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世界市场格局会怎样?
天哥生产队队员,也是长期关注寿公的粉丝,作为一个长期跟踪新能源领域的人。我的观点很明确第一特斯拉离苹果差的远,本质上就是美国版小米,只是美国的逼格让其曾经坐上了不该有的地位,但是实力就是实力现在特斯拉已经颓势尽显。第二未来中国新能源地位,这里首先要明确一点新能源不是纯电车,那么只有中国是两条腿走路,也就是插混和纯电都是领先,如果放开竞争那么中国新能源将来的地位是相当于现在的日,德,韩三国实力之和,当然考虑到各国的贸易保护那么未来中国新能源地位应该相当于日德法三国之和。第三未来其他国家地位我认为美国被高估,特斯拉起的大早赶了晚集是必然,原以为美国新能源结局会参照燃油车时代日德压制于美国那种走势,但是现在看来非常不及预期,美国的地位能得到今天美国燃油车地位就烧高香了,德国和韩国应该可以生存,韩国应该可以靠美国市场,德国可以靠欧盟,但是发展眼光看问题,这两个市场将来也翻不起大浪,美国这种武大郎开店的做法将来中国新能源必然在美国是销量小价格高的高级豪华用品。
二、世界格局概念?
概念
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而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了。
由此得出以下结论:1、力量对比的变化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变化;2、世界格局是建立在各国实力的基础上的;3、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世界格局崩溃的根源;4、世界格局是一种不稳定的、内部充满矛盾斗争的国际关系状态。
格局体系演变
维也纳体系
拿破仑用战争向欧洲输出革命,欧洲的封建君主非常惧怕,他们联合对抗法国。虽然当时已处于蒸汽时代,工业资本主义已成为发展潮流。但是由于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资本主义力量,拿破仑战败。在制裁法国的基础上,战胜的欧洲封建君主们召开了维也纳会议,确定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之为维也纳体系。维也纳体系后,英国重新控制了欧洲,并且达成了欧洲势力均衡,世界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仍然停留在欧洲,欧洲这种独领风骚的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的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分割世界的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建立的帝国主义和平体系。其内部的矛盾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的加剧,这一体系逐渐瓦解。1931年,日本冲破华盛顿体系的限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并于1933年退出国联,为发动大战作准备。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充军队,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进一步撕毁了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之瓦解了。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苏联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在美苏实力的基础上,根据雅尔塔等会议规定的原则,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确立了战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
一超多强与多极化
随着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苏联解体(1991年),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形成了“一超(指美国)多强(多指中国、欧盟、俄罗斯与日本)”的世界格局,但是这一世界格局并不稳定。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欧盟一体化建设、俄罗斯振兴经济的计划以及日本的经济力量,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极化。
这三个体系的相同之处
1、背景:都是战争的产物;都是在实力的基础上确立的,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2、形成方式:都是以召开国际会议的方式;
3、内容:都包括划分世界版图、宰割弱小民族、划分势力范围的内容;
4、组织:都建立了维护这一体系的国际组织;
5、结果:都暂时协调了各国的关系,出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
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同之处
1、核心国家:从英法主宰世界、美日在亚太地区争夺到美苏两分天下;
2、两种不同性质国家关系:从对社会主义苏联的仇视、排斥到和平共处;
3、处置战败国:从宰割战败国到解除法西斯体制,使德日走上了民主化道路;
4、组织:国联成为英法操纵下的侵略扩张的工具,而联合国则日益成为伸张正义的讲坛;
5、崩溃原因:随着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之瓦解;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随之瓦解。
