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甘岭战役的上甘岭是哪里?
位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五圣山,上甘岭战役发起的时侯,中朝联军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入相持阶段,上甘领是敌我双方的拉据战场,针对敌人空中,陆地的猛烈攻势,我军扬长避短,大力挖掘地道,坑道,等敌人攻势一过,我军趁势反击。上甘岭战役我军为志愿军15军,军长为秦基伟。
二、上甘岭的插曲?
电影上甘岭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其中的插曲我的祖国是郭兰英,中国歌剧舞剧院合唱团演唱的,《我的祖国》深切地表达了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唱出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的气概。歌词真挚朴实,亲切生动。前半部曲调委婉动听,三段歌是三幅美丽的图画,引人入胜。这首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三、上甘岭的编剧?
编剧是林杉、沙蒙、曹欣、肖予。
《上甘岭》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故事片。由沙蒙、林杉执导,高保成、徐林格、刘玉茹等主演。于1956年12月1日上映。
四、上甘岭的别称?
抗美援朝战争中后期,双方阵地进入拉锯战状态,为大量杀伤和消耗所谓“联合国军”有生力量,志愿军开展了冷枪冷炮运动,用高密度、低强度、小规模的狙击打击敌人。1953年初,闻名军中的神枪手张桃芳进驻上甘岭597.9阵地,用这支没有瞄准镜的步骑枪,在100至400米的距离上寻机猎杀敌军。
敌方士兵被他打得躲在工事里不敢冒头,连大小便也用罐头装着,抛出工事外。
美军甚至专门调来狙击手与张桃芳对抗,同样遭到击毙。
除了单枪匹马杀敌,张桃芳还培训了多位“神枪手”战友,有些战友的杀敌数量也超过了百名。上甘岭从此有了“狙击兵岭”的别称。
五、上甘岭的艺术表达
上甘岭的艺术表达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瑰宝。这个地区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创造力而闻名于世,为我们展现了令人惊叹的视觉享受和深思的内涵。无论是绘画、雕塑、音乐还是舞蹈,上甘岭的艺术家们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才华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
绘画艺术
上甘岭的绘画艺术源远流长,融合了中国古典绘画的丰富技巧和当代艺术的创新思维。画家们通过精妙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将自然景观、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融入他们的作品中。他们的作品常常带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烙印,展现出上甘岭地区独特的艺术风格。
雕塑艺术
上甘岭的雕塑艺术充满了灵感和创造力。艺术家们运用石材、木材、金属等材料,创作出富有立体感和丰富内涵的雕塑作品。这些作品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和人物的崇拜,同时也展示了艺术家们对于现代社会议题的关注和思考。
音乐艺术
上甘岭的音乐艺术植根于丰富的民间传统和古老的音乐文化。这里的音乐带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充满了悠扬动人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艺术家们使用传统乐器,如二胡、琵琶和古筝等,演奏出令人心醉的音乐作品。上甘岭的音乐艺术不仅为人们带来听觉上的享受,还传递着深层的文化内涵。
舞蹈艺术
舞蹈是上甘岭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人们的身姿优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上甘岭的舞蹈艺术融合了民间舞蹈和现代舞蹈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舞蹈风格。舞蹈作品常常以生动的节奏和精湛的舞技,诠释着上甘岭人民对于自然、传统和人生的独特理解。
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上甘岭的艺术家们始终坚守着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不断探索创新的艺术表达形式。他们通过与现代思潮的对话,创作出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艺术作品。这样的努力使得上甘岭的艺术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同时也与当代世界保持了紧密的联系。
上甘岭的艺术表达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这个地区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无论是绘画、雕塑、音乐还是舞蹈,这里的艺术作品都能给人们带来深思和愉悦。上甘岭艺术家们的创作才华和独特风格值得我们的赞赏和关注。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上甘岭的艺术表达,将这份瑰宝传承下去。
六、伊春上甘岭是电影里的上甘岭吗?
