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核架构有几种?
内核构架有很多架构,很多不同的内核
架构有armv1 v2 v3 v4 v5 v6 v7
内核太多了,比如armv1对应的是arm1,armv5对应的arm9,armv6对应的arm11,armv7对应的cortex(比如A8 A9都属于cortex架构)v6,v7,v8是supported instruction set,翻译是支持的指令集,arm7,arm11是cpu core,翻译是cpu核心,risc和x86,mips是cpu structure,翻译是cpu结构。
v6,v7,v8既可以指指令集的版本,也可以指支持该指令集的set,即支持该指令集的处理器,硬件。
arm7,arm11指cpu的核心部分,由于不同厂商的arm11的处理器同是同样或类似的布局,用架构称呼约定俗成。
更严格说cpu结构或架构(structure)只有risc,cisc的x86,cell,power,arm,mips等的分类。
二、芯片架构有几种?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芯片架构有X86、ARM、RiSC-V和MIPS四种。
提到芯片架构,就不得不说CPU,因为架构的发明离不开它。CPU也叫中央处理器,是一块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主要包括运算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控制及状态的总线。CPU的核心是各种类型的芯片,芯片架构是造芯的第一步
三、uos有几种架构?
统信软件基于Linux内核采用同源异构技术打造创新的统信UOS,同时支持四种CPU架构(AMD64、ARM64、MIPS64、SW64)和六大国产CPU平台(鲲鹏、龙芯、申威、海光、兆芯、飞腾)及Intel/AMD 主流CPU,提供高效简洁的人机交互、美观易用的桌面应用、安全稳定的系统服务,是真正可用和好用的自主操作系统。
四、丰田架构有几种?
TNGA - Toyota New Global Architecture,是丰田前几年推出的全新平台,即蜂単概念平台,该平台根据车型定位可依次分为四个级别:
1.TNGA-C,定位为紧凑或以下车型,前驱小型车、紧凑型车,第4代普锐斯是首款车型,涵盖车型有,C-HR、弈泽(18年秋季上市)、第11代卡罗拉、两厢Auris,第5代RAV4 (2019年发布).雷克萨斯UX (18年3月日内瓦首发)等。
2.TNGA-K,定位为紧凑或以上,为前驱或四驱配置,属于中型车、中大型车平台,第8代凯美瑞(17年11月上市)是TNGA平台首款车型、北美18年首发Acalon(第5代亚洲龙),雷克萨斯ES/RX也是该平台车型,主要涵盖车型有凯美瑞、亚洲龙、 Rav4、汉兰达、雷克萨斯ES,没错ES就是和凯美瑞一个平台的车型,其前后悬架结构一致。
3.TNGA-N代替原丰田N平台,主要生产后驱或四驱车型,代表车型为皇冠。
4.TNGA-L (Luxury) ,主要生产丰田后驱中型车、中大型车,雷克萨斯LS18款、豪华GT跑车LC18款,第15代皇冠(2018年上市)等也属于该平台,主要涵盖车型有IS、 GS、LS、LC等成型
五、apisix镜像有几种架构?
Apisix镜像有多种架构可供选择。Apisix是一个开源的高性能API网关,支持多种架构,包括x86、ARM和PowerPC等。这些不同的架构适用于不同的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无论是在云环境还是边缘设备上,Apisix都可以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Apisix镜像架构,以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和良好的性能。
六、数据管理的组织架构模式有哪几种?
有3种。
1、层次模型:
①有且只有一个结点没有双亲结点(这个结点叫根结点)。
②除根结点外的其他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双亲结点。
层次模型中的记录只能组织成树的集合而不能是任意图的集合。在层次模型中,记录的组织不再是一张杂乱无章的图,而是一棵"倒长"的树。
2、网状模型 :
①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没有双亲结点。
②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双亲结点。
网状模型中的数据用记录的集合来表示,数据间的联系用链接(可看作指针)来表示。数据库中的记录可被组织成任意图的集合。
3、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用表的集合来表示数据和数据间的联系。
每个表有多个列,每列有唯一的列名。
在关系模型中,无论是从客观事物中抽象出的实体,还是实体之间的联系,都用单一的结构类型
七、soc有哪几种架构?
