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关文化是什么?
中国相关文化是由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博大精深 心 静 我们身边有什么传统文化? • 精美的民间工艺 • 剪纸、陶瓷、版画、雕塑、木刻、染织、虎头鞋、烙画、唐三彩、面人 • 古老的民间艺术 • 戏剧、评书、皮影、国画、刺绣、风筝、园林建筑、服装饰品 •……
二、班固相关文化常识?
班固主要成就:修成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代表作品:《两都赋》、《汉书》、《幽通赋》、《白虎通义》等 父亲:班彪 弟弟:班超 妹妹:班昭
三、所罗门文化的相关文献?
1、数数日本姓飘在所罗门--鱼落
2、所罗门航空.
3、三读《浮生六记》飘在所罗门--鱼落
4、败走所罗门兄弟案(上)
5、巴菲特败走所罗门兄弟案(中)
6、败走所罗门兄弟案(下)
7、所罗门之歌
四、与文化相关的词语?
1、胸无点墨: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 2、蹶角受化:蹶角:叩头;受化:接受文化。原指四方夷族和外国人来中国朝贡,接受教化。形容声威极大。 3、知文达理:知、达:懂得。有文化,讲道理。形容有教养。 4、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5、美雨欧风:欧:欧洲。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6、用夏变夷: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7、胸中无墨:胸中没有墨水。比喻人没有学问,文化水平低。 8、卖弄才学:指故意显示自己有文化水平。 9、一穷二白:穷:指物质基础差;白:指文化和科学落后。比喻基础差,底子薄。 10、兼收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11、黄金时代:指人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时期。也指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 12、识字知书:指有文化知识。 13、洋为中用: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 14、衣冠文物: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这里借喻文人众多。比喻太平盛世,文人众多,文化兴盛。 15、识文断字:识字。指有一点文化知识。 16、不通文墨:通:精通;文墨:指写文章、著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 17、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www.lz13.cn)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18、粗识之无:粗:略微。略微认识“之”“无”二字。指文化程度很低。 19、能写会算:指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20、欧风墨雨: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21、未识一丁:丁:“个”的讹字。不认识一个字,指没有文化的人。 22、粗俗之辈:指庄稼人或佃农,现指缺乏文化教养、行为、意识粗野庸俗的人。 23、知书达礼: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24、横僿不文:僿,粗鄙。粗鄙没有文化。 25、知书识字:指有文化修养。 26、欧风美雨:①比喻欧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②比喻欧美的侵略。 27、附庸风雅: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28、百年树人: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29、谈吐风雅:风雅:风流儒雅。指有文化修养和生活风度。 30、斯文扫地: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31、博大精深: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32、不识之无:连“之”字、“无”字都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33、传道受业:受:通“授”。传授道理,教授学业。 34、敏而好古:敏:勤勉。指勤勉钻研古代文化。 35、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36、斯文委地:犹斯文扫地。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37、兴文偃武:偃:停息。振兴文化经济,停息军事武备。 38、古为今用: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39、裂冠毁冕:①比喻背弃王室。②比喻绝意仕进。③比喻毁灭华夏文化,背离民族传统。 40、琴棋书画: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41、读书种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五、享受文化大餐相关句子?
坦然地一人外出享受美食,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做个孤独的美食家吧,有什么事情能比取悦自己更重要呢
六、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相关背景相关故事?
北方游牧民族与长城,灵渠与岭南。
七、与文化传承相关的节日?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中华儿女对团圆和睦的美好追求。春节代表着一年的结束,春天的到来,也预示着新的一年带来新的希望;
端午节隐藏着民族的气节,爱国的情怀;重阳节是孝老爱亲的节日,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一个节日都承载着古老的文化,是古老中国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
八、长城相关的古代文化名?
长城 这是长城最通用的称谓。长城是一种很长的墙体防御建筑,或形式和墙体相近、防御性质和墙体一样的防御建筑。“长城”之称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方城 只在春秋时楚国用过。 堑、长堑、城堑、墙堑 这几种称谓基本上相互通用,从战国直到明代几乎全都使用过。 塞、塞垣、塞围 在史书中用到“塞”字的地方很多,一般情况有两种意义:一是表示关口要隘,二是表示长城。 长城塞、长城亭障、长城障塞 这些称谓在史书中很常见。 壕堑、界壕 壕堑是长城建筑的一种形式,而界壕则是金代长城的专用词。 边墙、边垣 将长城称之为“边”,主要是明朝。中国古代,多将中原各地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地域称之为“边地”,明代则将在这一地域修筑的长城称之为边墙”或“边垣”。
九、与书籍相关的文化元素?
书籍装帧设计作为书籍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元素相结合,可以体现出书籍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同时也能够传达出作者的思想,将书籍以更加具有艺术气息和艺术美感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华文化元素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和体现。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可以体现出纸质书籍装帧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怀,在符合现代人们审美需求的同时,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
十、上海迪士尼相关文化背景?
迪士尼诞生于1928年,正值民国时期,开埠近百年的上海,当时已经成为连接中西的枢纽,也是古老中国接受西方文化的前站。
由于聚集了近5万世界各国侨民,西方的娱乐方式最早在上海被引进,电影就是其中之一。
1926年创立的《良友画报》是中国第一本大型综合性画报,也是目前发现的第一家刊发迪士尼内容的报刊。
1932年,该画报第32期上刊发标题为《米鼠:美国最红的明星》的时尚软文,介绍米老鼠和其创造者华特先生,并且别出心裁地用米老鼠为其画报做广告。
1932年《良友画报》首次将迪士尼介绍到上海
之后,沪上媒体介绍迪士尼的文章越来越多,而1938年《白雪公主》在上海放映更引发观影热潮,达创纪录的40余万人次。
之后各类迪士尼内容的图书及衍生品相继出版,电影也十分热销,南京大戏院、国泰大戏院等成为迪士尼电影的主要放映地。
迪士尼的米老鼠成为民国上海最受欢迎的卡通形象之一,也深入上海的城市记忆,甚至林语堂先生曾三次以米老鼠为标题发表文章。
1939年《世风》刊发的范琅创作的长篇漫画《米老鼠游上海》
迪士尼风靡上海滩,也激发了当时上海画家的创作激情,从范琅借助米老鼠的形象创作《米老鼠游上海》,到叶浅予创作的中国特色形象“王先生”和张乐平创作的大家耳熟能详的“三毛”,都是那一时期的产物。
《白雪公主》的成功,给了中国动画片从业者很大的触动,于是有了1941年中国动画片始祖万氏四兄弟创作出的第一部中国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取得极大的成功。
说来也是奇缘,迪士尼影响了中国动画产业,中国动画又影响了日本。
《铁臂阿童木》的创作者手冢治虫正是看了这部《铁扇公主》而放弃学医,从事动画创作。
1978年他来到中国,第一个要拜访的就是自己的启蒙老师万氏兄弟。
可见,迪士尼与上海的情缘可以追溯到其诞生之日,上海也因迪士尼而引发漫画创作潮,成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