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芯片 > 我国7nm芯片试产真的吗?

我国7nm芯片试产真的吗?

一、我国7nm芯片试产真的吗?

芯片生产主要是光刻机,大家知道,我国在高端光刻机上还没有自己生产的,这就限制和阻拦了我国高端芯片的生产。不过最近我国上海已经生产出了一台光刻机,虽说没有达到荷兰生产的高端光刻机的水平,但经过我国科技人员的不断努力,国产7nm芯片今年已经试产了。可喜可贺啊!

二、华为8nm芯片开始试产了吗?

华为八纳米芯片在前几年就开始生产了,华为生产的芯片,是从16纳米以后,然后就生产萨拉米的,再以后就是十纳米的,是纳米的芯片有,像华为手机mate10,nove3等,用的是麒麟芯片,然后生产的都是10纳米的芯片,再以后生产的就是七纳米芯片,你去那你以后就是六纳米的芯片,现在生产的都是5纳米芯片了,比如麒麟9000芯片,用在华为p50上,mate 40上。华为现在已经研发出6G芯片了。祝华为科技越来越先进,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

三、华为8nm芯片试产是真的吗?

假的消息。

这样的华为的沸腾新闻,每年都出好多次,关键是人是沸腾了,骄傲了,每次新闻都是假的,实在是让真正支持,懂这一块的人又一次的伤心,又一次被媒体,被舆论所忽悠。

几年前,华为备胎一夜启动,美国慌了,谷歌怕了的新闻,在当时网上是传的多么的热血沸腾,多么骄傲。

结果美国的封杀,就没有了芯片可用了,多么希望这次的消息是真的,不要在给我们假消息了好吗?

多么想为这种消息沸腾、骄傲,但是现在害怕了,害怕又一次被媒体、被为了流量无底线的假新闻又一次忽悠了。

四、生产主管如何面试产线拉长?

主要考核是否具备产线生产管理经验,之前是否带过团队,从事过相关岗位

五、测封芯片

关于测封芯片的专业博文

测封芯片技术在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性

现代科技领域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先进的技术,而测封芯片技术作为其中之一,在信息安全、通信、物联网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将围绕测封芯片技术展开深入探讨,探究其原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测封芯片技术的原理

测封芯片作为一种集成化电路芯片,其原理主要基于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和晶体管技术。通过在芯片表面附加传感器,并借助微处理器实现对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从而实现对目标物理参数的测量和分析。这种技术本质上是一种信息获取和传输的过程,为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提供了重要支持。

测封芯片技术的应用

测封芯片技术在各个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在信息安全领域,测封芯片可用于加密通信、数据存储等用途,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在物联网领域,测封芯片可以实现各种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构建智能化的生态系统。在医疗健康领域,测封芯片可用于监测患者的生理数据,为医疗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测封芯片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测封芯片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未来,测封芯片将更加智能化,具备更强大的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实现与人类的更深度互动。同时,测封芯片将更加微型化、低功耗化,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涵盖更多领域。

结语

综上所述,测封芯片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现代科技,在信息安全、通信、物联网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测封芯片技术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六、未测芯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未来产品的需求和期待也在不断提升。作为技术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未测芯片`一直备受关注。未测芯片的研发和应用,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未测芯片技术特点

未测芯片是一种新型集成电路芯片,具有高度集成、低功耗、高性能等特点。其独特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使得未测芯片在各种应用场景下都能表现出色。未测芯片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数字化时代的来临。

未测芯片在智能设备中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设备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测芯片在智能设备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产品提供强大的支持。未测芯片的高性能和低功耗,使得智能设备能够更加智能化、便捷化。

未测芯片的未来发展

未测芯片作为技术领域的前沿之一,其发展潜力巨大。未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未测芯片将迎来更多的应用场景,并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未测芯片的发展将引领技术发展的新方向,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进步。

七、温测芯片

当今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温测芯片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这种小巧的芯片不仅可以提供精准的温度监测,还具有节能高效、体积小巧等诸多优势。在工业控制、医疗设备、智能家居等领域,温测芯片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温测芯片的工作原理

