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经济的特征?
美国的“新经济”具有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经济持续增长
从1991年4月开始复苏至今,美国经济已持续增长了120多个月,远远超出战后美国经济平均连续增长50个月的期限, 成为战后美国第3个最长的经济增长期人自美国经济率先走出90年代初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以来,美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超过日本、德国等主要竞争对手,从而扭转了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在七八十年代落后于日本、德国的局面,使美国在全球经济的实力相对有所回升.
(2)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失业率稳步下降
伴随着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以裁员为其主要内容之一的“企业重组”,美国结构性失业日益突出,就业形势急剧恶化.美国失业率在1991年上升到6.7%,1992年就业形势仍继续恶化,全年失业率高达7.4%,失业人数多达900多万人. 从1993年开始,美国就业状况开始改善,失业率稳步下降,1998年12月降到了4.3%,这是美国30年来的最低水平.
(3)物价增幅保持在较低水平,政府过去长期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得以消除
消费物价指数从1992年降至3O后, 至今未见反弹,1998年仅为1%.国内生产总值的紧缩价格指数从1990年的4.3%逐步降至1993年以来的2%,1997年第4季度,该指数仅增长了1.5%,全年则为1.8%,是1965年以来的最低点.
(4)出口贸易增长势头强劲
近10年来,美国劳动生产率的显著提高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增强了美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1991一1994年间,美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一共增长了近12个百分点,超过了日本和西欧国家的增幅.在美国劳动生产率较快提高的同时,其单位劳动成本在90年代却增长缓慢,结果,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从而使美国得以在90年代初期相继在半导体和小汽车等领域重新夺回世界第一的位置.
(5)联邦财政赤字逐年减少
由于克林顿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增税减支政策,美国联邦财政赤字由1992年的2892亿美元逐步减少到1996年的1168亿美元,联邦财政赤字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也由1992年的4.93%下降到1996年的3%以下.1997年美国实际联邦财政赤字仅为226亿美元.1998年2月,美国国会最终通过了克林顿政府提出的财政预算平衡方案,力争到1999年消除联邦财政赤字,而实际上,美国联邦政府在1998年度就已实现了728亿美元的财政盈余.
二、新经济指的是?
新经济是指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推动下,以创新、高科技和数字化为核心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它与传统经济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数字化:新经济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处理,推动经济活动的数字化转型。
创新驱动:新经济注重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共享经济:新经济倡导资源共享和互助合作,通过平台经济模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共享,促进经济的协同发展。
灵活就业:新经济催生了新的就业形态,如自由职业者、远程办公、共享经济平台上的兼职等,提供了更多灵活的就业机会。
网络化交易:新经济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线上交易成为常态,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购物、支付、娱乐等,改变了传统经济中的交易方式。
新经济的兴起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商业模式和产业结构。它为创业者和企业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也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随时告诉我。
三、什么是新经济?
新经济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其主要特点是以信息传递和技术创新为核心,具有高速、高效的特性。在新经济中,知识和信息成为了重要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本和创新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同时,新经济也带来了全新的经济模式和商业模式,如共享经济、电商等。可以说,新经济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对于未来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新经济的特点和意义?
所谓“新经济”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经济持续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并存,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淡化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值。这种经济现象就被人们表述为“新经济”。 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底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目前这种“新经济”,其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 特征 美国的“新经济”具有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经济持续增长 从1991年4月开始复苏至今,美国经济已持续增长了120多个月,远远超出战后美国经济平均连续增长50个月的期限, 成为战后美国第3个最长的经济增长期人自美国经济率先走出90年代初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以来,美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超过日本、德国等主要竞争对手,从而扭转了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在七八十年代落后于日本、德国的局面,使美国在全球经济的实力相对有所回升。 (2)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失业率稳步下降 伴随着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以裁员为其主要内容之一的“企业重组”,美国结构性失业日益突出,就业形势急剧恶化。美国失业率在1991年上升到6.7%,1992年就业形势仍继续恶化,全年失业率高达7.4%,失业人数多达900多万人。 从1993年开始,美国就业状况开始改善,失业率稳步下降,1998年12月降到了4.3%,这是美国30年来的最低水平。 (3)物价增幅保持在较低水平,政府过去长期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得以消除 消费物价指数从1992年降至3O后, 至今未见反弹,1998年仅为1%。国内生产总值的紧缩价格指数从1990年的4.3%逐步降至1993年以来的2%,1997年第4季度,该指数仅增长了1.5%,全年则为1.8%,是1965年以来的最低点。 (4)出口贸易增长势头强劲 近10年来,美国劳动生产率的显著提高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增强了美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1991一1994年间,美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一共增长了近12个百分点,超过了日本和西欧国家的增幅。在美国劳动生产率较快提高的同时,其单位劳动成本在90年代却增长缓慢,结果,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从而使美国得以在90年代初期相继在半导体和小汽车等领域重新夺回世界第一的位置。 (5)联邦财政赤字逐年减少 由于克林顿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增税减支政策,美国联邦财政赤字由1992年的2892亿美元逐步减少到1996年的1168亿美元,联邦财政赤字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也由1992年的4.93%下降到1996年的3%以下。1997年美国实际联邦财政赤字仅为226亿美元。1998年2月,美国国会最终通过了克林顿政府提出的财政预算平衡方案,力争到1999年消除联邦财政赤字,而实际上,美国联邦政府在1998年度就已实现了728亿美元的财政盈余。
五、我国新经济的兴起时间?