两极格局解体与以前格局的区别
1、方式不同:以前经过大战,战胜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战败国;而后者则没有这种情况。
2、形成过程:以前是旧格局瓦解之后就会形成新格局;而后者新格局的形成则需要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
三、明朝世界格局?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
明朝时期的疆域囊括汉地,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后缩为辽河流域;北达戈壁沙漠一带,后撤至明长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还曾收复安南,明代极盛国土面积约达一千万平方公里。
明朝历经近3百年,前面是蒙古人的元朝,后面是女真人的清朝,在两个异族统治的夹缝之中,明朝迸发出了汉文明最灿烂和耀眼的光辉之一,明朝是继汉唐之后黄金时期。
而同一时期的世界各国情况如下
日本
十四世纪中期,日本当时还处于室町幕府的时期,不过当时已经进去了南北朝的时代,在1392年,南朝的天皇向北朝的小松天皇进行了让国仪式,并且授予神器,使得日本获得了两朝的统一,但是没过多久以后,日本就进入了长达100年的战国时代,这时有些军队打了败仗在国内生存不下去了,就跑到国沿海地区烧杀抢虐,它们就是我们常说的倭寇,而戚继光灭倭寇就出现在这个时期。室町幕府当时也是名存实亡,后来被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
朝鲜
朝鲜在当时还是处于高丽统治的时代,还有个名称是王氏高丽,不过那个时候的王朝已经在末期了,那个时候的朝鲜腐败透顶,1392年,李桂成取代了王氏高丽而建立新的国家,就是我们熟悉的李氏朝鲜,朝鲜当时与明朝的关系一直是很好的,就连当时朝鲜的国名都是明朝当时赐予他们的,后来在日本侵略朝鲜的时候,还是明朝带领军队将日本赶走的,如果当时不是明朝,可能朝鲜就没有了。
俄罗斯
明朝成立时俄罗斯正处于莫斯科大公国时期,所谓大公国其实就是各种割据部落小国组成的联合国家,更为搞笑的是莫斯科大公国的实权居然掌握在蒙古国军队的手中,各小国不得不向蒙古国称臣纳贡。
蒙古
当时蒙古人在世界上的统治都在一步步的瓦解,中亚地区的别的势力慢慢崛起,1370年突厥贵族帖木儿建立了帖木儿帝国,这个国家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战争,建立了一个很大的帝国,但是后来他的儿子战败以后逃到了现在的印度。
印度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后来因为战乱文明彻底中断了。明朝成立时,印度土地属于德里苏丹国的吐格鲁克王朝,这个王朝是印度历史上很黑暗的一个王朝。此时这片土地由于水源、领地等问题战乱不乱,另外灾荒、疾病也在吞噬着很多人的生命。
西亚
西亚当时还是东罗马帝国的统治时期,也就是拜占庭帝国。这个帝国一共经历过十二个朝代,93位皇帝,在以前多年的时间,当时那个帝国正是他们的末期,在中亚崛起的土耳其人他们都抵挡不住,在向西方求助的时候,西方国家的人希望他们可以先信奉天主教,当地的居民不同意以后,西方便没有伸出援手,导致了这个帝国被人攻破,这个帝国也就彻底结束。
欧洲
14世纪的欧洲国家正在进行着一场大的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发起这场运动的国家主要有意大利、德国、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这一时期这些国家的经济、文化、科技实力得到迅速发展,为他们后来探索世界发展海洋霸权奠定了基础。后来资本主义就开始迅速的发展,然
四、关于未来和格局励志的?
1、未来的路上,等待我的也许是荆棘,也许是指南针,我不知道。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我该对未来有信心,因为我在努力。
2、未来是奇幻美丽的,未来是充满活力与希望的。
3、未来是一个谁也无法预料的词,每个人都活在当下,并不知未来会有什么,未来我会怎么样,未来的世界只有上帝知道,他并没有不公平,只要好好的活在当下,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未来一定是美好的,上帝不会亏待每一个辛勤的人,而往往那些只知道偷懒、不学无术的人,未来将是黑暗的。
4、未来是一个未知的世界,有着无穷的梦想和无尽的遐思;未来是一个神秘的世界,有着朦胧的脸庞和依稀的五官;未来是一个不可探求的世界,只有时间能猜透他的心思。就让我们在未来中自由的翱翔…
5、我的未来当然不是梦,因为我懂得如何经营未来,我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
6、我很自信,自已的未来将绚丽多彩。我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
7、我们的未来不是梦,是心中的希望,明天的太阳,只愿站在路的尽头,回首,留下一个微笑在脸上,一个永恒在心中。
8、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美好的未来把握在我们手中,我们要珍惜现在,把握生活的一点一滴,才可以创造出美好的未来和光辉的远景。
9、现在的未来,也许还重复着年少时经历的故事,可我的心却在历经沧桑之后学会的淡然,学会了沉寂。这不是消极,只是站在更高的位置来看待生活。
10、想想自己的未来,再想想弃医从文的鲁迅。再看看现在的自己,正向着未来的自己大步迈去,我的未来真的不是梦。
11、也许你经历了失败,这就难免会有挫折感,也必然会有沮丧、悲哀、忧愁等。不过,你首先应该明白,产生这样的情绪是正常的,但不要永远停留在这阶段。如果总是被过去的挫折所激发的不良情绪所控制,你必然会神智恍惚,失张失措,没有上进心。反之我们应该化悲痛为力量,正确找到我们前进的方向。
12、迎接未来,未来是无限风光;展望未来,未来是无限美好;畅想未来,未来就是无限阳光!
