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欧洲能源问题及对策?
答:欧洲能源问题的起因:需求变化不大,供给问题是主因。与中美不同,当前欧洲最“缺”能源的英国、西班牙,工商业能源消耗低于疫情前水平,整体能源需求未明显增加。从欧洲涨价最快的天然气而言,当前欧洲天然气消费规模整体处于2015-2019年区间之内;但从供给端来看,2015年以来,欧洲天然气生产规模呈现逐渐下台阶趋势,2020年以来尤为明显,能源供给问题显然更加严重。
欧洲能源供给根本制约:对外依存度高+能源转型下的结构调整。当前欧洲能源消费占比前三为原油、天然气、煤炭。而这三种能源欧洲都需依赖于进口,这也导致欧盟整体能源对外依存度高达60%,能源结构本身具有脆弱性。2015年后,欧洲不断降低传统能源在能源消耗结构中的占比,提升清洁能源的比例。但是在储能技术发展不完全背景下,依赖自然资源的清洁能源(风能、太阳能)不稳定性较大。这使得本就脆弱的欧洲能源结构“雪上加霜”。以此次能源“重灾区”英国为例,其发电能源中,天然气占比最高(36%),其次为风电(24%),而煤炭占比仅为2%。
本轮欧洲能源危机的供给症结:产能收缩+库存消耗+供给受限。
2014年后,经历油价暴跌和疫情两轮冲击,全球油气产能收缩明显。2020-2021年欧洲经历冷冬,天然气库存快速消耗,降至历史低位。2021年欧洲来风条件恶化,风电供给较之前两年明显下降。俄罗斯-欧洲天然气管道输气量位于低位,且较为不稳定。
短期来看,在今年底明年初之前欧洲通胀或仍在高位。虽然当前欧洲需求恢复一般,服务业价格并未快速上涨,但商品价格已处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历史高点。上游向下游的价格传导或将持续,叠加2020年低基数效应,2021年末至2022年初,欧洲通胀读数或将维持在高位。
长期来看,需注意气候变暖和能源转型对全球能源格局的影响。一方面,全球变暖会加剧极端天气出现的可能性,导致能源需求上升;另一方面,全球气候行动背景下各国推进能源结构转型,但新能源在当前发展阶段存在供给稳定性不足问题,或增加全球能源供求格局的脆弱性。
二、外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外卖存在的问题其实就在于,在高峰期间,很多商家出菜的速度比较慢,然后送餐的小哥又非常的忙,没法,很快的送到,这就是外面的痛点,解决方案其实在于更高效的配送方式,比如说机器人配送,或者说,在高峰期间增加配送的费用,有更多的小葛去参加,或者是我觉得解决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在家做饭,就不用去点外卖了
三、农业保险存在问题及对策?
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困难,拖期现象严重。按照现行规定,种植业财政补贴中央40%、省25%、县级15%;养殖业财政补贴中央50%、省10%、县20%。虽然地方财政补贴每年都能到位,但时间比较延后,拖期现象严重。如梨树县,财政补贴要求在6月份到位,但该县基本都在11~12月份到位,拖期将近半年之久,辖区其他县(市)也不同程度存在此类问题。原因是农业大县基本都是财政穷县,地方政府配套资金靠拆东墙补西墙完成。如梨树县2009年当年地方财政收入25700万元,农业保险财政配套资金600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3%,给县级财政形成了巨大压力。另外省级财政配套资金也极其困难。据调查,吉林省种植业保险财政补贴最大额度为二轮土地承保面积的70%,超过部分没有资金补贴,2011年已经出现退还农民自交保费的情况。
(二)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保险面不稳定。由于农民集生产者、投资者和经营者等职能于一身,几乎是农业风险的唯一承担者,20%的保费目前对收入不高,余款不多的农民来说也是一个不轻的负担。另外有的农民对保险缺乏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在被保险公司合理拒赔或没有达到自己认为应赔的数量后就对保险产生了不信任感。有的农民抱有严重的侥幸心里,认为不一定受灾,买保险是加重自身的经济负担,使保险面上下波动较大。如:四平辖区2007~2010年农作物保险分别为290.44万亩、582.99万亩、465.2万亩和686.1万亩,四年的波动幅度分别是增加292.55万亩,下降117.79万亩,增加220.9万亩。
(三)查勘定损到户难度大,农户定损容易出现偏差。农业保险面对千家万户,土地零散经营,加上专业人员少和工作强度大,保险公司对于绝收的做到了查勘定损到户,对于大面积的灾害损失采取的是抽查查勘到村,不能普及到户,导致一部分农户定损出现偏差。
(四)农业保险保障标准低,涵盖不了生产成本。从调查了解到,2007年制定的保险条款规定的保险金额已经涵盖不了农民的生产成本。以种植业的玉米为例,按照规定,予以保险的生产物化成本包括种子、化肥、农药、灌溉、机耕和地膜等生产成本,保险金额为3000元/公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种植成本提高。据农民测算,每公顷玉米的生产成本为:底肥16袋,每袋150元,上肥2袋,每袋200元,计2800元;种子6000粒的10袋,每袋80元,计 800元;农药160元;机耕800元。总计4560元,与保险标的3000元相差1560元。
