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人工智能 > 拿破仑战争伤亡?

拿破仑战争伤亡?

一、拿破仑战争伤亡?

拿破仑战争是指1803年—1815年爆发的各场战争,大约伤亡6500000人。

二、苏德战争伤亡?

      据统计,苏联共有超过2700万人伤亡,其中苏联红军部队累计死亡人数为865.6万人左右,包含300万上下死亡的俘虏,其余1800多万伤亡为平民,全国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员伤亡。

      德国武装力量在对苏战争中损失累计近1200万。其中死亡320多万人、被俘160万人(不含1945年5月9日后投降的120多万德军)。累计死亡人数为380万余人,含战时30万至57万死亡的俘虏。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苏德战争,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庞大、战况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战场。

三、马岛战争英军伤亡?

此战,英军阵亡255人,负伤775人,115人被阿根廷俘虏。阿根廷阵亡649人,负伤1657人,被俘11313人。当时最让人费解的是,岛上有羊群,阿根廷军人却被饿死冻死!

马岛现英国占领。总称为马尔维纳斯群岛,面积1.22万平方公里,距离南极最近,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该岛属阿根廷所有,最近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支持阿根廷拥有马岛主权!

四、清缅战争伤亡?

清缅之战,双方直接交手时间长达7年,冷战19年,总共持续了26年。

前前后后乾隆皇帝曾组织过四次远征缅甸的战役,但都被缅甸击退,虽然最后是缅甸一方主动表示投降称臣,但其结果对于乾隆而言“虽胜尤败”。

毕竟,这次清缅之战中,清军损失上万人,耗银900多万两。

其中因这场战争而死的人中,还包括湖广总督刘藻、云贵总督兼任兵部尚书明瑞、总兵吴士胜、副将军阿里衮、水师提督叶相德、乾隆小舅子傅恒这些影响力不凡的大人物。

五、宋金战争伤亡?

十几万人。

宋金战争是北宋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至南宋端平元年(金天兴三年,1234年),宋朝为抗击金军南攻,收复失地与金朝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宋金战争持续百余年之久。战争初期,金朝处于军事政治上升时期,在军事上充分利用骑兵迅捷之长,采取广正面多路突进、重点进攻的战略,灭亡北宋。并利用骑兵优势,实施大纵深、大迂回的战法,多次深入南宋腹地。但因战线过宽过长,兵分势寡,给养供应困难,加之缺乏对占领地的控制与巩固,未能灭亡南宋。

六、日俄战争双方伤亡?

日俄战争发生于1904年,俄国共投入兵力120万人,伤亡、被俘27万人,损失舰船98艘,军费开支20亿卢布;

日本参战总兵力109万人,伤亡27.6万人,其中战死8.6万人。损失舰船91艘,军费消耗17亿~18亿日元。

七、明清战争伤亡总人数?

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导致民众死亡的战争当属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有大约有7千万~8500万死亡,这也是有记录以来人类死亡最多的战争。生命损失最多的十大战争中,有三场都发生在上世纪。更为令人震惊的是,有其中9场都涉及到中国,真是多难兴邦!

注:以下数据参照维基百科数据

1、 第二次世界大战 死亡 7千万~8500万

2、 蒙古征战 死亡 4000万~6500万

3、 三国战争 死亡 3600万~4000万

4、 苏德战争 死亡 2800万

5、 明清战争 死亡 2500万

6、 第一次世界大战 死亡2000万

7、 太平天国和捻军及清朝和英法联军战争 死亡 2000万

8、 中国抗日战争 死亡 2000万人

10、安史之乱 死亡 1300万人

八、利比亚战争伤亡总人数?

伤亡人数大约1万人。利比亚战争,是利比亚在2011年发生的武装冲突,在利比亚国内常称为“2月17日革命”,交战双方为穆阿迈尔·卡扎菲领导的政府和反抗卡扎菲的势力。

伤亡情况

反对派:5667–7059名士兵

利比亚政府:2,580–3,231 士兵

北约:一名地勤人员

九、利比亚战争平民伤亡多少?

利比亚官方在2011年3月24日宣布,近100名平民在西方联军空袭中丧生。

十、汉朝匈奴战争伤亡对比?

元狩四年,汉武帝派遣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分两路深入漠北,搜寻匈奴主力,力求彻底歼灭匈奴主力军团,在于与匈奴的战争中取得胜利。

在两位数百年甚至千年一遇的将才的率领下,大汉铁骑没有让汉武帝失望,两路分别大破匈奴军队,共歼灭匈奴军队九万余人,直接将匈奴踹下巅峰,再以无法恢复元气。

在对这次战争的描述中,大部分资料都介绍了歼灭匈奴的数量,但是对汉军的损失却语焉不详,仅有《史记》中有一句

两军之出塞,塞阅官及私马凡十四万匹,而后入塞者不满三万匹。

凭借此句,就有人说汉军虽然歼敌九万余人,但是自己的损失也极为惨重,兵力损失也达到了十万多人,仅剩三万多人,真的是这样吗?