13、永远见不到明天朝阳,也不要总是憧憬未来,没有行动的憧憬只会是幻想,而且这种憧憬像是虚无缥缈,它使你丧失理智和意志,永远停留在远点,毕竟这个社会是在进步着的.而你永远不会进步。
14、未来的成就是自己给的,追加的只不过是别人对你的看法,而真正懂得确是自己,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有一个好的未来。
15、陶潜心目中未来的图腾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他隐居南山,未来就在他的秋菊旁,就在他那诗情画意的生活中。马丁路德金心中未来的蓝图是自由平等,消除种族歧视,因此美国黑黑人之音“Ihaveadream”响彻纽约广场,震惊白宫,黑人的未来不是梦。
16、谁把持自己未来的经营权,谁就会成为强者,成为时俊。
17、如果你能以愉快的心情去迎接每一个朝阳,那么你就拥有了今天,也就拥有了一个美好灿烂的未来。拥有了每一个美好的今天,你就拥有了一个完整的人生。
18、人生是一个神圣的混沌。宇宙之如此完美,让我们时常无法理解,但我们的未来却是我们选择的,我们通过每天的选择创造了我们的未来。
19、花儿虽不能选择生长的地方,但它可以选择美丽。过去的一切,我们不能改变,就让它过去,我们唯有把握好现在,用行动期盼我们的未来。
20、过去的永远不再来,未来的还需要努力。
五、美日芯片战争:科技竞争的前沿与未来格局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科技迅猛发展,芯片行业成为国家安全和经济竞争的重要战场。美国与日本在这一领域的博弈,日益引发全球关注。本文将深入探讨美日芯片竞争的背景、现状及未来趋势,并分析其对于全球科技发展的深远影响。
美日芯片产业的历史背景
强大的芯片产业历来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便开始了芯片发展,而在70年代随着硅谷的崛起,美国的技术优势愈加明显。与此同时,日本在80年代通过政府与企业的合作,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半导体工业,对美国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在1980年代的“日本半导体危机”中,美国的芯片生产企业感到了来自日本的强烈竞争。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护和促进本国芯片行业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竞争奠定了后续美日芯片产业关系的基础。
现状分析:美日芯片竞争的转折点
进入21世纪,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兴起,芯片的需求不断增加。美国仍旧保有一流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基础,但在制造领域的核心技术逐渐被其他国家追赶,尤其是中国在芯片自主研发上的快速进步,对美国产生了较大压力。
与此同时,日本也重新审视其在国际芯片市场的地位,努力研发更先进的制造技术,以提高竞争力。日本的大型企业如东芝、索尼等,开始投入巨资进行芯片研发,跟进市场趋势,力求在全球芯片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影响与后果:美日竞争对全球科技的冲击
美日芯片竞争不仅影响了两国的科技发展,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市场格局变动: 由于美日两国在高端芯片市场的竞争,导致全球芯片市场格局发生剧烈变动,部分企业因应对竞争压力而退市,造成市场集中度加大。
- 技术创新加速: 为了应对竞争,两国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例如,日本的材料技术和质量控制恰好补充了美国高科技领域的短板,从而促进了双方的共同进步。
- 国际合作加深: 面对激烈竞争,两国开始寻求更多国际合作机会,成立了多个跨国研究开发项目。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促进了技术的交流与共享。
未来趋势:美日芯片大战的走向
展望未来,美日芯片竞争仍将持续,并可能朝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 技术壁垒加剧: 为保护本国利益,双方可能会进一步加强对技术输出的管控,限制高技术芯片的流通,构建技术壁垒。
- 人才争夺激烈: 芯片行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未来两国将会在全球范围内激烈争夺尖端人才,尤其是在AI和量子计算领域的人才争夺。
- 全球供应链重组: 鉴于当前国际局势的变化,芯片产业的供应链将进一步重组,各国将更加注重本土化生产,以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
总结
在全球数据化的背景下,美日芯片交战形成了一个关于科技与经济的复杂博弈。各国通过引入更多战略性的法律政策与资金支持,以求在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上获取优势。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发展,美日芯片市场将持续演变,而这一演变对全球科技的影响将不可小觑。
感谢您阅读这篇文章,希望您能通过本文对美日芯片竞争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并掌握相关行业动态。
六、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世界市场格局会怎样?
