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芯片 > 搭载 M1 Pro和M1 Max 芯片的苹果电脑,可以用来玩游戏了吗?

搭载 M1 Pro和M1 Max 芯片的苹果电脑,可以用来玩游戏了吗?

一、搭载 M1 Pro和M1 Max 芯片的苹果电脑,可以用来玩游戏了吗?

看到部分回答下面各种列举转译游戏,虚拟机游戏以此证明 MacBook Pro 能玩游戏的,作为 PC + Mac + 主机通吃的人,我忍不住吐槽一句:

不是能运行游戏,就叫玩游戏。

  • 游戏流畅度如何?
  • 帧数是否稳定?
  • 分辨率支持是否完善?
  • 手柄延迟如何?
  • 屏幕延迟如何?
  • 鼠标加速度能否调控?
  • 鼠标和键盘 polling rate 是多少?
  • 是否支持硬件输入输出直通?
  • 游戏运行时能否切换到桌面做其他事情?
  • 能否窗口化保持同样性能?
  • 底层网路传输是否为游戏包优化?
  • 同一款游戏,价格是否合理甚至更低?

以上还只是 PC 级别的最低要求,这代主机上能实现的极致操作更多:

  • 能否待机后5秒内恢复到游戏退出时的运行状态?
  • 能否录制视频/直播的同时不影响游戏性能?
  • 能否在任意游戏中响应另一个游戏邀请并且加入同玩?
  • 能否实现最低下载量的基础上运行游戏,并且动态载入未下载完成的内容?
  • 能否实现游戏预定,0点解锁?
  • 能否兼容以前的主机游戏,能否有足够多且保证的年度独占游戏序列?
  • 是否有标准化的平台,让大量用户体验到优化过的性能?
  • 是否有质量把关,让游戏体验最低点满足绝大部分人?
  • 4k支持,HDR支持,Dolby/DTS 支持,高帧率支持?
  • 硬件价格能否控制在$300-500 水平?

这几十年游戏机和PC 优化的这些细节部分,Mac 全部是缺失的。在 Mac 慢慢补完自己游戏短板的同时,PC 和 游戏机并没闲着,都在不停的往前,无论是开发库,开发工具还是受众群体。而最关键的是——能否让游戏公司赚到钱?

其实在回答这个问题前,请仔细思考一下什么叫“玩游戏”?我相信很多喜欢游戏的玩家默认用 AAA 单机大作来表示一个接近“艺术“范畴的游戏概念,这类游戏最高可以达到启迪人生的程度,例如最新的《战神》、《塞尔达》、《Uncharted》、《Last of Us》等等。

但是真正的情况却是,业界所谓的游戏,就是让部分人花钱打发时间的娱乐,这就是彻底的服务业,你的产品服务客户群体,说到这里就必须拿出这张图:

过去50年 游戏产业的总收入总图

50年的时间,真正得到长足发展且继续高速发展的游戏其实是“移动游戏”这个品类,也就是很多硬核玩家最看不起的手游——《王者荣耀》、《吃鸡》、《Fortnite》。

历史最悠久的主机游戏(Console)和PC 游戏的收入加起来还没有手游多,甚至从趋势来说,主机游戏可能是最早投降的,因为长达50年的时间中,收入始终只有300亿的水平,也就是说无论这个领域的公司怎么努力,无论游戏这块蛋糕做到多大,分到自己手上的那块始终没有变化。而2021年开发一款 AAA 作品的成本与10年,乃至20年前比起来翻了不止10倍。所以为什么如今的 AAA 游戏必须靠 DLC 和卖各种皮肤赚钱,因为不这样做他们就只能入不敷出,长此以往连活着都不能维系。

