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2333受理的案件?
受理案件范围包括: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收入分配、人才工作、公务员管理、军转安置、引进智力等8方面工作,提供人事人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政策法规、办事程序咨询和各类信息查询以及零就业家庭投诉、用工投诉等服务,以及侵害社保基金(包含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基金,不包含医疗、生育保险基金),导致社保基金损失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
二、跨省案件受理流程?
1、提出请求。对异地公安机关提出协助调查、执行强制措施等协作请求,只要法律手续完备,协作地公安机关就应当及时无条件予以配合,不收取任何形式的费用。2、制作办案协作函件。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需要异地公安机关协作的,应当制作办案协作函件
三、如何查询受理案件?
有以下四种方法可查询案件进度:
1、律师出具相关立案手续,表示该案件已经立案。 有的地方法院给立案通知,有法院盖章的。即使没有立案通知,立案的标志是向法院缴纳诉讼费,并得到相应收据。
2、持立案通知或缴费单,可到该法院查询该案的立案情况或审理法官等基本情况。 法院受理民事案件后,会依法向当事人送达受理案件通知书。你可以凭借受理案件通知书来确认是否已经立案。
3、如没有受理案件通知书的,还可以持本人有效证件去法院立案庭查询案件受理进度。 到法院立案庭查询,报名字、身份证号码或到法院自动查询机查询。
4、可以登录受理案件的法院,查询开庭公告。或到法院的网上诉讼服务平台上查询(要求有开通此服务)进度。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第一百五十六条 公众可以查阅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内容除外。
四、法律援助案件受理 指派
法律援助案件受理与指派流程
在中国,法律援助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服务制度,旨在保障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和人权。法律援助案件的受理与指派是整个法律援助程序中的重要环节,下面将介绍其详细流程。
1. 法律援助案件受理
一般情况下,申请人可以向当地法律援助机构提出法律援助申请。法律援助机构会根据申请人提供的材料,初步审核申请是否符合法律援助的条件和要求。如果初步审核通过,申请人将被要求提交更详细的资料和证明文件。
申请人提出的法律援助案件应当符合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 经济困难,无力支付诉讼费用、律师费用等;
- 案件涉及人身自由、生命安全、财产权益等重大利益;
- 案件具有明确的法律纠纷性质;
- 申请人为享有民事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 申请人的诉讼请求有合理的事实和法律依据。
经过详细审核后,法律援助机构会对案件进行受理,并向申请人发放《法律援助函》。
2. 法律援助案件指派
受理后的法律援助案件将分配给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律师进行代理。法律援助机构会根据案件的性质、复杂程度和当地律师资源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律师指派。
为了保证申请人能够享受到公正、高效的法律援助,律师的指派应当符合以下原则:
- 律师应当具备相关领域的执业资格和经验;
- 律师应当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实践经验;
- 律师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执业规范;
- 律师应当能够独立、客观地履行代理义务。
在指派律师时,法律援助机构会考虑申请人的意愿,并尽可能满足其选择特定律师的要求。但如果特定律师不具备指定案件所需的相关知识和经验,法律援助机构有权进行调整。
3. 法律援助案件的工作过程
一旦案件受理并律师指派完成,律师将开始承担代理申请人的责任。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代理律师可能需要进行以下工作:
- 搜集证据材料,查明案件事实;
- 研究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法律适用;
- 起草诉讼申请书、辩护意见书等诉讼文书;
- 参与庭审,进行辩护和代理;
- 提供法律咨询和指导等。
律师在法律援助案件中的工作与普通案件并无实质性区别,但律师应当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严格遵守法律职业道德规范,保证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4. 法律援助案件的结案与效果评估
一旦法律援助案件得以解决或宣告结案,法律援助机构会对律师的代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律师代理的质量和效果;
- 申请人对律师代理服务的满意度;
- 法律援助机构对案件处理的评价。
通过对案件的详细评估,法律援助机构可以了解律师的工作表现,并不断提高法律援助服务的质量。
总结
法律援助案件受理与指派是法律援助制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公民的诉讼权利和人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的受理和指派流程,申请人能够得到合适的律师代理,从而平等地获得高质量的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机构和律师应当本着公正、公平的原则,履行好职责,确保法律援助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110主要受理什么案件?
1、刑事案件;2、治安案(事)件;3、危及人身、财产安全或者社会治安秩序的群体性事件;4、自然灾害、治安灾害事故、火灾、交通事故;5、其他需要公安机关紧急处置的与违法犯罪有关的报警;6、危及公共或群众安全迫切需要处置的紧急求助;7、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正在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
六、执行监督案件受理范围?
