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变冷与变暖关系?
全球变暖,或全球变冷,都可怕,都将引起全球性的生态灾难,造成人类巨大的生存、生活危机。但是哪一个更可怕,目前科学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全球变暖和全球变冷,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最明显、最强烈的警示:地球生态失衡,大自然即将反击人类,对人类进行惩罚!
全球变暖和全球变冷,哪个更可怕?(现在是全球变冷还是变暖)
一、全球变暖——温室效应
全球变暖和全球变冷,哪个更可怕?(现在是全球变冷还是变暖)
自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由于大量焚烧煤炭、石油、化石等燃料,向太空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上升,形成了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和全球变冷,哪个更可怕?(现在是全球变冷还是变暖)
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全球变暖和全球变冷,哪个更可怕?(现在是全球变冷还是变暖)
另一方面,由于陆地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大陆气温升高,与海洋温差变小,进而造成了空气流动减慢,雾霾无法短时间被吹散,造成很多城市雾霾天气增多,影响人类健康。汽车限行,暂停生产等措施只有短期和局部效果,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气候变暖和雾霾污染。
二、全球变冷——太阳的发光强度下降全球变冷在20世纪70年代初曾成为学术主流。
科学家宣称:由于太阳几乎在整个20世纪持续保持不寻常的高发光度,地球在1998年到2005年度过了全球变暖的高峰期。之后,太阳的发光强度逐渐下降,大约在2041年会降到最低点,正是这一点成为地球显著变冷的原因,但海洋会推迟地球显著变冷的过程,全球变冷的高峰期将出现在2055年到2060年。
全球变冷,首先会海平面下降,大陆架露出。然后就会出现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动植物迁徙,我们人类也会继续沿着大陆架迁徙到达世界各地更温暖的地方。全球农业产量会普遍大幅下降,但不排除高温干燥区出现新的绿洲从而焕发生机,苏丹地区就有可能变得湿润,但不能影响总的粮食产量。粮食减产,非洲中东更加暴乱,所有国家会出现饥荒。
结语: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人类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保护环境,人人有则。
二、与全球变暖关系最大的气体?
当然是co2了
人类排放的一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等具有吸收红外线辐射的功能,这些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在大气中大量存在,如同一个罩子,把地面上散发的热量阻挡。就像“暖房”一样,造成地表温度的上升。科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有一种说法:认为温室效应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这是科学家考察了近一百年来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与气温上升相关性而提出的。认为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可能会控制全球气候变暖,防止生态平衡破坏,农业变异,冰川融化等灾害发生。当然,根据现代环境科学研究,对温室效应和全球候气变暖的相关程度,还在进一步探索。但人们确实已经感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和异常,在这方面,科学家提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也许是防患于未然吧。
co2是对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很大的气体
三、全球变暖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
人类活动是形成全球变暖的根本原因。
四、阿拉斯加的气候和全球变暖的关系
阿拉斯加位于北美洲的西北部,是美国的一个州。作为一个北极附近的地区,阿拉斯加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寒冷的地方。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人们开始担心阿拉斯加是否会变得越来越热。
阿拉斯加的气候
阿拉斯加的气候被认为是亚寒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的交界。这意味着阿拉斯加的冬季非常寒冷,夏季相对较凉爽。在冬季,温度可能会下降到零下40度。然而,由于阿拉斯加横跨了广阔的地理区域,不同地区的气候会有所不同。例如,阿拉斯加东南部沿海地区的气候会相对温和一些。
阿拉斯加的气候也受到北大西洋振荡(NAO)和厄尔尼诺现象等大气环流的影响。这些气候变化会导致阿拉斯加的天气出现突然的变化,例如暴风雪、强风和极端低温等。
全球变暖的影响
全球变暖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地球气候系统变化的结果。随着温室气体的排放不断增加,地球的平均气温也在上升。这对于包括阿拉斯加在内的地区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地区的冰川和海冰融化速度加快。阿拉斯加的冰川正在迅速消退,海冰的覆盖面积也在减少。这些现象对阿拉斯加的生态系统和气候产生了重大影响。
另外,全球变暖还引发了更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如热浪、干旱和暴雨等。虽然阿拉斯加夏季的气温相对较低,但全球变暖使得夏季温度升高的可能性增加。这可能导致阿拉斯加夏季更热,并且可能对当地生物和植被产生重大影响。
结论
尽管阿拉斯加的冬季寒冷,但全球变暖对该地区的影响仍然不可忽视。随着温室气体的排放继续增加,阿拉斯加可能会面临更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以及更高的夏季温度。
关于阿拉斯加是否会热死的问题,科学家们仍在继续研究。虽然目前不会发生如标题所描述的极端情况,但全球变暖对阿拉斯加的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确实需要引起重视。
五、全球变暖的价值?
