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政策?
农业部 财政部发布2017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
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支农投入,强化项目统筹整合。现将农业部、财政部共同实施的重点强农惠农政策发布如下。
一、农民直接补贴
1.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补贴对象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补贴资金通过“一卡(折)通”方式直接兑现到户。具体补贴依据、补贴条件、补贴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按照《财政部 农业部关于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的通知》(财农〔2016〕26号)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具体确定。鼓励各地创新方式方法,以绿色生态为导向,提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引导农民综合采取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减少化肥农药用量、使用有机肥等措施,切实加强农业生态资源保护,自觉提升耕地地力。
2.农机购置补贴。补贴对象为按规定程序购买农业机械、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实行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户)的补贴方式。各省对粮食烘干仓储、深松整地、免耕播种、高效植保、节水灌溉、高效施肥机具和秸秆还田离田、残膜回收、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支持绿色发展的机具要实行敞开补贴。
3.玉米生产者补贴。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补贴资金采取“一折(卡)通”等形式兑付给玉米生产者。具体补贴范围、补贴依据、补贴标准由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按照中央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具体确定。鼓励各省(自治区)将补贴资金向优势产区集中。
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4.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返乡涉农创业者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开展针对性培训,提升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
5.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能力建设。以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带动力强的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和示范家庭农场为扶持对象,支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加工、标准化生产、市场营销等能力。
6.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推进省级信贷担保机构向市县延伸,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尽快建立担保机构,实现实质性运营。重点服务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小微企业,聚焦粮食生产、畜牧水产养殖、优势特色产业、农村新业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装备设施、绿色生产和农业标准化等关键环节,提供方便快捷、费用低廉的信贷担保服务。
三、支持农业结构调整
7.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开展粮改豆(粮豆轮作)试点,支持以玉米改种大豆为主,兼顾改种杂粮杂豆、马铃薯、油料、饲草等作物。在河北黑龙港地下水漏斗区、湖南长株潭重金属污染区、西南石漠化区及西北生态严重退化区开展休耕试点。中央财政对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给予适当补助。
8.粮改饲试点。在“镰刀弯”地区和黄淮海玉米主产区实施。选择玉米种植面积大、牛羊饲养基础好、种植结构调整意愿强的县整体推进,采取以养带种方式推动种植结构调整。补助对象为规模化草食家畜养殖场(户)或专业青贮饲料收贮企业(合作社)。
9.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在苜蓿优势产区和奶牛主产区实施,支持饲草生产合作社、饲草生产加工企业、奶牛养殖企业(场)和奶农合作社集中连片种植高产优质苜蓿。
四、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10.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按照发布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标准,在省级推荐基础上,创建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给予适当支持。
11.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延伸农业产业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切入点,选择部分重点县支持带动与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产品流通和直供直销、农村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保护、产业扶贫等工作。
12.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示范。选择若干试点省份,依托现有的农村信息服务、金融保险、农商等平台,通过整合资源,完善功能,达到技术、市场、商务、政务等信息一站式服务。信息进村入户采取市场化建设运营,中央财政给予一次性奖补。
五、支持绿色高效技术推广服务
13.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突出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兼顾薯类大豆、杂粮杂豆、棉油糖、菜果茶等品种,选择一批生产基础好、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产业带动强的县开展整建制创建,示范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14.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支持农业县进一步健全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培育农技示范主体,提升农技人员业务能力,加快推进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
15.农机深松整地。支持适宜地区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作业深度一般要求达到或超过25厘米,打破犁底层。鼓励依托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
16.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继续按计划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启动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六、支持农业资源生态保护和面源污染防治
