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智慧医疗 > 人工智能领域有哪些技术?

人工智能领域有哪些技术?

一、人工智能领域有哪些技术?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简称AI)涉及多个技术领域,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技术:

1.机器学习(MachineLearning,简称ML):通过训练模型来识别模式并做出预测的技术。机器学习算法可以用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推荐系统等任务。

2.深度学习(DeepLearning,简称DL):使用深度神经网络来模拟人类大脑的计算方式,通常用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任务。

3.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LanguageProcessing,简称NLP):使计算机理解和处理自然语言的技术。NLP可以用于文本分类、机器翻译、情感分析、信息提取等任务。

4.计算机视觉(ComputerVision,简称CV):使计算机能够识别和处理图像和视频的技术。计算机视觉可以用于人脸识别、物体检测、图像分割等任务。

5.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Learning,简称RL):通过与环境交互来学习最优策略的技术。强化学习可以用于游戏、机器人控制、推荐系统等任务。

6.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AdversarialNetworks,简称GAN):由两个神经网络组成的系统,一个生成器网络和一个判别器网络。生成器网络试图生成逼真的图像或文本,判别器网络试图区分真实数据和生成数据。

7.强化学习与深度学习的结合(ReinforcementLearningandDeepLearning的结合):这是一种结合了强化学习和深度学习的算法,通常用于解决复杂的问题,如自动驾驶、语音识别等。

8.人工智能安全(ArtificialIntelligenceSecurity,简称AISec):保护人工智能系统免受恶意攻击和破坏的技术。人工智能安全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算法安全等。

二、未来二十年可以攻克的疾病?

在今后二十年可以攻克的疾病:

1.阿尔茨海默氏症。西班牙阿拉克隆实验室研制出一套阿尔茨海默氏症诊断和预防的治疗方法,可在该神经退化疾病显示出症状之前通过血液检查早做诊断。通过血液分析测试存在于海马区和大脑皮层中β-淀粉样蛋白的水平。

2.消除心血管疾病风险。高血压俗称富贵病,表现为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它的出现与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高血压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患者需长期服药。瑞士塞托斯生物技术实验室正在研制一种调节血流对血管内壁压的疫苗。实验疫苗旨在促使产生血管紧张素Ⅱ的抗体,血管紧张素Ⅱ是一种令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增高的肽。抗体应该能减少这类肽与细胞的结合,从而达到降压效果。

3.抗流感疫苗。因为流感传染力很强,所以需要为流行的病毒研制新的疫苗。现在科学家刚刚研制成功一种新产品,可以对抗所有特定的流感。

迄今所使用的流感治疗方法都是针对病毒外部的蛋白质发生作用,而牛津大学科学家研制的这种新疫苗与此不同,它旨在消除病毒内部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大多数病毒中性质相似,而且突变的可能性较小。

4.乳腺癌的预防有可能实现。美国克利夫兰诊所免疫学专家文森特·图伊在乳腺癌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在已知肿瘤刚刚形成但无法诊断之时会释放一种叫做α-乳清蛋白的蛋白质,但图伊发现,如果破坏这种蛋白,就可以消灭癌细胞。

三、1840年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果?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成就辉煌

中华民族的科技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为人类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并且在16世纪中期以前一直处于世界科技舞台的中心。早在距今3300多年以前的甲骨文中就有有关日食的记载。距今2500年以前的战国时期问世的《考工记》准确地记载了六种不同成份的铜锡合金及其不同用途。公元1世纪初期的西汉时期,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5年左右中国科学家蔡伦又改进和提高了造纸技术,从而使造纸技术在中国迅速推广开来。公元3世纪左右,中国人发明了瓷器,这一技术在11世纪传到波斯,由那里经阿拉伯于1470年左右传到意大利以及整个欧洲。到唐朝,中国科学家发明了火药,并在公元9世纪首次将其用于战争之中。在11世纪中期的宋朝,中国科学家发明的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5世纪中期,中国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集大成者。到此时为止,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时期,四大发明已经先后登上了历史舞台。著名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中国“在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现代西方世界所应用的许多发明都来自中国,中国是一个发明的国度。

