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人工智能 > 教育理论包括那几门课程?

教育理论包括那几门课程?

一、教育理论包括那几门课程?

1、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规、教师职业道德。

2、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

4、教师职业道德。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意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现象:道德意识现象,道德规范现象,道德活动现象;职业:人们由于特定的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社会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5、教育法规。依法执教是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法律素质。

二、强调课程之间联系的教育理论?

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

学生学习任何学科都应该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例如,学生在解方程时,只要掌握了交换律、分配律和结合律这三个基本法则,就能认识到求解的方程式完全不是新的,而是熟悉的题目的变形罢了。在布鲁纳看来,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的相互关联。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要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相一致。

学科的基本结构有两方面内容。(1)单纯化,它可以把错综复杂的教材内容“单纯化”。例如,将落体运动单纯化后只通过公式就可以计算自由落体的下落距离。(2)迁移,将新学的知识与以往的知识联系起来,不仅扩大知识量,而且易于理解。布鲁纳认为,掌握基本原理和概念有助于理解,有助于记忆,是通向“迁移训练”的大道,有助于理解其他类似的事物。

2.学习包含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

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都能有效地教给不同发阶段的儿童。他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儿童早期学习的可能性。在智力发展方面,儿童每个阶段都有他们自己的观察世界的独特方式,经过“深思熟虑的判断”,按照这种方式向儿童阐述学科的结构,这些阐述对儿童来说是早期学习,会在日后学习时变得比较容易、有效和精确。

学习包含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1)新知识的获得;(2)转换;(3)评价。在新知识获得时,新知识与以前学习的知识不一致,或替代以前学习的知识,或精练以前学习的知识。转换是处理知识使之适合新任务的过程。评价时要核对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适合这个任务。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常常有一连串的情节,每个情节涉及获得、转换和评价三个过程。一个学习情节时间可长可短,包含的观念可多可少,可以通过控制学习情节来安排教学,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要。

3.以螺旋式方式编制课程

他基于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根据儿童智慧发展经历的感觉运算、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阶段原理,他认为,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课程应当将同一基本概念多次反复地构成螺旋式上升的系列加以编制。对于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首先用具体的、直观的方法去教给学生,随着课程的展开,应反复地接触这些基本概念,通过第一螺旋的动作操作维度、第二螺旋的图像构成维度,逐渐进入比较抽象和复杂的第三螺旋的符号和形式维度,直到儿童掌握了与这些概念相适应的完全形式的体系为止。

对于那些被认为有用的知识应该尽可能早地学习,但不要一次全部学完,要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地学习,随着年级的增长,把这些知识不断扩展到课程中,成为一套螺旋式的课程系统,学生学习时要考虑他们认知发展的特点和程序,与儿童的智力和逻辑形式相符合,遵循每门学科的基本概念或原理的连续性。

4.提倡发现式学习法

“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布鲁纳强调指出,发现法的实质是要求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按照自己观察和思考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认知事物,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或者让学生借助教材或教师所提供的有关材料去亲自探索或发现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性知识,并发展他们发现学习的能力。

5.重视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不确定时的感知。就是对客观事物的某些部分尚未分明的情况下,对整个事物的感知。有人说是第六感的感知,或“灵感”。直觉思维也是思维的一种,它先于理论的分析思维,对刚刚接触的事物用分析思维进行思考是相当困难的事情,一般是直觉思维先接触,然后才是分析思维。(2)多数采取形象的形态。直觉思维多数以形态作为形象而思想的。(3)非语言的过程。形象本身具有非语言的特点,而直觉思维的对象是形象,所以较难将其语言化。