17.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在内蒙古、四川、云南、西藏、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8个省(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和绩效评价奖励;在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等5个省和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实施“一揽子”政策和绩效评价奖励。
18.发展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以农牧业合作社和相关涉牧企业为主体,建设一批草地规模较大、养殖基础较好、发展优势较明显、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牛羊肉生产基地,促进南方草地生态保护,发展草地畜牧业。
19.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选择重点县分区域、分作物组装推广一批耕地质量建设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土壤培肥改良和科学施肥服务。在东北重点地区开展控制黑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水保肥、黑土养育等技术措施和工程措施。
2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选择部分粮食主产区和农作物秸秆焚烧问题较为突出的省份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实行整县推进,坚持多元利用、农用优先。
21.渔业增殖放流和减船转产。在流域性大江大湖、界江界河、资源退化严重海域等重点水域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支持地方开展海洋捕捞渔民减船转产,同时支持渔船更新改造、渔船拆解、人工鱼礁、深水网箱、渔港及通讯导航等设施建设。鼓励地方政府统筹中央有关转移支付以及地方有关资金,支持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渔民转产转业、全面禁捕等工作。
22.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选择部分生猪、奶牛、肉牛养殖重点县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试点。按照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针,以就地就近用于农村能源和农用有机肥为主要利用方式,通过整县推进,改造完善粪污收集、处理、利用等整套粪污处理设施,实现规模养殖场全部实现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努力形成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发展的产业格局。
23.推广地膜清洁生产技术。支持西北、华北等旱作区推广地膜科学使用、合理养护、适时揭膜、机械捡膜等集成技术模式,并通过“以旧换新”等方式推进残膜回收利用。
24.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选择果菜茶种植优势突出、有机肥资源有保障、有机肥施用技术模式成熟、产业发展有一定基础、地方有积极性的重点县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承担主体,探索一批“果沼畜”“菜沼畜”“茶沼畜”等生产运营模式,推进资源循环利用。
25.河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以黑龙港流域为重点,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推广农艺节水措施,探索建立耕地休耕制度,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26.湖南重金属污染耕地综合治理。以长株潭地区为重点,开展重金属污染耕地综合治理,调整种植结构,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和污染修复治理。
七、支持农业防灾救灾
27.农业生产救灾。立足地方先救灾、中央后补助,中央财政对各地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及生物灾害的预防控制、应急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工作给予适当补助。
28.动物疫病防控。中央财政对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强制扑杀和养殖环节无害化处理工作给予适当补助。
29.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纳入中央财政保险保费补贴范围的品种为玉米、水稻、小麦、棉花、马铃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森林、青稞、牦牛、藏系羊和天然橡胶,按照农业保险‘自主自愿’等原则,农民缴纳保费比例由各省自主确定,一般不超过20%,其余部分由各级财政按比例承担。
八、大县奖励政策
30.产粮(油)大县奖励。包括常规产粮大县奖励、超级产粮大县奖励、商品粮大省奖励、制种大县奖励、产油大县奖励。大县标准和资金使用要求按照《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16〕866号)执行。
31.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包括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牛羊调出大县奖励和省级统筹奖励资金。大县标准和资金使用要求按照《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15〕778号)执行。
二、农业养牛补贴政策?
养殖补贴政策标准:养羊按照300只、500只、700只、1000只的规模补贴15万、25万、35万、50万;养鸡年出栏10万只以上有机会获得35万元补贴,1000万只以上有机会获得300万以上10000万元以下补贴;养殖奶牛补贴80万~170万,养殖肉牛补贴30万~50万;养猪按照500头、1000头、2000头、300头的规模补贴20万、40万、60万、80万。
三、阳江农业补贴政策?
每亩地补贴150元;参与季节性休耕的,每年每亩补贴500元,参加两季休耕的,每亩地补贴1000元;参加全年休耕的,每亩地补贴1300
四、中秋农业政策?
中秋和国庆节即将来临,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市场供应工作,让人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及全国“菜篮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与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
各地农业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结合已经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采取得力措施,抓紧抓好中秋和国庆节日前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市场供应工作,保证农产品消费安全。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强化生产环节监管,确保农产品源头安全。要重点围绕高毒农药、饲料添加剂和水产养殖中违规使用氯霉素、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类药物等问题,依法加大对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生产过程等关键环节的监管,推广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建立健全生产记录档案,强化环境监测与治理,推动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与加工,严把农产品产地准出关。要加大农资市场整治力度,严厉打击违法制售、使用禁用药物行为。
二、加强市场准入管理,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采取农产品生产企业、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企业自检与主管部门监管抽查相结合等方式,重点加强流通环节的农产品检验检测工作,把好市场准入关,对发现的不合格农产品,要及时依法进行无害化处理,一律不得上市销售,消除质量安全隐患。
五、农业草莓种植政策?
1.
