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人工智能 > 亏损多少属于严重亏损?

亏损多少属于严重亏损?

一、亏损多少属于严重亏损?

这个答案没有统一标准,看你自己口袋里的钱有多少而决定的。

如果一个人打工借钱投资,亏损十几万也是严重亏损了

如果是自己有钱去投资,没有借钱,亏损几百万这样应该属于严重亏损吧

二、弥补亏损是弥补的税前亏损还是税后亏损?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八条 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所称亏损,是指企业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将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  所以,企业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时,是用税前利润。  以前年度亏损额不是企业利润表上的亏损额,而是企业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将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

三、市盈率亏损和业绩亏损的区别?

区别是二者从不同角度反应了公司的盈利水平,市盈率从股票方面反映了公司的净利润水平,业绩亏损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反应了公司的净利润。

市盈率和业绩紧密联系,业绩好就每股盈利就高,市盈率是衡量股价高低和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市盈率把股价和企业盈利能力结合起来、其水平高低更真实地反映厂股票价格的高低。

四、信托会亏损吗?亏损谁来负责?

投资型信托亏损自己负责。

融资型信托,先处置抵押物,再追偿,不足信托公司负责,信托公司破产仍然不足,投资人自己负责。

五、商誉减值亏损等同业绩亏损吗?

商誉减值亏损等同业绩亏损。商誉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如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的资本化价值。商誉是企业整体价值的组成部分。

六、市盈率动态亏损与静态亏损的区别?

静态市盈率和动态市盈率的区别在于:

1、计算方式不同:

动态市盈率是指以最新一期报表上的净利润为计算依据,其数据计算公式=总市值÷最新年化净利润。如新一期的净利润是一季报,年化净利润等于1季度的净利润×4;如果是中报,则年化净利润为中报净利润×2,以此类推。

静态市盈率,是以最新一期的年报为计算依据,其数据计算公式为:总市值÷最新一期的年报的净利润,年报的净利润可以是业绩快报或业绩预告公布的数据。

2、表达方式不同:

动态市盈率上涨,说明最近一期的净利润上涨;而静态市盈率上涨,则只能说明上一年的净利润上涨。

市盈率=每股股价÷每股净利润,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如果在净利润不变的情况下,市盈率越低越好。

七、人工智能:为何高投入也难以避免亏损?

最近,围绕人工智能(AI)行业的发展,讨论的声音越来越热烈。很多企业在这项新兴技术上投入了巨额资金,却依然面临财务亏损的困境。这真是让人感到困惑,毕竟,AI被誉为未来的“黄金”,理应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呢?

技术瓶颈与市场期待的差距

首先,AI技术虽然发展迅速,但在实际应用中,依然存在不少瓶颈。比如,在某些行业中,AI的表现远未达到人们的预期。这就造成了一种“高投入低回报”的窘境。例如,很多企业在建立智能化系统时,往往需要巨额的研发费用和人力投入,但成效却不如大家想象中的理想。这样的现象让企业在短期内难以达到盈利的目标。

人才竞争激烈,成本上升

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AI领域,对于优秀人才的需求也水涨船高。人才的竞争无疑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吸引和留住高端技术人才,成为企业不断增加的一项开支。这种情况下,即使企业的营收有所增加,面对高昂的人力成本,盈利水平也未必能够显著提高。

市场价格战与盈利模式不明

在这一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许多企业为了迅速占领市场份额,往往采取低价策略。价格战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但同时也使企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此外,不少AI企业尚未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短期内依赖于资本投资,而非稳定的商业收入,这也直接导致了亏损的加剧。

快速变化的技术生态

AI技术的快速变化,使得企业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及产品,以适应市场的需求。然而,这种持续投入的模式,往往让企业难以获得可持续的回报。面对市场不断变化的趋势,企业不但要在研发上花费重金,还要承担因更新换代带来的风险。这样的不确定性,无疑增加了亏损的可能性。