布鲁纳提出在教育中培养直觉思维的途径为:(1)应给予直觉思维以适当的地位。学校教育应多鼓励培养直觉思维的学习方法,如在自由的课堂学习气氛中,鼓励儿童多去推测问题,适度地追究推理的理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以做冒险的直觉思维;教师不必拘泥于儿童的成功与失败,外部的赏罚作用大都会阻碍直觉思维的形成。(2)提供教材的结构。因为直觉思维是事物构造的感知,学校应提供教材的结构,否则不利于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3)描绘丰富的图像。因为直觉思维本质是形象的,其过程是非语言的,所以在提供教材结构后,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丰富的图像,防止过早语言化。(4)鼓励有组织的推理。直觉思维就是一边组织部分材料,一边要活用材料,指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知各种事物构造的全貌,通过部分材料感知推理全部材料。(5)活用发现法。根据部分信息进行推测时,让儿童进一步训练运用发现技能,这有助于直觉思维的形成,让儿童在自发的思考中去获得或熟练,这才是增进直观思维的有效方法。

6.内部动机是促进学习的真正动力

所谓内部动机,学生通过学习本身取得好成绩并获得一种满足感、愉快感。应围绕儿童兴趣组织学习,儿童最好的学习刺激,是对学习材料感兴趣,增加教材本身的趣味,会使学生有新发现的感觉。

通过以下四种内部动机,使学生对学习本身感兴趣。(1)好奇心。我们接触到不明确事物时会引起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索未知的行为过程或结果可以使人获得满足感。(2)上进心。儿童由于技能的进步或解答难题的成功会产生喜悦感。(3)羡慕憧憬理想人物。儿童常以父母或教师为理想人物,常想长大以后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这种想成为榜样的愿望,也是学习的内部动力。(4)朋友之间相互合作帮助下完成自己的理想目标。引起内部动机的刺激一般拥有新奇、惊奇、复杂、趣味和矛盾等特点,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引发学生进行思考。

这个理论内容较多,那大家在备考时首先就要掌握“纳能发现结构”这句口诀,在考察人物和理论对应时,“布鲁纳”“结构主义”“发现法”这几个词通常是伴随出现的。其次要知道的关于布鲁纳的几个关键词是“重视学科结构”“强调直觉思维、内部动机”“获得、转化、评价”“螺旋式课程”。

三、教育学中,课程的含义?课程理论及课程理论流派是什么?课程的类型是什么?课程的组织?课程的管理?

课程含义: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我们所研究的课程是广义上的,是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城的总和。

课程理论:课程理论是研究学校课程设置体系和内容结构的理论。课程设置者的教育理念不同,就会在不同的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简历不同的课程理论。除此之外,不同地区的课程设置的历史传统也会对课程产生重要的影响。

课程理论流派:(一)经验主义课程论(以杜威为代表的经验主义课程论流派认为,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是不足取的,应代之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的课程。此外,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二)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三)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四)存在主义课程论(五)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课程的类型:1、从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2、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3、从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4、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来看,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校本)课程。

5、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

6、根据课程的显示方式,可将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

课程的组织:课程组织涉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类型、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它是一项关键而又复杂的工作,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与实施的成败。

四、自然教育导论中课程设计的常用理论?

常用理论有“探究学习理论”和“社群实践理论”。1. 探究学习理论指导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实践呈现、推理等方式获得知识和提升思维能力,这种理论在课程设计中常常被应用,促进学生在课堂内外开展实践和探究活动。2. 社群实践理论主要是以社会经验和参与为基础,利用技术和社交网络等资源促进学生在社群实践中获得知识并提升技能。课程设计中也会涉及到此理论,促进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五、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开设什么课程?

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各地都很重视。对于小学生的罗辑思维、综合能力提升也有很大帮助。期待各所试点学校在人工智能课程方面的好消息。

据了解,武汉市人工智能教学纳入智慧教育工作重点工作,与“星级智慧校园”建设等统筹推进,各区教育局要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加强统筹规划, 分类分批推进本区域人工智能教学工作,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实现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全覆盖。

六、布鲁纳的课程理论?