温测芯片通过内置的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周围环境的温度变化,并将数据传输至相关设备进行处理。这种智能芯片能够精确地捕捉温度变化,为设备提供准确的工作环境,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温测芯片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 温测芯片在工业控制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业生产中,温度控制对于保证产品质量至关重要。温测芯片的应用可以帮助监测设备工作状态,避免因温度异常而导致设备损坏。
  • 通过温测芯片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温度,工程师可以及时调整工艺参数,保证设备在合适的温度下运行,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温测芯片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

在医疗设备中,温测芯片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例如,在手术过程中,通过温测芯片监测患者体温的变化,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

温测芯片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随着智能家居的普及,温测芯片也成为智能家居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温度传感器,智能恒温调节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变化及时调整空调等设备,实现节能环保的智能控制。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温测芯片将会变得更加智能化和多功能化。未来的温测芯片可能会整合更多传感器和功能,实现更多智能化的应用场景,助力科技的不断进步。

八、华为8nm芯片试产是真是假?

真的。

华为8nm芯片在前几年就开始生产了,华为生产的芯片,是从16nm以后,然后就生产萨拉米的,再以后就是十纳米的,是纳米的芯片有,像华为手机mate10,nove3等,用的是麒麟芯片,然后生产的都是10纳米的芯片,再以后生产的就是七纳米芯片,你去那你以后就是六纳米的芯片,现在生产的都是5纳米芯片了,比如麒麟9000芯片,用在华为p50上,mate 40上。华为现在已经研发出6G芯片了。祝华为科技越来越先进,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

九、华为8nm芯片开始试产是真的吗?

根据近期媒体报道,华为已经开始试产8纳米芯片。这一消息尚未得到官方确认,但据悉,华为已经与台积电达成协议,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推出8nm工艺的芯片。如果这一消息属实,那么华为将成为全球少数几家能够自主研发制造8nm芯片的企业之一,这将极大地提升华为在芯片领域的竞争力。不过,对于华为的竞争对手而言,这也将带来更激烈的挑战。

十、如何看待消息称华为自研 OLED 屏幕驱动芯片已完成试产?这意味着什么?

这个问题下简直是群魔乱舞……我寻思这也能喷……

实在看不过一些回答所谓“抢国内同行饭碗”的扯淡,这里我就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事先声明,我也并非专业人士,有错误欢迎指正。

长文,先发大纲,逐步更新:

1、TDDI与DDI——屏幕驱动IC的作用

2、主要市场由韩台把持,OLED领域尤其严重——屏幕驱动IC产业现状

3、“隐形冠军”的共同困境——屏幕驱动IC国产替代较为缓慢的历史原因

4、自主可控和产业升级的双重需求——华为进入OLED驱动芯片的原因、意义及可能的困难


1、TDDI与DDI——屏幕驱动IC的作用

显示器、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可穿戴……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消费电子产品越来越多,显示屏幕可谓无处不在。