针对问题,两句话亮明观点:
乾坤未定,你我皆黑马,莫以一时得失定天下。
不可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亦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于快速上升期,国内产业发展优劣势并存,仍需时日观察。
提到新能源汽车,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其实严格来说,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车辆。新能源车包括五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车(BEV,包括太阳能车)、燃料电池电动车(FCEV)、增程式电动汽车(REEV)、其他新能源包括机械能(如超级电容器、飞轮、压缩空气等高效储能器)车等与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之外的燃料,如天然气(NG)、液化石油气(LPG)、乙醇汽油(EG)、甲醇、二甲醚。另外还有一些冷门的方案,如斯特林发动机和六冲程内燃机等增加燃烧效率的设计,甚至太阳能或核能等等。
现阶段,按照我国的分类,已商业化或正在商业化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有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三种:
主流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型结构对比图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是一种将传统的内燃机与电动推进系统(混合动力车辆驱动装置)结合在一起的混合动力车辆,电动动力总成的存在旨在实现比使用石油燃料的载具拥有更好的燃油经济性或更好的性能。
吉利帝豪L Hi P
现代混合动力汽车采用了许多提高发动机效率的技术,例如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的能量回收系统,车辆制动回收的能量以电能的形式被存储在动力电池或双层电容器中;而某些混合动力汽车使用内燃机来驱动发电机,发电机可为车辆的动力电池充电或直接为牵引电机提供电能。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的排量更小,尾气排放更少。
大众新迈腾GTE
纯电动汽车(BEV)是指使用动力蓄电池给牵引电机供电,由其推动行驶的车辆,动力电池的电能由外部电源补充,因此常简称作“电动汽车”,实际上,汽车一词是指使用挥发性燃料(如汽油)的内燃机作为动力的车辆,严格来讲纯电动汽车不是汽车。
比亚迪汉EV
纯电动汽车自身不排放废气,因此行驶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相比传统内燃机,电动机在加速能力及能量转换效率方面优势明显,短暂停车时电动机完全静止,无需怠速,没有不必要的能量消耗,且在制动及下坡时可以回收动能以回充电池,提高能量效率,同时减少零件机械损耗,增加了车辆的可靠性,降低了维修成本。
吉利帝豪EV Pro
但是,纯电动汽车也不是无污染和零排放。纯电动汽车在其生产过程,特别是电池的制造过程,碳排放要比传统燃油汽车的制造多很多;燃煤发电等传统的发电过程也会产生相当数量的碳排放。在整个纯电动车的生命周期,包括制造、充电及报废处理等,纯电动汽车产生的碳排放是否比燃油汽车高目前尚无定论。真正减少碳排放不是简单地普及纯电动车就能达到,还要尽可能采用清洁能源发电来实现。
宏光Mini EV
氢燃料汽车(HICEV)是指使用氢燃料作为动力的汽车。这类汽车把氢的化学能转换为机械能,即通过燃烧的内燃机中的氢或通过燃料电池中的氧与氢反应产生电能,驱动牵引电机从而使车辆行驶。使用氢作为燃料最大好处在于排放物为水蒸气,有效减少了空气污染问题。
宝马7系氢燃料汽车
氢燃料汽车发展的主要瓶颈在于如何降低制氢成本和保证反应安全,以及安全地解决氢的制备、运输和储存。与纯电汽车一样,全周期来看,真正的减排需要研究清洁能源制氢,即“绿氢”的商业化。
丰田Mirai氢燃料汽车
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2010-2021)
全球电动汽车的发展和普及在整个新能源领域可谓一枝独秀,近年来持续爆发。 2021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翻了一番,创下660万的纪录;而追溯到2012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仅为12万辆。2021年全球新车销量中,电动汽车占比达10%,是2019年的四倍,截至2021年底,全球电动汽车总保有量约为1,650万辆,是2018年的三倍。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继续爆发,一季度销量达200万辆,同比增长75%。
全球电动汽车销售情况(2010-2021)
销量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30万辆,超过2020年全球之和,占到全球销量的半壁江山,稳坐第一的位置。第二大市场是欧盟,2021年销量达230万辆,同比增长65%。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在经历了2019和2020年的两年萎缩后,首次突破63万辆,排到第三的位置。而据2022 年第一季度的销量数据,前三大市场销量增长分别为100%、60%和25%。