1.全球变暖将使全球热量上升,使得农作物的播种范围扩大,再加上 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增高,空气中的水汽增加,有利于降水,所有这些因素,有利于 农业的发展 。
2.气候变暖,将使大气水汽增多,给内陆带来更多的雨水。在非洲的北部、亚洲的中部、以
及我国的中西部将变得湿润起来,我国的西北地区的气候将由暖干性转变为暖湿性。
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将会缩小,中国的戈壁滩将逐渐披上绿装。这些地方将变得更适宜人居。
3.气候变暖将使全球的植被更加繁茂。森林扩大,草原更绿,树木生长更快。中国的森林覆
盖率近年来也以很快的速度增长
4.气候变暖使作物生长更加高产。随着暖冬的持缓发生,地面积温上升,越冬农作物区域
普通北移,作物分蘖良好,产量随之普遍增加。近十几年来,全球的作物产量持续增加,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减少,雨水丰沛是决定性因素。保证了全球饥饿人数大幅下降。
5.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人类减少能源使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今年的暖冬的取暖用油大幅减少,其直接后果是国际油价的下降。中国的暖冬也使供暖部门节约不少能源
6.西藏真正有开发利用空间的土地都在海拔较高的区域,气温升高使得这些地方可开发利用条件部分具备,可以在这些地区建立调温农业基地,利用沙培、水培等技术,再加上对光温水土气等农作物生长基本条件的调控,开展高科技设施农业的研究。比如通过 温室农业 ,在这些区域开展水果、蔬菜、花卉、药用植物等种植,甚至可以适度建设温室种植优质高产饲草,解决牲畜冬春季饲料短缺的问题,同时减轻对草原放牧压力,实现草原生态环境恢复。
7.温度升高将对高原农作物生产产生积极影响:一是在高寒农区农作物播种期提前,无霜期延长,农作物产量提高;二是在海拔相对较低的河谷农区越冬作物早熟,可以进行作物复种;三是光合作用增强,植物生长旺盛。也就是说昔日气候恶劣、土地贫瘠的世界屋脊,将变成像江浙地区那样的鱼米之乡。
8.与此同时,地球开始变暖。而到了冬天,雪也少了,居民基本不必用铁锹铲除门外台阶上的积雪
9.对于俄罗斯来说,气候变暖的好处绝非仅是沟通一条 北冰洋航线 那么简单,真正令俄国人感到兴奋的,是幅员辽阔的西伯利亚大荒原在变得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后,可能释放出巨大开发价值,届时原本作为犯人流放地的西伯利亚严寒大地,将成为俄国人的“美丽新世界”。
10.季风降水所不及的西北干旱地区同样湿润化。在暖湿的气候条下,森林分布区向北、向西大范围扩展,华南热带喜湿热的陆均松北界移至北纬22℃~24℃;青藏高原南部为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西界到青藏公路附近;高原西部为草原与荒漠草原,局部有森林。据孢粉 资料恢复 的植被与现代植被相比较,森林与荒漠-草原界线北移400km,西移400~800km。
11.可见,气温变化高达9℃(从低于现代5℃到高于现代4℃),生态环境并不会崩溃。而高于代3℃~5℃时,降水丰沛,森林分布区扩展。森林是物种的主要依托,这一状态对人类社会显然利多弊少。
12.西北江水增加,荒漠化眼缓,尤其是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近年来黄土高原
随着气温升高,降水增加,植被有所恢复,黄河的含沙量也减少了
13.水稻是中国第一大口粮,,在最寒冷的黑龙江。最近几十年东北气温上升,加上育秧技术提高,东北的水稻田越来越多,产量也越来越高,已经成了中国最重要的商品水稻生产地。
14.生物灭绝最重要的原因不应是气候变暖,而是人类活动破坏其栖息地,使其破碎化,生态功能不完备化。全球变暖,温度带向高维度推进,使温湿地带增加,大大有利生态系统,因为大致上是森林取代部分草原,草原取代部分荒漠,常绿取代部分落叶,高级复杂的生态系统扩大。
六、全球变暖的理念?
