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芯片 > 有什么效率高一点的DCDC降压芯片?

有什么效率高一点的DCDC降压芯片?

一、有什么效率高一点的DCDC降压芯片?

像ax1301、ax5510都是大电流的升压ic,他们的电流高达1a,也有安凯盛代理台湾远翔的fp6291、fp5139型号,其中fp5139电流高达3a的大电流,并且耐压性好

二、芯片效率怎么计算?

芯片效率就是每秒浮点运算次数(Floating Point Operations Per Second,FLOPS),又称为每秒峰值速度。浮点运算在科研领域大量使用,现在的CPU除了支持整数运算,一般还支持浮点运算,有专门的浮点运算单元,FLOPS测量的就是处理器的浮点运算能力

三、怎么判断降压稳压芯片烧坏?

判断降压稳压芯片烧坏方法如下:

(1)水温表和燃油表不工作,其他仪表正常。

用电线将稳压器两端短接,这时水温表和燃油表均指示正常,表明降压稳压芯片中触点氧化、烧蚀,或触点间隙调整不当,可拆开稳压器外壳,清除动、静触点间的氧化层,或锉平触点上烧蚀的毛刺,并重新调整电压螺钉。

(2)水温表和燃油表指示不正确(指针指示偏高)。

用电线将稳压器搭铁端重复搭铁,这时水温表和燃油表指示正常,表明稳压器搭铁不良。如果搭铁后,水温表和燃油表指示还是不正常,则表明降压稳压芯片烧坏、断路或触点烧蚀等,需检查或更换。

四、100%的效率怎么算?

工作效率提高百分比计算公式:(现工效-原工效)/原工效×100%。

例如:小明原来搬运一批货物需要10小时完成工作,现在8小时就把货物搬完了。

计算小明工作效率提高百分百步骤如下:

设小明的工作总量为1 ,则工作效率分别为:原功效为1/10、现功效为1/8。

那么小明的工作效率提高了(1/8-1/10)。

小明工作效率提高百分比为(1/8-1/10)/(1/10)×100%=1/4=25%。

五、冰箱的效率怎么算?

按照国家推出的《家用电冰箱电耗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最新标准,电冰箱的能效等级被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当计算出的限定值小于35%,能效等级为1级;大于35%而小于45%为2级;大于45%而小于55%为3级;小于或等于65%为4级;小于或者等于80%为5级。而当冰箱的限定值高于80%时,这款冰箱是不被允许在市面上出售的。

其中,1级是表示着电冰箱最节省电费,5级表示耗电量也就越大。在等级的划分上,我们会常用到一个能效比,也就是冰箱制冷量与实际功率之间的比率。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某款冰箱的制冷量为4500W,冰箱的实际功率是1200W,那这款冰箱的能效比就是3.6,小于35%,所以等级为1级,也就说明这款冰箱是最节能的。要注意的是,能效比的数字并不是越大越好,反而是数字越小就代表着该冰箱越省电

六、电池的效率怎么算?

转换效率=Pm/S*100%。Pm——最大功率输出点,S——面积(可以分为:有效面积、电池片面积、组件面积等,

七、产品效率怎么算的?

1、根据相关资料可知道,生产效率计算公式为:

(1)生产效率=(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实际人力×8.00小时-挡产工时+加班工时)

(2)备注:实际产量:生产部、财务计算生产效率/生产力时以实际入库量计算;挡产工时:因外部门或受客观条件影响造成停线或返工工时;加班工时:为增加产量而延长的工作时间;标准人力:指在设定的产量目标前提下,根据标准工时和实际生产状况,生产单位所配置的合理的人力数量。

2、生产效率(production efficiency),是指固定投入量下,制程的实际产出与最大产出两者间的比率。可反映出达成最大产出、预定目标或是最佳营运服务的程度。亦可衡量经济个体在产出量、成本、收入,或是利润等目标下的绩效。

3、生产效率 production efficiency是围绕生态系、群落、种群、个体等的物质、能量的转移效率。

八、电源的效率怎么算?

电源的效率(Efficiency)是指电源在输出功率的同时,转化为有用功率的比例。计算电源效率的公式如下:

效率(Efficiency)= 有用功率(有用输出功率)/ 输入功率

在计算电源效率时,需要了解以下两个概念:

1. 有用功率(有用输出功率):指电源输出的有效功率,即负载实际获得的功率。

2. 输入功率:指电源在运行过程中,从外部供应的功率。通常情况下,输入功率等于电源的额定功率。

以一个电源为例,如果其有用输出功率为200瓦特(W),输入功率为300瓦特(W),则该电源的效率为:

效率 = 有用输出功率 / 输入功率 = 200W / 300W ≈ 0.67

因此,该电源的效率约为67%。电源效率越高,说明其在转换过程中损耗的功率越少,能源利用率越高。在选择电源时,应尽量选择效率较高的产品,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九、冷冻效率怎么算?

热量QT Kcal/h QT=QS+QT .

2.空气冷却:QT=0.24*∝*L*(h1-h2) .

3.显热量QS Kcal/h 空气冷却:QS=Cp*∝*L*(T1-T2) .

4.潜热量QL Kcal/h 空气冷却:QL=600*∝*L*(W1-W2) .

5.冷冻水量V1 L/s V1= Q1/(4.187△T1) .

6.冷却水量V2 L/s V2=Q2/(4.187△T2)=(3.516+KW/TR)TR .

7.其中Q2=Q1+N=TR*3.516+KW/TR*TR=(3.516+KW/TR)*TR .

8.制冷效率 —EER=制冷能力(Mbtu/h)/耗电量(KW) .

9.COP=制冷能力(KW)/耗电量(KW)

 (1)1千瓦=860千卡/小时。

  (2)制冷量以千瓦为单位,耗电量也以千瓦为单位。

  (3)制冷量不等于耗电功率,前者大于后者,其倍数决定于能效比。

  (4)能效比=制冷量/制冷运行所消耗的电功率

  (5)能效比越高,耗电量越小。

  (6)不要把制冷量与耗电功率相混,真正计算用电多少的是耗电功率

十、生产效率怎么算?

1、根据相关资料可知道,生产效率计算公式为:

(1)生产效率=(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实际人力×8.00小时-挡产工时+加班工时)(2)备注:实际产量:生产部、财务计算生产效率/生产力时以实际入库量计算;

挡产工时:因外部门或受客观条件影响造成停线或返工工时;

加班工时:为增加产量而延长的工作时间;

标准人力:指在设定的产量目标前提下,根据标准工时和实际生产状况,生产单位所配置的合理的人力数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