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人工智能 > 黑龙江省农业行业就业机会广阔

黑龙江省农业行业就业机会广阔

一、黑龙江省农业行业就业机会广阔

黑龙江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在农业领域拥有众多就业机会。无论是从事种植、养殖、农机操作还是农产品加工等工作,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黑龙江农业行业的就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黑龙江农业就业现状

黑龙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农业在当地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根据最新数据显示,黑龙江省农业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约占全省就业人口的1/4。其中,种植业畜牧业是两大主导产业,分别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此外,农产品加工农机制造等相关行业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近年来,黑龙江省政府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完善农业产业链,为农业从业者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例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带动了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为农民创收增收提供了新渠道。

黑龙江农业就业前景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黑龙江农业发展前景广阔。一方面,随着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机操作工农业信息化技术人员等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对绿色有机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有机农业从业人员农产品质量检测人员等也将广受青睐。此外,农业科研人员农业推广人员等专业技术人才也将是未来黑龙江农业发展的重点。

总之,黑龙江农业行业为广大求职者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无论您是农业生产、加工、科研还是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都能在这片沃土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欢迎您投身黑龙江农业事业,为这片美丽的土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黑龙江农业意义?

黑龙江黑土地素有粮仓之称 各种粮食作物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日常消耗

三、黑龙江农业面积?

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黑龙江省把备春耕生产作为夺取全年农业丰产丰收的第一场战役来打,坚持疫情防控和备春耕生产“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为全年粮食和农业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今年,黑龙江省农作物种植面积保持在2.23亿亩以上,其中粮食作物2.15亿亩以上,呈现水稻稳、玉米和小麦增、大豆减的趋势。

目前,黑龙江省各项备耕工作已经就绪,生产资料准备充足,全省903亿元备春耕资金基本到位,水稻、大豆、玉米、小麦四大作物种子已加工71.9万吨,化肥已到货442.9万吨,农药已到货2.78万吨,柴油已到货98.7万吨。截至3月23日,已检修农机具276.9万台(套),占应检修的101%。全省参加多种形式科技培训农民212.4万人次。全省已完成水稻育秧大棚扣棚115.7万栋,占应扣棚的96%;677个水稻智能浸种催芽车间已检修完。水稻浸种催芽和春季封墒整地作业开始启动

四、人工智能就业现状?

  就业情况很好

2023人工智能专业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有:机器视觉、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通讯、机械设备制造、人脸识别和视网膜识别软件开发、掌纹识别、智能搜索、自动程序设计、机器语言、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

五、农业人工智能在农业上有哪些应用?

农业人工智能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

1. 智能感知技术:这是农业人工智能的基础,其技术领域涵盖了传感器、数据分析与建模、图谱技术和遥感技术等。传感器赋予机器感受万物的功能,是农业人工智能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通过智能感知技术,机器可以根据目前农产品种植的特点,对不同作物的环境需求做出相应的感知,并通过物联网的宏观调控,实现精准施肥、浇水和喷药等。

2. 改善天气预报:天气跟踪和预报是AI在农业中的重要应用,因为它有助于收集流行天气条件的最新信息,如温度、雨水、风速和风向以及太阳辐射。这有助于农民更好地规划农业生产活动,以应对不利的天气条件。

3. 智能装备:例如自动驾驶拖拉机和无人机等,这些智能装备可以在农田中进行自动化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 专家系统:这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植物疾病诊断、营养管理、灌溉控制等方面。

5. 农业认知计算:这是一种新型的人工智能技术,它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

6. 智慧农业:我国的智慧农业发端于物联网设备和与其对应的农业信息化系统,通过监测和改善生长环境,使农业生产更稳定可控。

六、农业人工智能的发展?

人机共融,是未来农业发展重要的一环。

技术上,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的深度融合,农业机器人作为新一代智能化农业机械,将突破瓶颈并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未来农牧机器人新技术研究包括深度学习、新材料、人机共融、触觉反馈等技术。

人机共融,可提高作业效率,人机共融技术减少了研发成本,由机器人预测人的意图配合完成工作。

如今农业也出现了大数据等技术,建立更加庞大的、宏观的、虚拟的、战略性的农业机器人系统,这也是农业大数据的本质内涵。

七、人工智能农业的利与弊?

利:目前人工智能已经为人类创造出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做大量人类不想做、不能做的工作,而且机器犯错误的概率比人低,并且能够持续工作,大大的提升工作效率。

节约了大量的成本,未来的人工智能可能还会代替人类工作,代替人类做家务,帮助人类学习,甚至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实时监护人类的健康,生病了直接给人来治疗,延长人类的寿命,让人类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弊:霍金曾发出警告,人类面临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先进的人工智能设备能够独立思考,并适应环境变化,它们未来或将成为导致人类灭亡的终结者!如果真的有一天,人工智能机器人变成了能独立思考,独立的做出准确的判断,一旦有一天人工智能反客为主,到时人工智能对于人类将会是毁灭性的灾难。甚至被人工智能消灭。地球将被人工智能统治。

当人工智能处于一个低级阶段的时候,人类可以让人工智能来代替人类进行一些需要基本思考的工作,比如记账,审计,阅读,还有风险更低的体力劳动,毕竟现在由纯机器操作的工厂还是有一定事故发生率的,而人工智能是可以通过自己分析预判来减少风险的。

虽然可能会带来大量的失业,但是这本来就是社会前进必须经历的过程,当新技术被发明出来时一定会影响某些群体的既得利益,然而只要这个前进的方向是对的,也就无可厚非了,毕竟被取代的是所需能力不高的工种,只能怨自身没有什么不可替代的价值了。

八、农业人工智能的特征?

1.在农业生产中,人工智能助力农业生产精细化,从而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在种植领域,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对农作物生长情况及环境数据进行建模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指导。

2.在农业服务中,人工智能可缓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农产品供需失衡及农业融资难等问题。运用人工智能建立农产品价格走势预测模型,指导农业生产主体动态调整产能,既可减少由于盲目生产导致的成本浪费,也能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3.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和服务环节为促进农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但这些融合应用目前主要处于探索和试点阶段,融合模式仍需优化完善,应用范围也有待逐步扩大。

九、2021黑龙江农业补贴?

1、农业支持保护补贴

发放时间是在7-8月,种地的农民都是可以拿到补贴的,但不同的地区补贴的标准有差异。

2、深耕补贴

发放时间是10月左右,鼓励农民的秸秆还田,补贴的力度在30元每亩左右。

3、轮耕休耕补贴

发放时间是6月,不同地区标准也不一样,如休耕半年以上的可领到500元/亩,全年的可以领到800元/亩,有些地区超过1000元每亩。

4、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发放时间是6月30日之前,是地补或者直补,一般金额是在500-2000元之间。

5、基本农田补贴

华中发放时间是3到5月份;华东是6月份,一般只要种地的农民,是都可以享受到的。但根据各地经济发展不同,补贴金额在50-180元不等。

6、粮食补贴

发放时间是8月份,每亩在50-140元不等。

十、农业园林就业方向?

比如可以去开发高档商品房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搞绿化设计;可以去公园搞规划和管理;可以在市政部门搞绿化规划;可以去经营盆景花草的公司或花草市场;可以去小区或者学校的物业部门;可以自己做高端的花草或者盆景销售生意等,产品贮藏加工及应用性科技试验、农业技术开发与推广等工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