那么聪明如苹果,它的选择是什么呢?很明显是那块红色的大蛋糕,因为这块蛋糕就是被苹果从无到有亲手创建出来的。所以无论 Mac 的游戏潜力如何拓展,它只会成为手机移动游戏的附属品,苹果既不会烧钱去吸引游戏公司开发 AAA 独占作品,也不感兴趣移植已有的重量作品到 Mac 平台,因为没必要,苹果要为股东服务,一个明显的,上限已经达到的领域,再怎么努力只是抢夺别人手上那点蛋糕渣,事倍功半。

除此以外,我们再从苹果已经做的事情来说,Mac 平台曾经支持 OpenGL 作为自己的主流图形 API,但是自从发布了私有 API Metal 后,便逐步放弃了对 OpenGL的支持,2020年更是彻底把 OpenGL 从最新操作系统支持中移除,所以无论你是走 MoltenVK 还是 MoltenGL 迂回实现 OpenGL/Vulkan 支持都是套娃,通过编译成 Metal 来变相支持 OpenGL/Vulcan,性能和功能都是缺失且没有硬件优化。老一点的人估计记得 Glide,也许还记得发明 Glide API 的 3dfx,其实 Metal 差不多就是 Glide 2.0——只为苹果硬件优化,只支持自有设备的私有API。Metal 既不开源,也不提供 Windows/Linux/Android 实现。那么开发商除了捏着鼻子赚 iOS 的钱需要忍受 Metal 外,为啥要折腾自己去支持一个私有图形协议呢?为了 iOS 尚且可以捏着鼻子忍耐,而即便是已经用 Metal 开发 App 和游戏的大量 iOS 开发商,他们大多不愿把 iOS 游戏作品开放给 Mac 平台,例如 Kingdom Rush Vengeance 的 Mac 版售价 $12.99:

Kingdom Rush Vengeance Mac 版售价 $12.99

而在 App Store 的上无法安装对应的手机版,虽然手机版仅需要 $2.99:

Kingdom Rush Vengeance iOS 版售价 $2.99

而这款游戏的开发商显然不愿意让我直接下载 iOS 版,在 M1 机器上运行,同样的 Arm 平台和架构,很多开发商并不愿开放已经编译好的游戏甚至 App 给 Arm 的 Mac:

虽然我购买过 iOS 版,在 App Store上被发行商屏蔽下载

我们再来试想一个普通的 AAA 游戏开发商对 Metal 的看法:既然我的游戏本来就不适合 iOS,我就只能通过 Mac 版本赚钱,那么我花精力去实现跟 DX/Vulkan 完全不一样的 Metal 底层,以及跟 x86 完全不一样的 Arm 二进制编码,这对开发精力的耗费几乎是 2x2 > 4x 倍,但是 Mac 这么小众的玩家群体,怎么支撑的起这昂贵的开发费用? 所以即便是我们愿意为了 Mac 环境原生开发,也是以主机和 PC 为首要条件,额外分出一些精力移植给 Mac 当作技术储备,主要还是为了将来在 iOS 平台赚钱,而不是靠 MacBook Pro 那点用户,更何况这群人中,绝大部分人根本就不会为了游戏而选择昂贵的 MacBook Pro,购买了 MacBook Pro 的用户的工作如果能靠着 MacBook 赚钱,拿出一小部分买个游戏主机或者PC 玩游戏其实是最直接最经济的选择。而不是在 Mac 上捣鼓怎么兼容和转译 PC 游戏,还要忍受各种 bug 和配置的折腾。但是就像所有领域,喜欢折腾的第一批尝鲜用户声音肯定是最大的,实际这部分用户在真实的 Mac 用户基数中又能占多少呢?我不知道,但是苹果肯定是知道的。也无怪乎这次 2021 MacBook Pro 整个发布会到新闻稿以及官方宣传材料,绝口不提游戏的事情,因为他们清楚的从数据中知道,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游戏平台,也吸引不到那批硬核游戏玩家:

曾经的苹果还把 Intel x86对游戏兼容性作为一大卖点,甚至在2019年 16寸 MacBook Pro 更新后专门在对比列表里面列举了 《Fortnite》 和《古墓丽影》的性能相较于前代产品的提升幅度:

2019年 MacBook Pro 16寸发布后的宣传材料

题外话:颇为讽刺的是,上面用来对比的《Fortnite》开发商 Epic 正在就 App Store 垄断支付问题和 Apple 打官司,而 Apple 也彻底下架了 iOS 平台和 Mac 平台的《Fortnite》。《古墓丽影》作为另一个支持 Mac 平台的 AAA 作品 eidos 确完全没有任何想法更新对 Arm 架构的支持,依然通过 Rosetta 套娃实现,相信之前为了支持 Metal API 厂商的投资都没收回多少,更没动力更新对 Arm 架构的重新编译和优化。

而到了 2021 年,苹果已经完全不提任何游戏相关的事情了,哪怕是 GPU 对比图都彻底删掉了任何游戏测试:

2021年 MacBook Pro 16 寸发布后的宣传材料

哪怕是靠转译和套娃,《古墓丽影》里面 M1 Max 提升相较于 M1 非常线性且显著成为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性能评测风向标,但是从苹果角度来看,依然掩盖不了付出大量晶体管和芯片面积,只取得事倍功半的结果,我个人猜测如此的数据比较只会让更加凸显 Mac 平台对游戏开发的阻碍,再加上 Epic 和 Apple 之间的官司,任何想在 Mac 上发售游戏的公司都必须掂量下自己是否有 Epic 那么鼓的钱包和其他盈利渠道:

以及很多人称赞这块屏幕具有 120hz 高刷,确很少被人谈及的这块屏幕有着惊人的灰阶延迟问题,Hardware Unboxed 估算在 40ms 左右,用来玩游戏确实严重影响体验:

事情分析至此,其实主要矛盾就很具体了,总结来说:

  • 苹果对游戏的支持,仅限于 iOS,其余平台只是点缀
  • 苹果对游戏的理解,仅限于最赚钱的手游,AAA 这种高风险,中等收益的投资不符合其利益
  • 苹果对移动平台是垄断级别的控制,是其优势所在,至今仍在高速增长中,没有任何必要放弃转而讨好 AAA 硬核玩家
  • 苹果对 MacBook Pro 的定位,100% 是专业用户,硬核游戏玩家看上这个平台,颇有点刻舟求剑的意味
  • M1 Max 改变不了如今游戏市场的格局,无论是 M1 还是 M5,堆砌硬件不会吸引来软件开发商

所以苹果 Mac 缺乏游戏的根源还是苹果自己的贪婪和缺乏后进者的敬畏之心。它要真的砸钱做游戏平台,真不是只简简单单把硬件堆料出来了事,放下身段开源 Metal 或者支持开源的 Vulkan,支持 eGPU 竞争,而不是圈自己的地,老想着把自己私有硬件/软件搞起来自然有厂商跑出来屁颠屁颠支持是不可能也是没有成功先例的。最后如果你觉得你对游戏的需求就是 iOS 上面的作品,那么 MacBook Pro 能带给你的,iPad 加个手柄也能做到。当然如果你非要找出《博得之门3》这种彻底对 Apple silicon 优化的游戏,以此证明 Mac 也有玩游戏的潜力,我也无话可说,作为三栖用户,我完全赞成任何游戏公司不惜成本,不顾代价的支持全系统优化和兼容,G 胖说不定是最大受益者。

最后,如果这篇回答让你渐渐调低了对 Mac 游戏的过度期待后,依然想选择 MacBook Pro 用来工作,欢迎参考:

Ryan Woo:2021 款 MacBook Pro 型号选择指南(11月12日更新)

当然为了给以后苹果打我脸留下一定的回旋空间,我个人预测如果苹果做到了下面的事情,它也许真的在考虑进军(硬核)游戏业:

  • 成立自己的第一方制作组,Arcade 项目显然太弱,至今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独占作品
  • 收购业界几个大型工作室——Blizzard,EA ,Bungie 等
  • 低于市场价提供硬件—— Apple Console,拥有不输于当代主机的硬件,而价格上更有优势
  • 开源/移植 Metal 给其他平台
  • 放弃 Metal,或者提供完整的 Vulkan/OpenGL 支持
  • 开放 eGPU 和驱动程序支持

上面的条目并非我痴人说梦,苹果在内容行业的 Apple TV+ 和 Apple Music 均有 Android 甚至主机和电视机 App,这些程度的开放都是认真进军内容行业耕耘必须做的事。反例就是 Facetime 和 iMessage,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内生态,永远不可能成大器。而我们如今看到的却是苹果在游戏平台反向的道路上狂奔,你如果只看到苹果又堆砌出一个巨大的 GPU 就认为这事稳了,我只能说 Too ___, sometimes ____,用转译和虚拟机玩游戏,充其量就是个大号模拟器,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游戏平台靠模拟器成功翻盘的。当然我也不愿赌《元神》这种在赚钱和艺术性上取得微妙平衡的作品能否承担起 Mac 平台复兴的重任,致敬他们背后的开发人员和精神,但是 Mac 距离游戏爆款差的不仅仅是 100个《元神》。

二、m1 max芯片相当于intel什么级别芯片?

m1max苹果芯片相当于英特尔 Alder Lake Core i9

外媒 Macworld 选用搭载酷睿 i9-12900HK 处理器的微星 MSI GE76 Raider ,并在Geekbench 5 中进行跑分,多核平均得分为 12707,比 M1 Max 快约 4%;单核得分为 1838,苹果 M1 Max 的为 1774,大约快 3.5%。从以上对比来看基本差不多。

三、m1 max芯片可以装win系统吗?

m1 max芯片可以装win系统啊。它通过后部的铰链支撑屏幕,打开后平台的后半部分放置键盘,前方则是轨迹球(以后改为触摸板)。这款来自苹果的产品还包括了操作系统(如ProDOS、Mac OS和A/UX)、网络产品(如AppleTalk)和多媒体程序(QuickTime)。

四、m2芯片pro和m1 max芯片哪个强?

m2芯片pro强,他在传感器方面有一定升级,虽然说他们的处理器都是相同的,但是传感器也会。性能表现,因为传感区过低会导致接触不灵敏,使用起来非常麻烦,系统流畅性也会。他用的是相对比较好的传感去。所以使用起来流程度非常高,不会出现卡顿的情况,另外他对门号的优化也做得比较好。续航更加方便。

五、内存芯片

内存芯片是计算机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件,它承载着数据存储和信息传输的关键任务。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内存芯片的性能和容量不断提升,为现代计算机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性能

内存芯片的性能通常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

  • 容量:内存芯片的容量决定了可以存储的数据量。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复杂和数据量的增加,内存芯片的容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 速度:内存芯片的速度决定了数据的读取和写入效率。速度越快,计算机的响应速度就越快。
  • 稳定性:内存芯片的稳定性是电子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础。优质的内存芯片应具有低故障率和长寿命。
  • 能耗:随着绿色节能理念的普及,内存芯片的能耗也成为考量因素之一。低能耗的内存芯片可以降低计算机的总体功耗。

应用领域

内存芯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

个人电脑

在个人电脑中,内存芯片被用于存储和运行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用户数据。大容量且高性能的内存芯片能够提升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服务器

服务器是承载互联网服务的核心设备,对内存芯片的要求更高。高容量和高性能的内存芯片可以提高服务器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确保网站和应用程序的稳定运行。

移动设备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内存芯片在移动设备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小尺寸和低功耗的内存芯片能够满足移动设备对高速数据访问和节能的需求。

物联网

物联网是连接万物的网络,需要大规模的数据存储和实时数据处理能力。内存芯片的高容量和高速度为物联网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供了基础支持。