理智投入与持续创新的重要性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我认为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并非完全没有前景。关键在于理智审视自身的市场定位与技术能力。如果企业能够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关注到自身的优势与市场的真实需求,避免盲目的跟风与投入,往往能够在动荡中找到生存与发展的机会。

总而言之,企业在投资人工智能时,必须清楚技术的限制与市场的波动,合理规划资金与资源。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市场适应,方能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赢得更为可观的回报。面对挑战,我们也许应该以一种更为理性的态度来看待人工智能的未来。

随着对AI技术的深度挖掘与应用,相信终将有更多企业能够化解这一困局,迎来属于自己的盈利时代。

八、为什么私募基金亏损时是GP先亏损,亏损完了,再是LP按投资比例亏损?

因为GP是发起人,组织者,承担无限连带责任,项目出现问题,GP首先垫付劣后资金。

LP是有限合伙人,基金一般都由GP、LP组成,基金面临亏损时,首先亏损GP,其次是LP。

九、超市盘点亏损?

  正常盘点亏损,一般视为为商品损耗,进行核销。其实也就计入成本了。一般超市盘亏,如果是向上级交业绩,可用以下两个步骤:

  1、加大库存(即虚报少量库存,在一周内以减少损耗找回库存)

  2、把最近期的几张入货单中的成本计入下一期。

十、华晨为何亏损?

华晨集团作为国内规模排名靠前的汽车生产企业,最终走向破产重整,既有自身实力欠佳的原因,也受到偿债意愿不足因素的影响。华晨集团合并财务报表表现看似尚可,但其盈利状况、产销情况以及研发投入等多方面主要依赖子公司华晨宝马,自主品牌经营持续恶化,利润不断下滑。

同时公司债务规模大,以短期债务为主,结构不够合理,且债务主要集中在公司本部,资产受限比例较高、流动性不足等也使得偿债面临隐患。此外华晨集团相继出现转让宝马股权、转移核心资产、诉讼缠身等诸多负面事件,导致市场对其信心下滑,最终积重难返,发生违约。

1.过度依赖华晨宝马,自主品牌竞争实力弱

我国汽车行业集中度较高,居民购买的汽车品牌较为集中,竞争力较弱的自主品牌无明显优势,市场份额占比低。华晨集团主要从事汽车及相关业务,持有多个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华晨集团的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是整车制造板块,尤其是华晨宝马汽车销售、零售业务收入较高。

自 2003 年以来,华晨中国与宝马集团共同投资,设立了合资企业华晨宝马,其注册地、生厂商均设在辽宁省沈阳市。2004 年沈阳工厂正式完工,为华晨宝马在中国发展注入了生命力。2008 年华晨宝马设计出了一系列新兴汽车产品,发展势头迅猛。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华晨宝马成为宝马集团在中国发展的核心构成,也成为了我国三大豪华车制造商之一。华晨宝马对华晨集团的收入贡献逐年提高,母公司对其依赖性也逐年提升。

2. 母公司盈利能力弱

由于华晨宝马的董事长、财务总监均属于华晨集团的内部人员,公司按照我国会计准则,采用合并子公司华晨宝马与母公司华晨集团财务报表方式对财务数据进行披露。

从中发现公司营业收入在 2017 年-2019 年呈现增长趋势,但其收入和利润主要来自华晨宝马整车系列,“华晨中华”等自主品牌营业收入呈现持续下降态势,相对于合资品牌来说,自主品牌竞争力和获利能力较弱。

从盈利情况具体来看,2020 上半年华晨集团营业收入总计约为 846.30 亿元,根据2020 年半年度报告可知,母公司营业收入仅为 7.60 亿元,绝大部分营业收入来源于华晨宝马。

2020 年上半年,华晨集团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所得到的利润为 49.5 亿元,而归属母公司层面股东利润亏损 1.96 亿元。即使上半年汽车行业受到疫情的严重冲击下,华晨宝马依然高歌猛进,对华晨集团贡献的未经审核纯利为 43.83 亿元,比 2019 年同期的35.52 亿元增长 23.40%。

