母亲喊着他的名字离开人世。如今,年近古稀、身患脑梗的父亲,还得靠早已出嫁的姐姐照料。2007年10月,郭峰的儿子要做疝气手术,就在住院的前一天,他接到了去某集团军接装备的通知。他早上坐车出发,当天下午儿子做手术时因气管炎引起呼吸困难,被送进了抢救室,妻子、岳母手足无措、失声痛哭,3个小时才救了过来。直到现在,妻子司海波还感到后怕。想起对家人愧疚,郭峰这个从未在困难面前低头的“硬汉”落泪了。这些年,部队遇有任务,他挺身而出;战友遇到难处,他伸手相帮;但父亲住院、儿子手术、新房装修,他都没能尽到责任。
自古军人忠孝难两全,不可能把家庭和事业处理的那么完美,只有在部队好好干,才是对家人最好的回报。”在一次事迹报告会上,郭峰道出了心声。“作为17年的老兵,我爱部队、爱基地、爱坦克,只要组织需要,我愿意像一颗铆钉一样一直干下去!”
十、时代的楷模?
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时代楷模、英雄模范人物,抗日战争时期,有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解放战争时期有刘胡兰,董存瑞,抗美援朝时期有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5、60年代有焦裕禄、王进喜、雷锋、王杰、刘英俊、当代有罗阳、黄文秀和每年评选出来的感动中国人物,以及为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伟大成绩的人,我都非常佩服,我都要向他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