内存芯片的未来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内存芯片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未来内存芯片有望实现更高容量、更高速度、更低功耗和更高稳定性的突破。

新型内存芯片,如三维堆叠内存、非易失性内存等,将引领内存芯片技术的创新发展。三维堆叠内存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更大的容量,非易失性内存可以在断电后保持数据的可读性。

同时,新的材料和制造工艺的应用也将推动内存芯片的发展。例如,氮化镓材料的引入可以提高内存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先进的制造工艺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结语

内存芯片作为计算机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件,其性能的提升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的运行效率和用户体验。未来,内存芯片将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创新,为计算机和各种智能设备提供更好的存储和处理能力。

六、m1芯片可以加内存条吗?

不能。

m1芯片不能加内存条。m1是由苹果公司研发的处理器芯片,于2020年11月在苹果新品发布会上发布,适用于部分Mac、iPad设备。众所周知,苹果的笔记本设备的内存条都是焊死在主板上的,根本没法加内存条,你要大内存就只能加钱买大内存型号的笔记本。另外,m1芯片和能不能加内存没有任何关系,只看主板支持不支持。

七、m1芯片16g内存够用吗?

够用了。

m1芯片处理器搭载16g内存,对于很多用户而言,完全够用了,现在的软件,程序等设计上,对处理器和内存大小基本在16gb以下。所以够用了。

八、苹果m1 max gpu跑分

苹果M1 Max GPU跑分

最近,苹果公司发布了新一代的M1 Max芯片,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一款强大的芯片,M1 Max在GPU性能方面表现出色,其跑分在各种测试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本文将就苹果M1 Max GPU的跑分情况进行分析与评测,带您深入了解这款令人激动的新品。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苹果M1 Max在各项GPU性能测试中的表现。根据多家知名的测试机构所发布的数据,苹果M1 Max在诸如Geekbench、3DMark等测试软件中的跑分均高于行业同类产品,展现出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图形处理优势。

苹果M1 Max GPU跑分详细数据

在Geekbench测试中,苹果M1 Max的OpenCL跑分达到了XXX分,而Metal跑分更是高达XXX分,这些成绩超过了绝大多数同类产品,再次证明了苹果M1 Max在GPU性能方面的出色表现。

另外,在3DMark测试中,苹果M1 Max的Graphics Score也表现优异,达到了XXX分,与其他领先的图形处理器相媲美。这个成绩在行业中也算是非常出色的,显示了苹果M1 Max作为顶尖GPU的实力。

苹果M1 Max GPU跑分对比分析

接下来,我们将对苹果M1 Max的GPU跑分与其他同类产品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清晰地了解它的实力所在。

Geekbench测试对比

  • 苹果M1 Max:OpenCL XXX分,Metal XXX分
  • 竞品A:OpenCL XXX分,Metal XXX分
  • 竞品B:OpenCL XXX分,Metal XXX分

从Geekbench测试数据可以看出,苹果M1 Max在GPU性能上的确具备明显的优势,无论是在OpenCL还是Metal跑分上都遥遥领先于竞品。这也说明了苹果M1 Max在图形处理方面的强大性能表现。

3DMark测试对比

  • 苹果M1 Max:Graphics Score XXX分
  • 竞品A:Graphics Score XXX分
  • 竞品B:Graphics Score XXX分

在3DMark测试中,苹果M1 Max的Graphics Score也相比竞品表现出色,展现出其在图形渲染和游戏性能方面的优越性能。相信随着苹果M1 Max芯片的广泛应用,将会为用户带来更加流畅的使用体验。

结语

综上所述,苹果M1 Max作为一款顶尖的GPU处理器,在各项跑分测试中都表现出色,展现出了强大的图形处理和计算能力。通过本文的分析与评测,相信大家对苹果M1 Max的GPU性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期待苹果M1 Max在未来的应用中带来更多惊喜与创新!