由于从明代14世纪60年代末始以来,中国对外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并使之处于相对停滞状态。

与此同时,欧洲成为现代科学的发源地,生产力突飞猛进,科学技术获得迅速进展。中国逐渐拉大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距离。

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历经曲折

在近代历史上,积贫积弱的中国不仅在科技发展上乏善可陈,而且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还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一个有着光辉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就这样退出了世界科技舞台。

19世纪中叶,一批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中国先行者,倡导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

于是中国开始有了出国求学者。1847年,来自广东香山南屏镇的容闳来到美国,3年后,他考入耶鲁大学。1854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从这所大学毕业,成为历史上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位中国人。1872年至1875年,清朝政府先后 派出四批共120名青少年到美国留学。1905年,中国废除了科举制度,清政府举行了第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这些归国人员为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爆发了辛亥革命。在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下,终于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帝制,中国走向共和。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主张科学救国的先驱。但是,20世纪前叶的中国,动荡不安,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物质条件极差,所以发展依然很缓慢。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反对“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即“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为中国近代科学的诞生扫清了道路。当时的留美学生赵元任、任鸿隽、杨铨、胡适等在美国发起组织了中国科学社,其宗旨是“联络同志,研究学术,共图中国科学之发达”,并创办了《科学杂志》。这是中国第一个科学家团体。

1928年6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了当时中国的最高学术研究机构——国立中央研究院,著名教育家及科学家蔡元培先生为首任院长。1929年9月又组建了国立北平研究院。到1935年,全国各类专门的科研机构已超过了70个。国民政府在此后的十几年里,把各国发展科学技术的经验移植到了中国,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体、通才教育和政府较少干预的欧美式科学技术发展模式。

中国北京猿人(俗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是这个时期的重要科研成果。1929年12月2日下午4点多钟,刚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不久的裴文中和其他4名工人,在北平(即今北京市)附近的周口店龙骨山洞穴堆积层中,发现了一个半露在地面的猿人头盖骨。这就是后来名扬中外的北京猿人的第一个完整头盖骨。

这时的中国科技界已不再与国际科技界隔绝,科技交流逐渐增加。一批有成就归国科学家,成为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领军人物。其中包括地质学家李四光,地理及气象学家竺可桢,林学家梁希,物理学家叶企逊、周培源、吴有训,空间物理学家赵九章,化工学家侯德榜,土木科学家茅以升等。叶企逊、吴有训、周培源、王淦昌、谈家桢等一批中国的杰出人才出国深造。近代力学奠基人、航空动力学大师冯·卡门,控制论之父维纳,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尼尔斯·玻尔等先后到过中国。

抗日战争(1937-1945)爆发后,中央研究院及各研究所先后内迁至四川、广西和云南,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科学研究。一批日后颇有成就的科学家,如李政道、杨振宁、黄昆、吴文俊、朱光亚和林家翘等,都是这个时期培养出来的佼佼者。美籍华人李政道和杨振宁,一起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四、我国科技创新的成果有哪些?

FAST500米射电望远镜在世界上是最先进的,预计在20年内都是最先进的。FAST投入使用后,马上发现6颗脉冲星,今后我们导航不仅能靠自己的卫星导航,也有可能靠脉冲星进行导航。

量子通信方面也国际领先,有墨子号科学卫星,这是唯一一颗在天上实验量子通信的卫星,这个卫星是一个很大的量子通信实验平台,目前已经成为网络,主要在量子密钥方面进行科学实验。

发现了新的中微子震荡形式,2016年获得了全球最高的基础物理学突破奖。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也是我国科学家首先发现的,今后可能对半导体工业都有很大的提升。还有“悟空”暗物质探测科学实验卫星、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也都上天。这些在世界科学前沿取得的重要成果。

载人航天、探月、大飞机、蛟龙、超算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中国的超算连续多年排在世界第一,不管是太湖之光,还是天河系列都是排在世界前列的。还有科技和制造业的结合、机器人、人工智能应用,以及互联网、大数据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重大的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