不是的。
电影里的上甘岭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攻势,于1952年10月一11月,在朝鲜金化东北上甘岭地区进行的坚守防御作战。伊春的上甘岭,即伊春市原上甘岭区是隶属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伊春市东北部的小兴安岭腹地,汤旺河中上游,距伊春市区34公里。1953年1月,伊春森工管理局于汤旺河两岸建立森工分局,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中上甘岭战役和红山战役的胜利,命名为上甘岭森林工业分局和红山森林工业分局。1953年8月,两局合并为上甘岭森工局,1958年改称上甘岭林业局。1960年3月,设立上甘岭区,为伊春市辖区。
可见不是一个地方。
七、上甘岭的观后感
上甘岭的观后感
上甘岭作为中国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地,承载着历史的荣光和丰硕的果实。我有幸亲临上甘岭,亲眼目睹了这段历史的磅礴景象,留下了深刻的观后感。
从抵达上甘岭的那一刻起,我就被这片土地所感染。站在那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前,我默默地为英勇的战士们默哀致敬,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敬仰之情。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凝结着无数战士们的血和汗,他们舍命拼搏、英勇奋战,为国家、为人民抵御外敌侵略。
上甘岭的山势虽险峻,但那并没有阻挡人们挺身而上的勇气和决心,极大地激发了士兵们的斗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当我参观了上甘岭战斗苦战地的遗址,近距离感受到那种血与火的洗礼时,我真切地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与不容忽视。
上甘岭的观后感让我更加热爱和珍惜和平的生活。我们作为当代年轻人,应该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勇于奉献。上甘岭用自己的方式向我们诠释了爱国主义精神的真正内涵。
上甘岭的历史意义
上甘岭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同美军进行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决战。此役之前,中朝联军只能被动地进行战略防御,而上甘岭战役则是一次我军转为进攻的重要战役,使整个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上甘岭战役不仅在战术上具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战略层面上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它粉碎了美军侵略者全面侵略的野心,起到了震慑和遏制的作用,对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甘岭的胜利,让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斗精神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他们舍小家、报国家,舍私欲、保同志,表现出了极大的奉献和集体主义精神。这种壮丽的精神力量将永远激励后人,传递着对和平的追求和对祖国的热爱。
上甘岭的启示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告诫着我们,在和平年代,我们应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历史上的战争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我们要更加注重国家的安全稳定,保持警惕,做到居安思危。
上甘岭的观后感还给了我一个深刻的启示,那就是人民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为了捍卫祖国的利益、维护民族尊严,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前线。每一个普通士兵都以自己的方式贡献着力量,这正是中国军队强大的根源。
上甘岭的观后感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也能做出贡献,无论是为社会、为国家,还是为家人、为朋友,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为世界的进步和和平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总之,上甘岭的观后感是深深地触动了我心灵深处的那份情感。这是一段悲壮而伟大的历史,也是一面彰显着中国军队的英雄旗帜。我会将这份观后感记在心中,永远激励着自己勇敢向前,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幸福](
八、上甘岭主角的精神?
1952年10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单方面中止朝鲜停战谈判,从14日开始发动“金化攻势”,先后使用11个步兵团又两个营、300多门火炮、170多辆坦克、3000多架次飞机,对上甘岭地区发动连续猛攻,企图攻下上甘岭,进而夺取五圣山,以改善他们在金化地区的防御态势。
上甘岭战斗历时43天,“联合国军”先后投入6万多兵力,向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发射炮弹190余万发,投掷炸弹5000余枚,山头被削低2米。奉命防守上甘岭的志愿军第十二、十五军各一部官兵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克服缺粮、缺水、缺弹药的严重困难,击退敌人650多次冲击,歼敌25000余人,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上甘岭战斗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坚守防御作战的奇迹,锻造了“听党指挥、英勇顽强、艰苦奋斗、团结友爱、严守纪律”的上甘岭精神。 上甘岭战斗十分残酷,敌人有时一天打30多万发炮弹,投掷500多枚重型炸弹和凝固汽油弹,阵地成了火海,空气变得灼热,山上的岩石被打得粉碎,但志愿军官兵临危不惧,冲锋陷阵,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特级英雄黄继光舍身堵枪眼,就是人民军队英勇顽强战斗精神的最高体现。
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同志在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时曾说过:“志愿军打败了美国佬,靠的是一股气,美军不行,钢多气少。”这种“气”,就是我军所具有的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志愿军官兵在上甘岭战役中显示出了这种不可战胜的英雄本色。
现在,我军面临着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严峻考验,全军官兵要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大力弘扬伟大的上甘岭精神,以只争朝夕、夜以继日的精神状态和昂扬斗志,积极投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九、真实的上甘岭英雄?
上甘岭战役中,涌现出了用身体堵住敌人机枪眼的特等功臣、特级英雄黄继光;双腿被打断仍坚持指挥战斗,在最后一口气时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特等功臣、一级英雄排长孙占元;身负重伤,紧握三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孙子明;战斗中身受重伤,用自己的身体连接被打断的电话线,保证了指挥联络畅通的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牛保才……这一个个铮铮傲骨的钢铁战士,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谱就了一曲曲惊天动地的英雄赞歌。
十、上甘岭桥的故事?
上甘岭桥是中国的一座历史悠久的桥梁,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它的故事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1945年,日军占领了上甘岭地区,中国军队为了夺回这片土地,决定在上甘岭修建一座桥梁。然而,由于战争环境恶劣,修建工作异常艰难。中国军民齐心协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在1946年竣工。上甘岭桥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象征,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勇敢和坚韧。如今,上甘岭桥已成为了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