一、人民法院受理下列执行案件:
(一)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调解书、支付令,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不含财产保全、先予执行的裁定)
(二)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
(三)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
(四)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负责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
(五)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
二、人民法院对下列申请执行的案件不予受理:
(一)超过法定申请执行期限的;
(二)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由行政机关执行的;
(三)破产程序终结后,申请执行的;
(四)经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的(发放债权凭证的除外);
(五)法律未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
三、受理执行案件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请或移送执行的法律文书已经生效;
(二)申请执行人是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人或其继承人,权利承受人;
(三)申请执行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
(四)申请执行的法律文书有给付内容,且执行标的和被执行人地址、下落明确,有财产可供执行;
(五)义务人在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期限内未履行义务;
(六)属于本院管辖。
对符合上述条件的申请,应当在7日内予以立案,不符合上述条件之一的,应当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
四、行政非诉执行案件由行政庭审查,作出决定立案受理或不予执行的裁定,其余案件由立案庭决定予以受理或裁定不予受理。
五、申请恢复执行(含债权凭证恢复执行),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因被执行人下落不明而中止或发放债权执行凭证的,申请恢复执行必须提供被执行人明确的下落。
(二)因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而中止或发放债权执行凭证的,必须提供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
(三)因其它原因中止的,其中止原因已经消失。
具备上述条件,可由权利人提出申请,恢复执行的案件不重新立案,也不另行制作裁定书。
六、申请执行,申请人应向立案庭提交下列文件和证件:
(一)申请执行书。申请执行书应当写明申请执行的理由、事项、执行标的,以及生效法律文书副本。申请执行人书写申请执行书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提出申请,由人民法院接待人员记入笔录,由申请人签字或盖章。
(二)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及财产位置、被执行人准确的居所地、工作地址、通讯号码。
(三)申请执行人的身份证明。公民个人申请的,应当提供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法人申请的,应当提交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的复印件;其它组织申请的,应当提交营业执照副本和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的复印件。
(四)继承人或权利承受人申请执行的,应当提交继承或承受权利说明文件。
七、当事人申请执行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
(一)申请执行人民法院民事裁判文书、支付令及仲裁裁决书、公证债权文书,当事人双方或者一方公民的,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一年,当事人双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六个月。
申请执行期限,从法律文书所确定履行义务之最后一日开始计算。如果法律文书规定义务人分期履行的,应从每次义务应当履行期的最后一日起计算。
(二)申请执行生效的行政判决、裁定的期限为三个月。申请执行的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逾期申请的,不予执行。
(三)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的期限为三个月,申请执行的期限自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逾期申请的,人民法院不予执行。
八、下列案件由审判庭移送
(一)追索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案件。
(二)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
(三)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
(四)行政机关申请执行的非诉行政案件,经行政审判庭审查后,需要强制执行的。
七、怎样查公安受理案件?
如果是以第三方身份报警或举报的,无权查询。
如果是以当事人身份报警,由公安机关受理并有接报回执单的,可根据接报回执单上提供的电话号码进行查询;如所在地公安局提供网上查询的,可进入相关主页,用接报回执单上的号码查询。
八、受理案件算是立案吗?
民事案件的话,在法院立案庭受理了,基本就算立案了,等着缴费正式立案即可。如果是刑事案件,你去公安机关报案,填写了受理案件登记表后,不算立案!因为刑事案件立案需要公安机构根据你的报案线索进行初步审查和调查,除了交通事故和杀人放火这样重大明显的犯罪,一般案件受理后,都会审查一段时间,可能是几个月,才会出具立案通知书。
九、行政案件受理时间?
行政案件办理时限是从立案到结案期限一般是90日,案情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处理决定的,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
【法律依据】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五十七条,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九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案情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处理决定的,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
十、合同纠纷法院受理案件时间
合同纠纷法院受理案件时间
合同纠纷是商业领域中常见的争议之一,往往需要法院介入解决。然而,对于当事人而言,了解合同纠纷法院受理案件的时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介绍合同纠纷法院受理案件时间的相关规定和注意事项。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合同纠纷案件由人民法院受理。人民法院根据工作负荷和审判资源的合理配置,对案件的受理设置了一定的时间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五条的规定,法院应当在收到诉讼材料之日起七日内将诉讼材料交审判长指定合议庭或者指定审判人员。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合同纠纷案件的受理时间并不意味着案件的审理时间。一旦案件受理,法院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具体的审理时间。在决定审理时间时,人民法院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案件的复杂程度:合同纠纷案件的复杂程度直接影响审理时间。如果案件涉及复杂的合同条款解释、证据收集等问题,则审理时间可能会延长。
- 当事人的配合程度:当事人的配合程度也会影响案件的审理时间。如果当事人能够积极提供相关证据材料、配合法院的调查和审理工作,案件审理时间可能会相对较短。
- 证据的收集和审查:在合同纠纷案件中,法院需要搜集、审查相关证据。这一过程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是当涉及跨地区的证据调取时。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的规定,法院在受理合同纠纷案件后应当在六个月内作出一审判决。当然,具体的审理时间还会受到法院工作负荷、案件数量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对于当事人而言,合同纠纷案件的受理时间意味着需要提前准备相关材料并向法院提交诉讼请求。当事人应当密切关注法院的通知,并按照要求提供相关材料。如果当事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能提供相关材料,可能会导致案件受理时间延迟。
此外,合同纠纷案件的受理时间还可能受到不同地区法院的差异性影响。根据地方性的司法解释和规定,不同地区的法院对于合同纠纷案件的受理时间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当事人在选择提起诉讼的地区时,也应当考虑当地法院的工作效率和相关规定。
总之,合同纠纷案件的受理时间是当事人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当事人应当了解法律规定、密切关注法院的通知,并提前准备相关材料。同时,当事人也应当理解案件审理时间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保持合理的期待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