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理解受众需求?
“使用与满足”
一、受众的传媒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
(一)对广播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
三种基本心理需求
1.竞争心理需求;
2.获得新知的需求;
3.自我评价的需求。
(二)对印刷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
贝雷尔森 人们对报纸的六种利用形态
1.获得外界消息的信息来源;
2.日常生活的工具;
3.休憩的手段;
4.获得社会威信的手段;
5.社交的手段;
6.读报本身的目的化。
(三)对电视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
麦奎尔 “满足”的四种基本类型
1.心绪转换(diversion)效用;
2.人际关系(personal relations)效用;
3.自我确认(personal identity)效用;
4.环境监测(surveillance)效用。
二、传媒接触的社会条件因素
卡兹 “使用与满足”的基本模型
“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竹内郁郎 补充
三、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
“使用与满足”研究把能否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这个视角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它认为受众的媒介接触是基于自己的需求对媒介内容进行选择的活动,这种选择具有某种“能动性”,这有助于纠正大众社会论中的“受众绝对被动”的观点。
第二,它揭示了受众媒介使用形态的多样性,强调了受众需求对传播效果的制约作用,对否定早期“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的效果观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使用与满足”研究指出了大众传播对受众具有一些基本效用,这对40年代至60年代过分强调大众传播的无力性的“有限效果论”也是一种有益的矫正。
局限性:
1.“使用与满足”研究过于强调个人的和心理的因素,行为主义和功能主义色彩较浓;
2.它脱离开传媒内容的生产和提供过程,单纯地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因而不能全面揭示受众与传媒的社会关系;
3.“使用与满足”研究指出了受众的某种能动性,但这种能动性是有限的,仅仅限于对媒介提供的内容进行“有选择地接触”的范围之内,因而不能反映受众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有着传播需求和传播权利的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
二、如何理解客户需求?
原则1:由粗到细,从宏观到微观。
必须先从宏观上了解客户业务的全貌,再逐步深入细节。因为对于客户的业务而言,我们是外行,如果从业务细节着手,很容易迷失方向,失去对业务核心的把握。同时要认识到,对于一个外行而言,我们对细节的深入也必定是有限的,不要指望自己能够无穷的彻底的了解每一个细枝末节。一是不可能有无限的时间给你了解,二是没有这个必要。因为未来的系统也不可能完全包办所有业务的细节,还有很多事情是要靠客户企业中这些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来做的。
原则2:从不同层次的客户代表那里收集不同层次的需求
对于企业高层决策者,他会给你描述一个系统的大的功能蓝图,如使企业具有整体报价能力,能更好的服务于高端客户,能支持企业的重大业务决策等;对于企业各级管理者,他会给你讲述他这一层的管理需求,如能更好的进行部门员工的业绩考核、生成月度报表,更好的进行业务结算等;对于各级业务操作人员,他可能给你谈及很多业务细节和操作细节…… 在由上到下的逐级访谈中,对未来系统的描述就从一个大黑箱变成多个小黑箱,再变成透明、明确、详细的系统定义的过程。
客户业务调研和需求分析注定是一个不断细化的过程,不要指望一次访谈/调研就能穷尽,也不要指望一次开发过程就能得到完全满足客户梦中期待的那套系统来。因为事实上很多需求是隐性的,连用户都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只有经过多次循环细化才可能把更多隐性的不断挖掘、暴露出来。
三、需求定理形成需求和需求量的理解?
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显示了随着价钱升降而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ceteris paribus),某个体在每段时间内所愿意买的某货物的数量。在某一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某一货物的总数量称为需求量。在不同价格下,需求量会不同。需求也就是说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若以图像表示,便称为需求曲线。
需求量是在某一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上,居民户(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规律的含义:当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下降而增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需求规律。只有向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才符合需求定理。
四、客户挖掘与需求理解?
挖掘客户需求要从三个方面
(1)目标
(2)动力
(3)驱动力
客户分为多种多样,减脂塑形、理疗身心、脊柱修复、提升运动表现
首先说下目标
(1)要了解客户对瑜伽有没有了解,如果了解要问他练习了多久,可以给她推荐什么样的课程,怎样让他更好的去提升自己,如果没有了解过,需要我们销售人员去引导,让他知道瑜伽的好处
(2)客户对老师和课程的要求,比如她喜欢什么样的教学风格,是喜欢一对一的私教还是喜欢大课,还要了解她喜欢什么风格的瑜伽
(3)要了解客户的经济情况,每周练习频率,给她推荐适合她的卡种
(4)对场馆的要求,和装修是否喜欢
(5)对我们的服务是否满意
五、怎样理解营运资金需求?
营运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
其中: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
周转天数=360/周转次数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预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预收账款余额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预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预付账款余额
应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应付账款余额
营运资金需求量=营运资金量-自有资金
六、怎么理解弹性需求和刚性需求?
弹性需求是可要可不要,刚性需求是必须要
七、关于客户需求至上的理解?
就是指顾客至上。这是市场营销观念的体现。市场营销观念是一种将消费者利益放在首位,消费者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一切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经营指导思想。
客户需求至上的提出,是企业经营指导思想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我们通常又将市场营销观念称为新市场观念。
八、怎么理解马斯洛需求理论?
1、马斯洛需求理论说人的需求是分五个层次。
2、生理需求,这是最基本能够维持人活下来的生存需求,如:食物、空气、饮水、睡眠、保暖衣服、居住等。
3、安全需求,这是在满足生理需求的情况下,人开始注意自身安全和稳定方面的需求,如:社会秩序、体制、法律、和平、医疗、教育等各方面。
4、爱与归属的需求,这是人们在精神方面的需求,在满足生理和安全两种需求的情况下,人们开始渴望亲人、朋、爱、友谊,希望能和别人建立起一定的交际关系,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在亲朋、同事等群体中占有一席之地。
5、尊重需求,这是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已不再是只希望占有一席之地的需求,不单是要获得自尊、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自由的愿望,同时也要在一定群体中有威望、被承认、有地位、有名誉、被欣赏等。
6、自我实现需求,最高层次的需求,是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追求,如:成为科技、音乐、体育等某一领域的顶尖人物,甚至是时代的里程碑型的人。
7、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二是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
九、关于客户需求至上的理解范文?
对顾客至上的理解:
加强员工树立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树立顾客至上的理念就要从最基本的做起,诚心为顾客服务,始终以客人为中心,设身处地的为客人着想,树立以诚相待的态度,要用心去对待顾客。
特别是针对特殊顾客,最大限度地满足客人的要求,树立服务为先的意识,掌握客人的信息,针对性服务,让顾客至上的理念成为‘品牌’,保证让顾客满意,从而培养顾客长期稳定的忠诚度。
“顾客至上”的下一句是:“服务第一”。
顾客至上,服务第一意为:顾客至上就是一切以顾客为主,能为顾客的利益考虑。服务至上就是在服务质量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顾客有实至名归的感觉,这样才能让顾客回头。
顾客至上是商业企业的经营观念,把为顾客服务摆在第一位的思想,“把顾客当成上帝”即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满足顾客之所需。
十、通俗理解需求牵引供给的例子?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电动汽车。随着消费者对环保和节能的增加需求,汽车制造商开始生产电动汽车以满足市场需求。
这导致了电池、充电器和其他相关设备的供应增加,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的价格也开始降低。
因此,消费者的需求推动了电动汽车的供应和技术创新,同时供应和技术创新也又促进了更多消费者的需求。这个例子说明了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们相互牵引着彼此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