(五)巨灾风险保障机制刚刚建立,无法承担巨大风险责任。吉林省对巨灾实行有条件的“封顶赔付”,即以全省为单位统算,出现赔款超过保费总额度的巨灾时,实行100%“封顶赔付”。如果局部出现巨灾,全省统算没有超赔,受灾区域属于哪个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就由哪个农业保险经办机构承担责任,包括超赔责任。当全省统算没有出现超赔时,按实际损失赔付。但这种机制虽然避免了超赔现象,但同时也破坏了政府和保险公司的信用,使农民对农业保险失去信心。
(六)农业保险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业务推广受限。目前我国还没有农业保险的专门法律和行政法规,农业保险是在各级领导小组的规定下进行的,缺少法律依据。另外农业保险一旦放开市场,多家保险公司无须竞争,会造成一些负面问题。
对策
(一)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管理办法,中央提高对农业大省的财政补贴比例,尽量取消基层县市的财政补贴分担部分,加强财政补贴资金管理,确保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二是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减免所得税,允许税前从经营盈余中扣除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保险准备金,以增强其经营实力。三是建立巨灾风险基金。本着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三级风险共担机制。保险公司保费收入除了用于当年赔款及相关费用,节余部分按一定比例提取作为风险基金,省级建立超赔风险基金,国家建立巨灾风险基金。
(二)帮助农民减轻保险负担。一是政府部门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二是在当前绝大多数农民还处于小规模经营的情况下,政府对农民提高保费补贴。要做到一方面补贴数额达到农民对农业保险有足够的购买力水平。另一方面补贴在使得农民买得起的前提下,还要让农民感觉到购买农业保险划得来,即在政府补贴后,农业生产的预期收益比其他非农收益足够高。三是通过整合国家支农资金,从粮食直补、农机补贴、良种补贴等国家对农民的各项补贴和民政救灾资金中整合一部分作为农民自筹保费,解决农民自筹保费收缴难的问题。
(三)加快农业保险立法。用法律的形式明确农业保险的地位、作用和性质,政府在农业保险开展过程中应发挥职能和作用,保证农业保险体系的顺利建立和业务的协调运作,并以此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使农民的利益得到切实的保障。
(四)及时查勘,准确认定农业灾害损失。出现灾情,保险公司应及时查勘,安抚出险农户,做到出险及时,查勘认真,记录准确。另外鉴于农业保险涉及领域多、专业性强等特点,政府领导小组从农业、民政、气象等部门聘请专业人员组成相关险种定损协调小组,主要负责调解农户与保险公司有关定损方面的争议,并提出理赔建议,提高灾害定损的准确性与时效性。
四、绩效结果运用问题及对策?
绩效结果运用是指将员工的绩效评估结果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如晋升、奖励、培训、惩戒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绩效结果运用问题及对策:
1. 绩效评估标准不明确:如果绩效评估标准不明确,员工可能会感到不公平或困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确保评估标准明确、具体,并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
2. 绩效评估过程不公正:如果绩效评估过程不公正,员工可能会感到不满或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确保评估过程公正、透明,并接受员工的反馈。
3. 绩效结果与实际工作不匹配:如果绩效结果与实际工作不匹配,员工可能会感到挫败或不被认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确保评估标准与员工的实际工作密切相关,并在评估过程中考虑到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4. 绩效结果运用不合理:如果绩效结果运用不合理,员工可能会感到不公平或不被重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确保绩效结果运用符合公司的政策和价值观,并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
5. 绩效结果反馈不及时:如果绩效结果反馈不及时,员工可能会感到被忽视或不被重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确保绩效结果及时反馈给员工,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总之,为了有效地运用绩效结果,应该确保评估标准明确、评估过程公正、绩效结果与实际工作匹配、绩效结果运用合理,并及时反馈绩效结果。同时,也应该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以确保他们理解和接受绩效结果。
五、冶炼企业环保问题及对策?