布鲁纳课程理论(Bruner's Theory of Instruction)是由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课程设计大师约翰·布鲁纳于1960年发表的一种课程设计理论。它旨在为老师提供一种指导方法,以便为学生创造出最佳的学习效果。

基本原则是“学习者优先”,把学习者作为主体,研究他们如何学习,并以此为基础开发有效的课程材料。

布鲁纳课程理论的三个基本原则:1. 以发现教学法代替被动记忆;2. 重视学习者的主观感受;3. 增强学习者的能力以深度探索所学内容。

七、课程理论之父?

拉尔夫·泰勒(Ralph W. Tyler)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评价理论专家。他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由于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泰勒被美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他在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其提出的“泰勒原理”被公认为课程开发原理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的阐述,达到了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

八、课程层次理论?

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

古德莱德是当代美国著名教育家,他对课程理论做了大量研究,并在研究基础上为课程层次建立了概念框架。在对课程概念框架的研究过程中古德拉德发现人们对课程的探讨实际上涉及了多个层次的不同内涵的课程概念。在此基础上古德拉德对课程概念体系进行了划分得出了不同类型的课程: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与经验的课程。

1.理想的课程——我们未来需要怎么样的人

理想的课程是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与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

除了一些以操作验证目的的实验之外一般并不作具体实施,多以观念及理念的形式存在并表达,且极少能够以最初的形式呈递给学生。

理想的课程的设计建立在教育学与心理学等原理基础之上,从理论以及实践的角度论证课程的必要性。其体现了人们对于课程与教学的期望,而为了能够具有实践价值并发挥作用,在制定的时候须有一定的活动与过程的指导的相关内容。

2.正式的课程——课程标准和教材

包含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等相关内容。

与理想的课程相比,正式的课程在内容上并没有作多少修改,只是获得了官方的批准、认可与推广实施而已。正式的课程只是理想的课程中的那些被官方认可与授权的部分。

3.领悟的课程——教案

领悟的课程指的是任课教师对正式的课程所领悟而形成的课程。

由于不同教师对于正式的课程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解释的方式,所以他们对课程的领会与正式的课程之间会有一定的差距,而这个差距就会影响课程所预期的结果的获得。

4.运作的课程——上课

运作的课程指的是教师在 课堂上所实际实施的课程。

教师领会的课程与所实施的课程之间的差距也是很大的,此差距的产生很大程度地受到教师的理论认识理解深度、实践教学能力、学校课堂条件以及学生的发展水平的影响。

5.经验的课程——学生从老师那里得到的知识

经验的课程指的是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实际上体验到的东西。

由于学生有着不同的经验基础而形成了自己对事物特定的理解,不同学生听同一堂课会有不同的体验或是学习经验。并且这些经验才是该课程最终对学生的实际影响,决定了课程对学生的作用以及效果。

九、人工智能理论?

人工智能的理论包括:

1.计算机视觉:计算机视觉技术运用由图像处理操作及机器学习等技术所组成的序列来将图像分析任务分解为便于管理的小块任务。

2.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是从数据中自动发现模式,模式一旦被发现便可以做预测,处理的数据越多,预测也会越准确。

3.自然语言处理:对自然语言文本的处理是指计算机拥有的与人类类似的对文本进行处理的能力。例如自动识别文档中被提及的人物、地点等,或将合同中的条款提取出来制作成表。

4.机器人技术:近年来,随着算法等核心技术提升,机器人取得重要突破。例如无人机、家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

5.生物识别技术:生物识别可融合计算机、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生物统计学,利用人体固有的生体特性如指纹、人脸、虹膜、静脉、声音、步态等

十、简述斯宾塞的课程理论?

1、观点一: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斯宾塞作为创立阶段代表人物,代表著作有《教育论》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么生活,反对古典语言和文学的教育

2、观点二:教育目的

斯宾塞和杜威都倡导生活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该和受教育者的生活联系起来,斯宾塞认为教育应为未来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准备生活说”。

3、观点三:课程论

首次把“课程”一词作为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观点;同时也是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

4、观点四:教学论

形式教育形成于17世纪,代表人物有教育家洛克和佩斯泰洛齐。形式教育论认为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实质教育是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出现的,德育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是其主要代表。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