全球电动汽车车型数量统计(2015-2021)
车型方面,2021年全球有超过450款电动汽车车型,比2020年增加了15%,是2018年的两倍;2015-2021年期间,电动汽车新车型年复合增长率为34%。在含共享动力总成的新能源车型数量上,我国有300种车型,欧洲有184种,美国有近65种,车型的多样性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电动汽车车型虽在绝对数量上碾压欧美,但欧洲和美国车企在车型数量方面的增速均高于中国,意味着他们正迎头赶上,不可小觑。
部分国家电动车型占比
市场潜力方面,经过十多年,各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就新车销售占比而言,挪威最高,超过90%,而我国虽然在车型数量上遥遥领先,但新车占比仍处于偏下位置。
截至2021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1001万辆,仅占汽车总保有量的3.23%,与传统燃油汽车3亿的保有量相比,发展潜力巨大,值得期待。
从市场、销量和潜力层面,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全球产销第一大国。除传统车企,各路造车新势力也瞄准了新能源汽车这块蛋糕,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入局。
一个产业的发展,光有市场和销量是不够的,正如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们陆续引进国外车企,试图用“市场换技术”,虽然传统的汽车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大”但是没有实现“强”。任何产业都有“头部效应”,在发动机等核心技术上我们始终没有实现颠覆性的突破,并不是不努力,而是国外汽车产业的百年积累,从客观上来讲我们短时间很难完全超越,也许,新能源汽车会是我们弯道超车的机会。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我国在供应链体系、资源储备、市场份额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首先,我国电动汽车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积累了许多运营管理经验,具有“先发优势”。第二,我国有市场优势,前一节的数据已经充分证明。第三,我国有自然资源优势,既是锂资源储备的世界第三大国,同时稀土储备量居世界首位。但是,起手天听的牌,是否能和,还得看缺什么:
新能源汽车的电控、电池、电机,即“三电”是技术的核心,但是我们仍然有不小的差距:动力电池方面,我国在高比能量电池、高安全电池、长寿命电池方面仍要加大研发力度;电机系统方面,我国的高效高密度驱动电机系统等关键技术,相较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新能源汽车要求牵引电机高效节能,但是目前电机效率达到97%的高品质电机,主要还是由欧美日的供应商提供,国内大多数主机厂无法生产;电控系统中硬件的控制器方面,中高端车型对算力和电子架构的要求比较高,中国车企的技术和国外仍有差距;汽车核心芯片主要依赖进口,由于国际局势错综复杂、全球半导体原材料和产能日益紧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供应链等原因,汽车芯片存在随时断供风险。除此之外,我国在高速轴承、高端材料、智能汽车所需的毫米波雷达、软件、传感器,都是关键零部件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燃油汽车结构总图
新能源汽车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在动力总成、电控系统等方面天差地别,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底盘技术、悬架技术、车身设计、转向机构等许多方面大同小异,近些年虽然我国汽车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这些车辆基础层面的积累仍不足以撼动国际汽车巨头,因此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止在“三电”方面,应坚持全方位的投入和创新,才是产业做强的必由之路。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赛道上,先天的政策和市场优势为国内车企发展提供了茁壮成长的温室,给了国内车企珍贵的发展窗口期。但要真正地做大做强,仍需要不断地创新、积累,也只有真正做到“厚积薄发”,才能在若干年后真正实现“弯道超车”。在成为产销第一大国令人欢欣鼓舞的背后,我们更应该看到自身的短板,扎扎实实做研发,兢兢业业搞技术,毕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七、世界旅游格局与经济格局的关系?