扶持对象。 在我县投资种植草莓等果蔬茶的投资主体(包括企业、经济组织和个人)。种植面积达到20亩以上露地草莓或设施内种植草莓等果蔬茶面积达到1亩以上,且集中连片的种植园区(基地)。
2.
政策性补贴。 1.秧苗补贴。园区(基地)建成后,露地及设施内种植草莓秧苗补贴(当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补贴0.4元/棵,其他种植户补贴0.3元/棵)。 设施内种植果蔬茶等秧苗补贴(当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补贴0.2元/棵...
六、农业方针政策?
党中央早已明确指示,当前农村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农业生产。
而为了大规模地发展农业生产,就必须逐步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只有这祥,我们在农村中的工作,才能与我们整个的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化的总任务相适应。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 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 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七、智慧农业补贴政策?
① 种植者所谓的种植者指的是实际种地的人
主要是和地主区分,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土地的肥力以及农作物的规模化经营范围,这个补贴就是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今后谁种地就补谁。那些通过土地流转获得土地经营权的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种粮大户等都能够拿到补贴。
② 轮作与种养结合
目前国家提倡种养循环以及种植与农牧结合等,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粮豆轮作的补贴面积有一千万亩,粮改饲也扩充到431个县。
③ 秸秆综合利用经营者
京津冀地区和东北是我国秸秆综合利用补贴的重点,补贴标准为一亩地二十五元。
④ 畜禽粪资源化利用经营者
目前我国正在推进五十一个肉牛、奶牛以及生猪养殖县的畜禽粪资源化利用的项目补贴项目。
⑤ 购置农机的经营者
今后农业将要向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国家支持机械化的作业方式,农民进行农业劳动时所需要的农业机械,只要合理,国家都会给予购买补贴,所有的费用都由国家财政支出。
八、湛江农业扶持政策?
湛江是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农业是湛江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为了促进农业发展,湛江市制定了一系列农业扶持政策,包括:1. 财政资金支持:提供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业科技推广资金、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等,用于支持农业生产、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2. 优惠贷款政策:设立农业信贷机构,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低利贷款、担保贷款等金融支持。3. 农业保险政策:推进农业保险制度建设,为农民提供农业保险服务,减轻农业生产风险。4. 农产品市场开拓政策:支持农产品进农村、进城、进境外市场,帮助农民扩大销售渠道,增加收入。5. 农村土地政策: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6. 农民培训政策:组织开展农民培训,提升农民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素质。7. 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消费者信心。8. 农村设施建设政策: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和生产条件。以上是湛江市农业扶持政策的一部分,该市还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政策,以进一步推动农业发展。
九、农业人工智能在农业上有哪些应用?
农业人工智能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
1. 智能感知技术:这是农业人工智能的基础,其技术领域涵盖了传感器、数据分析与建模、图谱技术和遥感技术等。传感器赋予机器感受万物的功能,是农业人工智能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通过智能感知技术,机器可以根据目前农产品种植的特点,对不同作物的环境需求做出相应的感知,并通过物联网的宏观调控,实现精准施肥、浇水和喷药等。
2. 改善天气预报:天气跟踪和预报是AI在农业中的重要应用,因为它有助于收集流行天气条件的最新信息,如温度、雨水、风速和风向以及太阳辐射。这有助于农民更好地规划农业生产活动,以应对不利的天气条件。
3. 智能装备:例如自动驾驶拖拉机和无人机等,这些智能装备可以在农田中进行自动化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 专家系统:这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植物疾病诊断、营养管理、灌溉控制等方面。
5. 农业认知计算:这是一种新型的人工智能技术,它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
6. 智慧农业:我国的智慧农业发端于物联网设备和与其对应的农业信息化系统,通过监测和改善生长环境,使农业生产更稳定可控。
十、农业人工智能的发展?
人机共融,是未来农业发展重要的一环。
技术上,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的深度融合,农业机器人作为新一代智能化农业机械,将突破瓶颈并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未来农牧机器人新技术研究包括深度学习、新材料、人机共融、触觉反馈等技术。
人机共融,可提高作业效率,人机共融技术减少了研发成本,由机器人预测人的意图配合完成工作。
如今农业也出现了大数据等技术,建立更加庞大的、宏观的、虚拟的、战略性的农业机器人系统,这也是农业大数据的本质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