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人工智能 > 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区别?

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区别?

一、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区别?

现在设计是视觉放第一位,寓意放第二位。

传统设计是相反。

举个例子:中央电视台的台标,原来是红绿蓝3色的2个环状,这个是寓意第一位,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所有的光色都能用这三种颜色组合,所以寓意着万物,而现在的CCTV就是一个带有透明效果的白色英文,他是把视觉放第一位了。

二、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分水岭?

 传统美学把“美”作为判断一件艺术品价值的标志。然而,当1930年代梁实秋写下《文学的美》这篇文章时,虽然他仅仅是就文学这一艺术形式提出了“美”能否作为判断其价值的标准,却已经隐含了将“美”与“艺术”分离的看法。他斩钉截铁地说:“文学与图画、音乐、雕刻、建筑等等不能说没有关系,亦不能说没有类似之点,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各个型类间的异点,我们要知道美学的原则往往可以应用到图画音乐,偏偏不能应用到文学上去。即使能应用到文学上去,所讨论的也只是文学上最不重要的一部分——美。”

  显然,当代西方思潮中,“美”已经不再被看作审美价值的源泉,充其量很类似一个愉悦性的形容词而已。这种观点也暗示了美与艺术的分离。这是现代美学和传统美学的一个分水岭。

  同样受到现代西方反形上学美学思潮影响的朱光潜,却敏锐地注意到梁先生这篇文章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性,他也以自己的方式去强调审美价值只是艺术价值的“一部分”,艺术价值要大于审美价值(美与艺术分离的另一种表达)。但是,朱光潜毕竟是在维护传统美学的意义上对梁先生的观点提出了质疑。朱光潜随之在《北平晨报》1937年2月22日发表了《与梁实秋先生论“文学的美”》一文,以表明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见解。梁实秋三天之后就朱光潜的质疑写成了《再论“文学的美”——答朱光潜先生》一文,既是答复,又是重申自己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

三、传统艺术美学与科技艺术美学的差异?

艺术美学与科学美学有众多不同二者在研究对象表达内容及唯一性方面的区别,首先,艺术美学在研究的主题是人的精神层面的而科技美学则是研究理论方面的艺术与技术是偏向手工方面的,也就是说,类似于自己设计自己的作品,而美学与科学则是偏向理论方面的,并且把美学与科学研究在一起的理论知识

四、中国传统造物美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

体用合一的原则。(我试《老子》第一章谈“对中国传统造物哲学的认识及其在现代设计中如何应用”)

“中国传统造物哲学的认识”可以应用在现代设计中,也不可应用在现代设计中这个就叫做“传统造物”也就象现代设计这个名称一样有能够指称现代的设计与不一定是现代的设计的区别,所以常叫现代设计。

而“对中国传统造物哲学的认识及其在现代设计中如何应用”,也从现代设计开始人们是怎么给这个概念命名的,也只有走进现代设计本身中去认识与应用。

我们常常没有欲求应用的时候,我们看到现代设计对中国传统造物哲学的认识一致性高远精致,常常有欲求应用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现代设计的对中国传统造物哲学的认识差异性。一致性和差异性构成我们认识上的统一,在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下,美好、精巧、高手才能创造因而一般人只会惊叹,难于理解的计设出来。

五、中国传统美学特征?

1.

意向思维,由于中国哲学重视心理情感,必然以主体的情感意识的主要内容,不同于西方以外界事物为对象从而获得认识的观照 。 中国美学是建立在主客统一基础上的,主体不是以客体作为认识对象,从而形成对象化、或逻辑化、或公理化的观照 ,而是面向主体自身,进行内在体验的。 这审美观 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形上思维的性质,但又不同于西方的形而上学,它是一种人学形而上学,不离形而下者而在。

2.

整体性的思维模式。 中国文化偏重综合,弱于分析,许多概念带有模糊性,但这种系统的、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却体现出典型的东方美学智慧,例如观风俗以知盛衰 、以大观小 等。

3.

是一种意象。 ...

六、传统美学的研究目的?

古典哲学体系中的美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美,它是一门研究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学科。也叫感觉学。这里的美学被认为是一种关乎感性认识的学科,而这里的感性认识是与理性认识相对的。

但在现代哲学体系中,一个客体的美学价值不再被评价为“美”或“丑”,这种二元论被抛弃了,美学也就随之变成了一门研究科学、艺术、哲学中认知感觉的学科。这里美学内涵的变化伴随着认识论的变化,人们不再认为感性认识对立于理性认识,而是产生理性认识的必经过程。

七、中西传统美学的差异?

中国美学重体悟,西方美学重思辨。

中国美学与伦理学紧密联系,西方美学诞生于具体的艺术门类。

美学真正独立是从西方开始,1895年鲍姆嘉通《美学》成为美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建科的标志。所以中国处于有美而无学的尴尬境地。

八、传统的生活美学有?

我们老祖宗的哲学思想里,历来就有“生活美学化”与“美学生活化”的传统。在我们的古典文化中,艺术与生活、美与生活、创造与欣赏、欣赏与批判,都是共融共存的。我们的古典美学,是活生生的生活美学。

我们追捧生活美学,首先要让生活活生生起来,与其制造或翻看泛化矫情的图片,不如去阳台给花草浇点水。只有践行,才能真正拥有。

九、中国传统美学体系?

士的雅量,一笔墨,一本书,一席茶,一张琴,一盘棋,一尾草,一溪云,是雅的开始。

散履闲行,野鸟忘机时作伴;披襟兀坐,白云无语漫相留。或夕阳篱落,或明月帘栊,或雨夜联榻,或竹下传觞,或青山当户,或白云可庭,于斯时也。

把臂促膝,相知几人,谑语雄谈,快心千古。翻经如壁观僧,饮酒如醉道士,横琴如黄葛野人,肃客如碧桃渔父。

清斋幽闭,时时暮雨打梨花。竹径款扉,柳阴班席。明月停辉,风竹驻影。

在传统文化里,雅,一直是古人的追求的意境。雅,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独特的美学体系,无不传递出儒释道文化的精髓,贯穿了国人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十、西方传统美学的特点?

现代西方美学主要是指20世纪兴起于欧美的不同于传统的美学思潮。这种不同,一方面是指20世纪对美的认识走向了与传统本质主义美学决裂的非理性主义的哲学方向.而本质主义的传统美学是以二元对立的逻辑思维为特征的理性主义美学,其中尤以德国古典美学为标志;

另一方面是指20世纪美学思潮纷繁杂陈,很难统一为国别的划分,于是以流派为线索进行梳理成为认识20世纪西方美学思潮的主要思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