卫青大破单于主力,烧毁赵信城而还

我们首先来看卫青这一路的战况,可以肯定的是,卫青绝对算得上是一名战略和战术上的大师,因为他是两次成名之战,龙城之战和河南之战,都是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的,而且他也是采用了极为巧妙的战术,从而大获全胜,威震匈奴。

位高权重之后,卫青也展现出了和战场上极不相同的性格,谦虚谨慎,善待下属,绝不结党,不培植势力,对汉武帝忠心耿耿。率兵进入漠北之后,卫青也是胆大心细,制定分兵突击,合围匈奴主力的战术,并没有影视剧中那种稳扎稳打的老将暮气。

卫青率部出塞一千多里,与匈奴单于主力接战,先以武刚车环卫营寨,稳住阵脚,然后以五千人突击匈奴,拖住匈奴万余精锐。战至黄昏后,突然风沙大起,卫青火速派主力从两翼包抄匈奴,将匈奴团团围住。

匈奴单于伊稚斜,看到汉军实力雄厚,担心被活捉,提前率领亲卫逃跑了。天快黑的时候,汉军从俘虏中得知伊稚斜单于跑了,卫青火速派遣轻骑追赶,自己亲率主力随后赶到。这里说到两军激战时,死伤相当,这里明显存在错误,任何一个将领在指挥作战时,都不会在自己的军队并未落下风的时候提前逃走。

尤其是匈奴单于,这一战是在自己的老巢打的,他知道自己提前逃跑的后果是什么。而且任何一支军队都不会在失去主帅后还能坚持,看看曾经教匈奴做人的赵军在失去主帅后立马投降就知道了,匈奴人有赵军的组织纪律性,这里充分显示了司马迁对卫青和霍去病的贬低。

战争的最可能走向是,在五千汉军与匈奴的交锋中,死伤相当,这已经令伊稚斜心惊胆战了。风沙大起后,汉军从四面掩杀而来,匈奴已经开始节节败退,逐渐不支了。伊稚斜见机不妙,哪哪都是汉军,于是果断带人逃走。

司马迁的记载说,汉匈激战中,死伤相当,汉军在追击伊稚斜的过程中又斩杀匈奴万余人,此战卫青所部斩杀匈奴军队一万九千多人,以此来看卫青部署的折损应该在九千人左右。

而以战争走势来推算的话,预计在五千人左右,因为如果两军交战,匈奴单于主力精锐大概是五万人左右,而卫青率领的军队只有四万人。如果两军的损失都在九千人,伊稚斜绝没有理由提前逃命,即使是汤恩伯都干不出这事来。伊稚斜逃跑的前提是,匈奴人和汉军的交换比令他难以接受了,所以恐惧汉军才逃跑的。

关于卫青所部,收获真的只有一万九千人吗?恐怕所有人都被司马迁欺骗了,卫青最后还攻破了匈奴人新筑的战略城池赵信城,匈奴人在这里储存了未来反击汉军的一切资源。

对于这样一个如此重要的地方,难道匈奴人是放弃守护的吗,赵信城对匈奴来说是一处战略要地,其价值就如同长安对汉朝的重要性一样,其守备的力量一定不会差。而历史上却并未介绍攻占赵信城的战役,只能说明卫青兵不血刃就拿下了赵信城,匈奴人在一脸懵逼中就成为了俘虏,所以卫青除了斩获的一万九千多人,还有大量的俘虏。

霍去病大破左贤王,斩首七万余人

相比于西线的卫青,东线的霍去病就风光无限了,史书对他的整场战役,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霍去病从代郡出发后,一路奔袭两千余里,猛攻匈奴左贤王部,大破匈奴军队。

霍去病以一万左右的汉军损失,歼灭匈奴七万多人,全歼左贤王部精锐。左贤王率亲信逃走,霍去病率军一路猛追猛打,追至瀚海,在狼居胥祭天,在姑衍山祭地,大胜而回。

为什么霍去病比卫青斩获多很多呢?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历史问题,难道真的因为霍去病是千年难出的将才,才华要比卫青高很多吗?其实未必见得,更多的原因是战术和面对的敌人问题。

第一个方面,卫青面对的单于主力才五万人,而霍去病面对的左贤王主力军队能有七万人?这恐怕是很多人都忽略的一个问题。相比于卫青面对的是匈奴的主力精锐军队,霍去病面对的恐怕更多是牧民与军队临时组织起来大杂烩。

霍去病斩获的七万人应该是眉毛鼻子一把抓的草原部落混合物了,当然这并不是否定霍去病的军事才能,草原上成年的牧民,也是从小练习骑射,也不是普通人能够对付得了的。他们相比于匈奴主力军队的差距在于没有经过严格的组织和训练,以及统一的编队指挥,打仗的时候缺乏组织纪律性,整体战斗力一般。

第二个方面,这应该是汉武帝和卫青有默契的一次再次确立霍去病在军中领袖地位的计划。因为霍去病是他们的外甥,是他们培养的下一代将领。此战以后,卫青基本确定退居中枢,辅助汉武帝进行帝国战略布局的地位。

未来冲锋陷阵的重任,他是要交到自己外甥的手中。而且霍去病作为他的外甥,在政治上和他一样,坚决支持他另一个外甥刘据的,不像霍光,不是一家人,根本不是一条心的。

最后,卫青很清楚,自己未必能够活到刘据登基的时候,但是只要扶好了霍去病,刘据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同时霍去病是他和皇帝看着长大的,汉武帝对霍去病十分信任,霍去病也学了一部分舅舅的政治观念,并不像其他人那样广蓄门客,令皇帝猜疑。

所以,卫青和武帝有默契地开始削减自己的功绩,扶持霍去病,让他迅速成为接替自己,成为汉军的旗帜,为此他甘愿受点委屈。而且他挑选的和他一起出征的人,也很有意思,因罪成为庶人的公孙敖,自己的继子曹襄,要么是立功恢复爵位就满足了,要么对功爵无欲无求的,对立功封侯没太大的追求,事后方便安抚,可谓每一步都在布局,说卫青不如霍去病,恐怕是有失偏薄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