但屏幕若要正确显示内容,屏幕驱动芯片是必须的。

屏幕驱动IC的作用,就是将手机SOC发出的数字信号,转换成屏幕液晶转动(LCD屏幕)或者二极管发光(OLED屏幕),从而令整个屏幕显示出正确的内容。

数码圈对LCD和OLED两种常用屏幕肯定不陌生,大家应该都知道,两种屏幕的发光原理由很大不同。

所以,LCD屏幕和OLED屏幕的驱动芯片也有很大差别。

近些年随着技术的逐渐进步,LCD领域TDDI芯片已经成为主流。

简单来说就是,原先LCD屏幕的驱动芯片和触控芯片是由两块芯片分别独立控制。

而TDDI就是把触控芯片与显示芯片整合成一枚芯片,可显著降低芯片体积和占用的PCB面积。

随着全面屏逐步普及,大多数LCD屏幕手机用的都是TDDI芯片。

而OLED领域由于技术限制,并没有将触控芯片和驱动芯片整合在一起。

所以目前旗舰手机的OLED屏幕,使用的基本上都是DDI芯片。

2、主要市场由韩台把持,OLED领域尤其严重——屏幕驱动IC产业现状

这方面其实没太多可说的,残酷的市场现实摆在那里。

全球屏幕驱动芯片市场,主要由韩国三星、韩国MagnaChip、韩国Silicon Works、台湾地区NovaTek(联咏科技)等公司占据。

最严重的时候,OLED屏幕驱动IC市场75%的份额被三星一家把持,韩系企业整体市场占有率更高达95%。

近两年情况有所改观,但韩系企业在OLED市场占有率仍高达90%左右。

LCD屏幕驱动IC的情况好一些,以联咏为首的台湾地区企业占了约50%的市场,韩系厂商占据约30%的市场份额。

国内也并非不想对现状做出改变,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收购。

早在年初,中国智路资本就曾计划收购韩国MagnaChip,并与后者进行会谈。

今年3月27日,MagnaChip宣布同意被智路资本以总价约1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原本预计收购将在年底完成。

随后不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公开信息显示,智路资本收购美格纳半导体股权案已获无条件批准。

然而,这笔收购案自公开后就一直面临韩国和美国的质疑和阻挠。

今年5月29日,Magnachip半导体表示,中国智路基金对该公司的收购计划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审查。

不久后韩国产业界传来消息,MagnaChip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用显示驱动芯片(DDI)”技术被指定为韩国的国家核心技术

6月中旬,美国海外投资审议委员会(CFIUS)发布临时命令,智路资本对MagnaChip的收购被搁置。

除了收购之外,国内也并非没有立足自主研发的企业,目前市场进展较快的应该是中颖电子。

就我个人了解,中颖电子是MCU起家,近两年开始尝试拓展锂电池IC和OLED屏幕驱动IC业务。

前阵子我看过研报,一季度中颖电子OLED业务暴涨,锂电池IC进展顺畅,确实是可喜可贺。

但研报同时也指出,在OLED屏幕驱动IC领域,中颖电子目前只是进入了后装(维修)市场。

实事求是的说,真正进入前装市场并大规模出货,恐怕还需要一定时间。

当然,产业升级肯定需要过程,从后装市场逐渐进入前装也是很多后发企业逐步升级常走的道路。

而且我最近没在继续关注,不排除二季度中颖电子或者其他企业已经有所突破。

3、“隐形冠军”的共同困境——屏幕驱动IC国产替代较为缓慢的历史原因

实事求是的说,屏幕驱动IC技术含量不算低,但也没有太高。

至少,相比旗舰级SOC设计、CPU等逻辑芯片设计、先进制程代工等顶尖技术而言,屏幕驱动IC技术含量和门槛无疑低不少。

甚至在中国资本意图收购MagnaChip时,产业界一度也是看好的。

韩国将OLED屏幕驱动IC列为国家核心技术,主要还是美国为打压中国产业升级施加的压力。

我个人认为,考虑到国内企业的技术突破,收购最终被放行也不是不可能。

既然技术门槛并不太高,为何国产替代长期停滞不前?

我认为原因在于,屏幕驱动IC需要针对不同显示面板进行定制,相关投入不少,但整个行业市场并不大,利润也不太高。

作为全球最大的显示面板企业,京东方一年采购屏幕驱动IC的花费有几十亿。

这个数字听起来不低,但相比京东方动辄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的产线投入,无疑是小巫见大巫。

国家在对战略行业进行补贴和扶持时,肯定会优先考虑显示面板行业这类吞金巨兽,早期可能照顾不到屏幕驱动IC这类“小行业”

而且,作为显示面板行业的上游,屏幕驱动IC一定程度上也继承了来自下游的周期性。

残酷的市场竞争以及无情的市场周期,使得行业内不少企业盈利微薄。

比如MagnaChip长期以来一直是行业第二的龙头企业,却时常陷入亏损,甚至一度频临波产。

看似高大上,实则不那么赚钱,这也是MagnaChip同意收购的重要原因。

我在专栏文章中曾经说过,成本问题导致国内资本不曾进入某些领域,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产业规模太小,价值太低,耗费精力进入得不偿失。

这方面,以圆珠笔芯为典型代表。传统圆珠笔因为成本等多方面原因,在主流市场被中性笔取代,导致圆珠笔芯市场规模太小。有能力进入这行业的资本看不上这点蝇头小利,瞧得上这点利润的小企业没能力进入。这事到了精日的嘴里,成了“国内工业极端落后,连圆珠笔芯都要进口”这个梗被精日反复强调(毕竟随着日本的衰退与国产的进步,很多过去的证据不能用了)以至于被网友调侃“先有单反后有天,圆珠笔芯总在前”。直到这事惊动了总理,下令研制并取得成功,才算是给闹剧画上句号。