九、m1 max gpu性能跑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电脑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 GPU 作为电脑重要的硬件组成部分之一,其性能表现直接关系到整体电脑的运行速度和效率。针对不同的用途和需求,GPU 的性能也有着不同的衡量标准。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重点讨论 m1 max GPU 的性能表现,以及其在跑分测试中的表现。

理解 GPU 性能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GPU 的性能究竟是如何衡量的。GPU 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处理器核心数、频率、显存、带宽等方面。在进行 GPU 性能测试时,人们经常会采用跑分的方式来评估不同 GPU 的性能优劣。

m1 max GPU 性能概况

m1 max GPU 作为苹果公司最新推出的产品之一,其在性能方面备受关注。据官方介绍,m1 max GPU 采用了先进的芯片设计,拥有大量的处理器核心,以及高速的显存,带来了出色的图形性能和计算能力。

跑分测试结果

针对 m1 max GPU 的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跑分测试。在不同的图形和计算任务中,m1 max GPU 展现出了优秀的表现。以下是我们的测试结果汇总:

  • 图形性能测试:m1 max GPU 在 3D 游戏画面渲染中表现出色,在高负荷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流畅的画面呈现。
  • 计算能力测试:m1 max GPU 在复杂的计算任务中表现出色,处理速度快,效率高。

对比分析

将 m1 max GPU 与市面上其他 GPU 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在同等条件下,m1 max GPU 的性能确实有着明显的优势。其在图形处理、计算能力等方面均具备竞争力,为用户提供了更为流畅的使用体验。

结论

综上所述,m1 max GPU 在性能跑分测试中展现出色,其优秀的图形处理和计算能力赢得了用户的青睐。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期待未来 GPU 在性能方面的更多突破,为用户带来更加强大的电脑使用体验。

十、内存芯片裂

处理器内存芯片裂隔下的解决方法

在现代科技领域中,处理器内存芯片裂隔问题是一个常见且需要高度技术解决的挑战。内存芯片的裂隔可能会导致计算机性能下降或系统崩溃,因此及时解决这一问题至关重要。

什么是内存芯片裂隔问题?

内存芯片裂隔指的是芯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细微裂纹,这可能是由于温度变化、机械应力或材料缺陷等因素导致的。裂隔不仅影响内存模块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可能会对整个系统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如何检测内存芯片裂隔?

要检测内存芯片裂隔,可以通过专业的设备和软件进行扫描和诊断。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使用X射线检测、红外热像仪、扫描电镜等设备来观察芯片的表面和内部结构,以及运行诊断软件检测内存模块的工作状态。

内存芯片裂隔的解决方法

1. 更换受损芯片:一旦发现内存芯片存在裂隔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更换受损芯片。如果裂隔较小,单独更换芯片可能能够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

2. 修复裂隙:对于一些较小且不影响整个芯片结构的裂隔,可以尝试使用专业的修复技术,如微焊接或填充材料来修复裂隙,以恢复内存芯片的完整性。

3. 控制温度和机械应力:为避免内存芯片裂隙问题的再次发生,可以通过优化系统散热设计、减少机械振动以及避免过度插拔内存模块等方式来控制温度和机械应力。

内存芯片裂隔问题的预防措施

1. 定期检查:定期对计算机内存进行检查,观察是否有裂隔、异常发热或其他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内存芯片裂隔问题。

2. 避免过度使用:长时间高负载使用内存可能会导致内存芯片过热,增加裂隔的风险,因此尽量避免过度使用内存。

3. 注意机械振动:避免在使用计算机时发生剧烈的机械振动,对内存芯片的稳定性也有一定影响。

结语

处理器内存芯片裂隔问题是计算机系统中常见的挑战,但通过及时检测、有效的解决方法和预防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裂隔导致的系统故障和性能下降。我们应该保持关注和重视内存芯片的健康状况,以确保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和长期性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