据了解,布勒克教授1931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市,1959年加入哥伦比亚大学后,大部分时间都在纽约的帕利塞兹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被科学界誉为“气候科学的祖父”。1975年,布勒克教授在一篇论文中正确的预测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会导致明显的全球变暖”,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提出了“全球变暖”这一概念。
由于受到当时国际环境的影响,很少有人愿意倾听他的这一观点。布勒克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向公众和政策制定者传达“全球变暖”的潜在后果,凭一己之力推广“全球变暖”的理论。后来的监测结果也证明了他理论的正确性——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
为了阻止全球变暖趋势,1992年联合国专门制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于同年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签署生效。依据该公约,发达国家同意在2000年之前将他们释放到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及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时的水平。另外,这些每年二氧化碳合计排放量占到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60%的国家还同意将相关技术和信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的这些技术和信息有助于后者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
与此同时,“全球变暖”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低碳出行”“绿色生活”等新的理念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七、全球变暖的背景?
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所以全球变暖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带来了很多的危害,变暖的危害从自然灾害到生物链断裂,涉及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所以全球变暖的现象引起全球各地的重视。
八、全球变暖的结论?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另一方面,由于陆地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大陆气温升高,与海洋温差变小,进而造成了空气流动减慢,雾霾无法短时间被吹散,造成很多城市雾霾天气增多,影响人类健康。汽车限行,暂停生产等措施只有短期和局部效果,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气候变暖和雾霾污染。
温室效应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就会寒冷无比,温度就会降到零下20℃,海洋就会结冰,生命就不会形成。因此,我们面临的不是有没有温室效应的问题,而是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把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致使温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的问题。
温室效应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大量森林的砍伐,致使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浓度增加,由于这些气体的温室效应,在过去100年里,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大约已升高了0.3~0.6℃,到2030年估计将再升高1~3℃。
当全世界平均温度升高1℃,巨大的变化就会产生:海平面会上升,山区冰川会后退,积雪区会缩小。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就会导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区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区降水减少。如西非的萨赫勒地区从1965年以后干旱化严重;中国华北地区从1965年起,降水连年减少,与50年代相比,华北地区的降水已减少了1/3,水资源减少了1/2;中国每年因干旱受灾的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当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升高3℃,人类也已经无力挽回了,全球将会粮食吃紧。由于气温升高,在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在上升,预计到2050年海平面将继续上升30~50厘米,这将淹没沿海大量低洼土地;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旱涝、低温等气候灾害加剧,造成了全世界每年约数百亿以上美元的经济损失。
九、全球变暖的目标?
国际能源署(IEA)表示,COP26峰会中宣布的所有气候承诺,若全部按时达成,将足以在2100年前将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1.8°C以内。但距离实现到2050年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C 以内的净零排放目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许多承诺仍有待落实。
只有到2050年将全球石油储量的1/3、天然气储量的1/2、煤炭储量的80%以上保持在未使用状态,才有较大可能将全球变暖的上限控制在2°C以内。
十、全球变暖的对策?
全球变暖的解决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节能和提高能效。第二,加强水资源的管理。第三,加强对海平面的上升。第四,控制排碳的数量,使用新的能源。
1全球变暖的解决措施
1、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为此注意以下几方面:
(1)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进而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采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氢能等;也可以提高常规能源中水能的利用比重,间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3)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取长补短,共享先进经验。
2、植树造林,使森林在吸收、固定二氧化碳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