冶炼企业的环保问题主要包括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这些问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优化冶炼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能源效率。采用先进的冶炼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降低污染物排放。
实施清洁生产,强化环保管理。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并加强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利用。
建设和完善环保设施。根据环保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建设和完善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的设施,确保污染物排放符合标准要求。
加强员工环保意识教育。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技能水平,促进员工积极参与环保工作。
建立完善的环保监测体系。通过建立环保监测体系,实现对污染物排放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环保问题。
开展环保技术研究与创新。针对冶炼企业的环保问题,开展环保技术研究与创新,探索新的解决方案和措施,提高冶炼企业的环保水平。
总之,冶炼企业需要重视环保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加强环保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我国景区服务问题及对策?
1 我国景区服务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景区服务品质不高、游客管理混乱、旅游环境脏乱差等。2 主要原因有:对旅游服务的认识不足、服务态度不够友好且专业性不强、游客管理体制不健全等。3 对策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景区管理,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2)加强旅游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提高景区的服务品质;(3)加大对游客的管理力度,使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游客的参观质量及游玩安全;(4)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规范化管理机制,规范景区服务行为,从源头上规避管理问题。
七、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及对策?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学习问题。厌学,成绩不好,考试恐惧,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对策:适当安排课程,授课方法要灵活,要精讲精练,适当安排课外辅导,分层教学。
2.成绩问题。基础差,挨批评多,产生自卑心理,容易逃课、打架、上网等现象。对策:不过多责罚与歧视,用耐心与爱心包容。多发现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
3.人格问题。暴躁,孤僻,自卑,嫉妒等性格问题。对策:多引导,通过实例去引导他们,通过主题班会发动同学们对他们多关心,相互交流。
4.人际问题。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心理问题。对策: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端正学生人际关系,多开展班级活动。
5.青春期问题。早恋,手淫,看黄色网站等心理问题。对策:加强引导,有针对性开展青春期教育,指导男女学生正常交往。
八、当前智慧城市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仍存在如下几点问题:
1、建设流程中环节缺失,影响建设效果的及时反馈和改进
智慧城市建设应包括项目规划、筹资、建设、运营、监控、评估、反馈等一系列流程。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流程中环节的缺失主要涉及监控不到位、绩效评价指标不完善等问题。监控应贯穿智慧城市建设各领域的全部流程,涉及项目规划的民主科学性、筹资的合法透明性、建设过程的规范有序性、评估指标的统一合理性等。因此,监控环节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智慧城市建设效果的及时反馈和改进。同时,绩效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也是当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突出问题,这主要体现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科学评价方法选取和合理指标权重设计等方面,导致相关组织部门、利益相关群体、个体难以有效衡量智慧城市建设所带来的实际效果。此外,项目绩效评价的主体选择也相对单一,往往由政府相关部门单独负责绩效评价的整个过程,缺乏第三方绩效评价主体的参与。
2、信息的整合与共享不充分,加剧了“数字鸿沟”
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经过了七年的发展历程,但在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不同区域、人群、城乡之间对智慧城市各领域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存在偏差。同时,不同区域、人群、城乡和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资源获取不平衡,使得信息交流与共享渠道不畅通,阻碍了信息技术的整合与共享,造成不同主体对同一智慧城市项目
九、行政执法存在普遍问题及对策?
一、普遍问题
1、执法盲区。现实中,存在一些行政执法的“盲区”,比如在违法行为发生的部位,行使职权的部门没有及时发现或者发现后缺乏有效执法。
2、执法资源不足。行政执法受到资源空间的制约,各部门执法资源不足,加剧执法不力的状况。
3、缺乏科学化执法手段。行政执法缺乏强有力的科学化手段和有效监督机制,使得执法难以实施。
4、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现实中,行政执法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导致行政执法的监督不力,执法效果不明显。
二、对策
1、完善行政执法体系。要建立完善的行政执法体系,加强行政执法的权力和制度建设,从而确保执法实施的有效性。
2、加快行政执法技术装备的更新。要加大投入,加快行政执法技术装备的更新,提高执法的效率。
3、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管理,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保障行政执法的有效执行。
4、强化行政执法的法律保障。要强化法律的有效实施,把行政执法活动纳入法律的保障范围,使行政执法有法可依,有规可查。
十、员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许多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员工的工作得不到及时的肯定和奖励,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培训和发展不足:一些企业没有为员工提供足够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员工的能力和技能得不到提升,缺乏职业发展前景。
沟通不畅:有些企业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企业文化不适应:一些企业的文化与员工的价值观不匹配,员工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及时肯定和奖励员工的工作表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足够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员工提升能力和技能,提供职业发展前景。
加强内部沟通: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促进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提高工作效率。
塑造适应员工的企业文化:企业应该塑造与员工价值观相符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解决员工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