世界旅游格局和经济格局是紧密相连的关系,特别是在一定的特定条件下,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国家的经济有时候也要靠旅游业来支撑,特别是有一些物质资源和能源不是十分丰盛的国家经济来源十分匮乏,但旅游资源的丰富也能给这个国家带来很大的经济发展。
八、世界篮球发展格局?
从历届奥运会、世锦赛男子篮球比赛名次进行分析,世界男子竞技篮球运动格局的演变可以分为5个时期:美洲列强称霸时期(1936-1955年)、欧美抗衡、四强争雄时期(1956-1973年)、三国鼎立时期(1974-1991年)、NBA统治世界时期(1992-001年)、诸强纷争、欧洲强势时期(2002年至今)。
1.美洲列强称霸时期(1936-1955年)这一时期,世界篮球运动的格局表现为美洲独大,以美国、巴西、阿根廷为代表的美洲篮球在当时占绝对统治地位,属于第一层次。欧洲篮球整体水平 还不具备和美洲强队抗衡的实力,但已经有了发展和提高的趋势,如苏联、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法国等队都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以菲律宾为代表的亚洲篮球每每都能挺进决赛阶段的比赛,特别是在1954年第2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上还获得过第三名的好成绩,说明这一时期亚洲篮球在世界篮球运动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是亚洲篮球运动在当时的亚洲开展得并不均衡,只是在东亚、东南亚地区得到广泛开展。
2.欧美抗衡、四强争雄时期(1956-1973年)世界篮球运动发展到这一时期,随着欧洲篮球的整体崛起,已经初步形成了欧美对抗的局面,为今后几十年世界篮坛的格局奠定了基调。这一时期同时又是美国、巴西、苏联、南斯拉夫四强相互竞争的年代。这四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层次的国家,欧美其他传统篮球国家处于第二层次,亚洲篮球已沦落为第三层次。非洲、大洋洲的篮球运动还处于发展时期,整体水平相对不高,排在最低层次。
3.三国鼎立时期(1974-1991年)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美国、苏联、南斯拉夫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在9届大赛中,美国获冠军3次、亚军1次、季军3次;苏联取得3次冠军、3次亚军和2次季军的成绩;南斯拉夫则取得3次冠军、3次亚军和3次季军的成绩。三国获得三甲的总次数为24次,占全部总数的88.9%,且冠军全部被三国包揽,美国、苏联、南斯拉夫三国在这一时期处于统治地位
九、世界民族分区格局?
目前,全世界共有79亿居民,分属2000多个民族。这些民族的社会、经济、 文化分别处于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其中,有人口一亿以上的民族,也有不足千人的民族。
中国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菲律宾棉兰老岛的塔萨代族是人数最少的民族,人口仅24人。
据1978年统计,全世界一亿以上人口的民族有7个,即汉人、印度斯坦人、美利坚人、孟加拉人、俄罗斯人、巴西人、日本人;一千万以上人口的民族有60个,包括比哈尔人、旁遮普人、爪哇人、朝鲜人、泰米尔人、埃及人、豪萨人、德意志人、意大利人、英格兰人、法兰西人、墨西哥人、哥伦比亚人等等;一百万以上人口的民族有200多个。
以上这些民族人口的总数超过了全球人口的96%,而在其余不到4%的人口中,却包括着1800多个民族。
十、世界三大格局?
一拿破仑后时代建立维也纳体系
拿破仑用战争向欧洲输出革命,欧洲的封建君主非常惧怕,他们联合对抗法国。虽然当时已处于蒸汽时代,工业资本主义已成为发展潮流。但是由于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资本主义力量,拿破仑战败。在制裁法国的基础上,战胜的欧洲封建君主们召开了维也纳会议,确定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我们称之为维也纳体系。维也纳体系后,英国重新控制了欧洲,并且达成了欧洲势力均衡,世界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仍然停留在欧洲。欧洲这种独领风骚的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 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两次会议规定了协约国在世界的势力范围。
三 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英文:Yalta System),是对1945年-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今属乌克兰)举行的雅尔塔会议。其特点是: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但不排除局部地区由两个超级大国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1989年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苏联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