新经济的兴起时间是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从美国开始,它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基础上的,更主要是建立在知识经济基础上的。
它推动美国经济持续发展十年,降低了美国的失业率,也降低美国的通货膨胀。对世界经济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六、新经济特区的特点?
从特征上讲,经济特区是我国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外部资金、特别是外国资金进行开发建设的特殊经济区域;从功能上讲,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这既是对经济特区特殊政策、特殊体制、特殊发展道路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经济特区承担的历史使命和实际作用的概括和总结。 经济特区的目的和作用可以概括为:(1)扩大本国的对外贸易;(2)引进更多的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3)增加就业机会,扩大社会就业;(4)加快特定地区经济发展与经济开发的速度,形成新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对全国(地区)经济发展形成吸纳和辐射作用(5)获得更多的土地出售、出让和出租收益。中外经济特区都具有下列特点: 经济特区 ①在国内划出一定地区,一般选择在港口附近、交通方便的地方,以经济特区有利于货物流转,节省费用,降低成本; ②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推行开放政策,并采用减免关税办法,吸引外资; ③为外商创造方便安全的投资环境(见国际投资法),订立优惠条例和保障制度; ④产品以外销为主; ⑤集中管理,特区行政管理机构有权制定因地因时制宜的特区管理条例; ⑥区内企业享有相当的自主权
七、美国新经济自由模式的特点?
简单点说嘛 就是 自由主义经济的优点是市场繁荣速度快,以消费为主,并靠消费来拉动经济的增长。缺点,盲目扩大消费到最后形成了虚假的市场繁荣,市场数据不能正确反映实际的情况,最后就成了经济泡沫,消费或者银行一出问题,经济立即出问题。 这点历史已经有证明了,例如,1929的“柯立芝虚假繁荣”导致的上个世纪最大的经济危机和08年的金融海啸。
八、世界新经济危机的起源?
西方各派经济学家围绕这个问题众说纷纭,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危机的起源是政府过度发钞;凯恩斯学派认为经济危机是失业导致的需求不足;
马克思主义学派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家把工人剥削过头了,工人收入不足以购买他们的劳动产品,造成产品过剩;
自由主义学派认为哪有什么经济危机,那都是正常波动,压根儿不用管,顺便趁波动将落后产能淘汰一下,洗洗更健康。
九、苏联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苏联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此举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2)在流通方面,1921年5月,苏维埃政权通过关于交换的法令,宣布产品可以交换。国家通过合作社组织工业品同农民手中余粮直接交换。
(3)允许私人在一定地方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在工业方面,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而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则允许私人经营。
2、十月革命后,在苏维埃俄国内忧外患,经济苦难的情况下,苏俄政府实行余粮征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为代表的广大老百姓极其不满。后列宁同志经过充分考虑,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
十、财政对创新经济的作用?
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离不开财政政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总体来说,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和发展阶段均对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公共财政对创新经济的作用
(一)社会导向作用。为推动科技创新,从实际出发提出科学、合理的科技计划,结合政府调控和资助,借助公共财政力量,以保证科技创新计划高效落实。
(二)财力支撑作用。公共财政对科技创新有强大的财力支撑作用。主要表现在财政会投入大量资金,保证科研机构等顺利完成科技创新事业,推动大量科研知识和成果形成,同时设立科技奖项,以吸引人们积极投身科研活动。
(三)资本投资作用。科技创新经费投入多由相关机构的专业人材执行和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和优化人力资本。
(四)设施建设作用。科研创新还需借助科技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这类设施的投资成本高、风险较大、回收期长,只有通过公共财政拨款建设。
(五)经济增长作用。科技创新能推动技术进步,有助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生产现代化,也能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增加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