另一种情况,则是投入成本太大,相当长时间内无法盈利。

这方面以半导体产业为典型代表,半导体因为技术更新换代太快、被低端产品完全无法立足等种种原因,后发追赶极端困难。以闪存为例,长江存储现在就能量产32层NAND Flash,但是要经历漫长的产能爬坡,短期内成本根本下不来,32层的NAND Flash又要在不久后面临彻底淘汰,所以从经济上讲,量产根本无利可图。没有盈利预期,相关资本就不会投入;而没有资本投入,技术差距就会越拉越大,未来更不可能产生盈利预期。这种“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怪圈,就是市场经济下半导体产业先发优势大,后发追赶难得重要原因!这同样也是半导体产业国家补贴、扶持势在必行的重要原因!所以说有时候,看似公平的自由市场,才是扼杀竞争的最大推手。
华为被美国贸易管制的影响分析

对于屏幕驱动IC而言,个人认为两方面原因都有。

三星电子常年对外供应屏幕驱动IC,说不赚钱显然不可能。

甚至就连惨淡经营的MagnaChip,毛利率也经常保持在20%以上。

只是市场空间确实不太大,技术门槛说高不高说低不低,进入市场所需的投入也不少。

考虑到投入产出不对等,国内资本自然少有进入这个行业。

比如汇顶科技一度就传言要进入屏幕驱动IC领域,但最终汇顶选择了市场空间更大、技术上也更有把握的指纹识别芯片。

其实类似的情况在不少行业都有发生,许多“隐形冠军”企业也正是如此:

行业市场空间太小,仅能容纳一两家公司赚钱,其他企业自然没有动力进入。

4、自主可控和产业升级的双重需求——华为进入OLED驱动芯片的原因、意义及可能的困难

如果说此前屏幕驱动IC利润空间有限,技术门槛不低,资本没有动力投入,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

美国一轮又一轮的制裁,使得华为必须用尽一切手段保障供应链。

前阵子华为发布的MatePad Pro 12.6,原本应该是MatePad Pro 2,已经向三星定制了高刷屏和驱动IC。

但就是因为供应受到限制,申请Licence没有立刻下来,新平板也不能一直拖下去,被迫采用了备用方案。

而且,美国制裁严重干扰了供应链,对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近半年来,OLED屏幕驱动芯片价格暴涨,二季度更是在一季度上涨后又涨了约20%。

所以,无论是出于自主可控保障供应,还是出于国产替代产业升级,国内企业进入OLED驱动芯片都是势在必行。

华为海思本就有很强的芯片研发能力,投入OLED驱动芯片不仅能解决供应问题,还能让海思多一条盈利途径。

事实上,去年就已经有华为海思已经进入OLED屏幕驱动IC的传闻。

目前的消息,华为自研的OLED屏幕驱动IC完成试产,真正量产可能要到年底或者明年了。

如果真能如期完成,意义虽然没有麒麟芯片或者自主先进制程那么大,但个人认为也是值得小沸腾一下的。

毕竟怎么说也是韩国“国家核心技术”,多少也是要尊重一下,哈哈哈。

而且以华为的现状,自研的芯片几乎必然是用在旗舰手机上,这对华为和京东方都是利好。

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量产消息,心态还是要放平,等真正量产时再欢呼也来得及。

而且,华为要自研OLED驱动芯片,必然也会面临困难。

最重要也最广为人知的,就是芯片代工问题。

就我个人了解,屏幕驱动芯片虽然有用60nm、45nm制程,但较为先进的产品已经在用28nm制程。

这对于国内半导体产业链来说,仍然是不小的挑战。

我个人猜测,华为既然进入这个领域,应该是找到了一些解决方式。

若真如此,意义可能比设计本身还要大。

关于“全国产化”与“自主可控”的异同,以前回答曾经分析过:

怎么看待温晓君谈明年年底14nm芯片将量产?

具体情况,还是要走一步看一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