3.产销不均衡

从产品产销量看,华晨宝马作为国内三大豪华车制造商之一,具有较高的品牌影响力,产品竞争力较强。2019 年华晨集团整车产量、销量分别为 79.53 万辆和 80.04 万辆,其中华晨宝马整车产量、销量分别为 53.57 万辆和 54.55 万辆,占据整体产量、销量的 67.11%和 68.15%,同比均有所增长。

2020 年 1 月-3 月,由于疫情冲击,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汽车交付程序以及经销商销售均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导致华晨宝马产销量有所下降,带动华晨集团整车产量和销量同比分别下降 34.78%、34.45%。

而自主品牌经营整体欠佳,2019 年华晨集团自主品牌乘用车产量为 17.82 万辆,较上年同期下降 19.66%;2020 年 1月-3 月期间受到疫情较大影响,自主品牌乘用车产量仅为 2.33 万辆,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74%;在 2020 年 1 月-6 月,“华晨中华”系列与“雷诺金杯”分别销量仅 4937 辆、6845辆。

综上数据可得出,除 2020 年以外,近几年华晨集团产销量大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自主品牌产销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绝大多数产销量依赖华晨宝马。

此外,公司对于乘用车的销售采用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分销方式,华晨宝马销售纳入宝马统一销售,其他经济乘用车由华晨雷诺金杯、华晨中华事业部负责,销售能力较弱,不利于市场地位的提高。

4.研发投入差距大

在前期发展中,华晨集团主要通过控股、独资等方式来扩展市场,然而在发展中后期没有创新新的形式,一直依赖于之前的方式方法,逐步落后于市场发展步伐。

华晨集团对于自主品牌研发投入资金较少,没有属于自身的核心技术,其产品只是盲目地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复制后,再冠以华晨集团自主品牌向外出售。缺乏创新研究实力,仅依靠技术拼凑的汽车产品自然很难受到大众的青睐,这是导致华晨自主品牌净利润连年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体来看,华晨集团营业收入和利润以及产销量实现均依赖华晨宝马,呈现“子强母弱,母公司控制能力弱”的特征,自主品牌获利情况不佳,产销量远小于华晨宝马,研发投入少,缺少核心技术,一旦华晨宝马不再参与并表,则会对公司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5.短期债务占比过高,偿债能力不足

从偿债能力指标来看,在 2017 年-2019 年,华晨集团资产和负债规模均呈上升趋势,资产负债率呈波动抬升。截至 2019 年末,资产、负债规模分别为 1953.48 亿元和 1447.81亿元,负债规模处于较高水平,资产负债率高达 74.11%。

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一般保持在 45%-65%区间较为合理,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中的债务资金越多,财务风险越大。在2017 年-2020 年 6 月期间,集团整体资产负债率均高于 68%,处于行业较高水平,财务杠杆过较大。

截至 2020 年上半年,华晨集团母公司资产和负债规模分别为 459.38 亿元和523.77 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 114.02%,已经资不抵债,出现资金链断裂。

2020 年上半年,从子母公司合并报表角度得出,华晨集团货币资金为 513.76 亿元,其中母公司货币资金仅占 117.42 亿元,且从 2017 年以来母公司货币资金占据流动资产的比重大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这不利于母公司资金周转与流动。与此同时,华晨集团受限货币资金占比较高,自有资金对短期债务的保障能力不足。

2019 年末将部分资金作为银行票据保证金,公司有 167.92 亿元受限货币资金,占据货币资金的比重为 30%,流动资金愈加减少;近几年公司账面货币资金/短期债务均超过 100%,再扣除受限部分之后,货币资金对短期债务无法形成有效覆盖,短期债务偿债压力加大。

结语

根据公司近几年的财务报表得出,流动资产虽略微多余非流动资产,但大量资产沉淀于存货和应收类款项,资产流动性较弱。集团内应收款项、其他应收账款等规模持续增长且集中度仍较高,对资金形成一定占用,流动比率虽逐年升高,但实际具有流动性的资产无实质性增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