系统芯片(SOC)架构- Aviral Mittal
System on Chip Architecture-Aviral Mittal
此技术是在设计片上系统时考虑体系结构级别的因素。同样,范围是围绕soc,soc将使用ARM的Cortex-M级处理器。
The first issue perhaps is Hosted Vs Hostless SoC:
第一个问题可能是托管与无主机SoC: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托管与无主机SoC
托管SoC通常是大型SoC的“伴侣”芯片。大型SoC被称为主机SoC:托管SoC的一个例子可以是LTE智能手表的小型蓝牙+显示驱动SoC,其中LTE SoC是大型主机,而这个小型蓝牙+显示Dirver是托管SoC,即伴生SoC。小型“托管”或“伴生”SoC的功能相当依赖于大型主机SoC。通常,主机SoC将具有主应用处理器和操作系统,并且将通过芯片到芯片的链路(例如PCIe或SPI等)来控制小的伴生SoC,因此主机SoC在主机看来将是一种外围设备。
无主机SoC是非常自给自足的,并且主要是电路板上的主SoC。它通常有自己的应用处理器和操作系统。例如,耳机或扬声器的音频+蓝牙SoC。这个SoC的功能不依赖于同一块电路板上的其他SoC,它是电路板上的主要SoC。通常微控制器soc也属于这一类。
So why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Hosted Vs HostLess?
那么,为什么考虑托管与无主机是很重要的呢?
对于托管SoC,设计者可以使用系统上存在的用于大型主机SoC的资源,例如,对于托管SoC,您可以使用主机SoC的NVM存储器来存储所有代码,然后可以将代码从主机SoC下载到托管SoC。这意味着托管SoC可以是没有NVM的SoC。这意味着这个SoC的架构将会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代码已经下载到了它的RAM中。与NVM相比,RAM的速度非常快,因此直接将代码下载到RAM并从RAM运行可以消除对处理器高速缓存的需求。
这只是一个例子,展示了SoC的设计可能会受到托管与无主机的影响。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可以有一个SoC,它既可以在托管模式下工作,也可以在无主机模式下工作。然而,这些将超出本技术的范围。
Which ARM Cortex-M processor?
在任何SoC设计中,最重要的方面可能是选择SoC上的主应用处理器。这个应用处理器通常运行一个操作系统,但是对于非常小的应用程序,可能不需要操作系统。
如前所述,此技术的范围将处理器类型限制为ARM Cortex-M,因此处理器选择将是ARM Cortex-M之一。下面是一个非常简短的选择标准:
ARM Cortex-M0
M0是最小的处理器,最小配置约12K门:适用于低功耗应用,低性能要求。它将足以进行蓝牙处理。但是,它没有安全功能,也不支持跟踪组件,例如ITM(Instrumentation trace Macrocell)或ETM(Embedded trace Macrocell)或MTB(Micro trace Buffer)。不要担心这些ITM、ETM和mtb是什么,您只需要了解,没有ITM和/或ETM和/或mtb,调试应用程序软件代码将变得有点困难。但是M0代码通常比较简单和小,因此人们首先会争论是否需要这些组件。
总线协议:AHB Lite
门计数:12K,最小配置,这是ARM引用的数字。
Cortex-M0门计数(Nand 2等效门):约25k门。
Bus protocol: AHB-Lite
Gate Count: 12 K in Min Config, this is the ARM quoted figure.
ARM Cortex M0 Gate Count (Nand 2 equivalent gates): ~25 K Gates. This is what I obtained from synthesis by dividing reported area by design compiler by the area of 1 Nand 2 gate area of minimum strength from the tech lib.
注:此技术将始终使用Nand 2等效门计数作为面积分析和面积比较的度量。很明显,ARM引用的门计数并不等于Nand 2门,而是门的总数。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是在实际的Nand 2门数之后,ARM引用的M0的12K门数可能会误导你,这是一个更好的度量。
ARM Cortex-M0+
M0+支持硬件安全。它提供一种特权和非特权操作模式,与可选的内存保护单元不同。(微处理器)。它还为增强的调试功能提供了可选的MTB(微跟踪缓冲区)。所以,如果你担心基本的安全性和调试代码,但又想拥有一个非常节能的小型处理器,Cortex-M0+也许是你的正确选择。
总线协议:AHB Lite
门数:未知
ARM Cortex-M3
与Cortex-M0或M0+相比,ARM Cortex-M3具有更多的处理能力。它默认添加MAC(multiply accumulate)指令以支持单周期乘法,这在M0、M0+中是可选的,将中断从32增加到240,添加硬件除法单元,升级到ARMv7-M指令集体系结构,并具有ETM(嵌入式跟踪宏单元)支持增强的跟踪和调试功能。
显然,它保留了特权和非特权操作模式与可选内存保护单元的区别。(微处理器)。
总线协议:AHB Lite+APB
ARM Cortex M3门数(Nand 2等效门):约105K门。
因此,选择Cortex-M3而不是M0的价格,在面积上大约是4-4.5倍。
ARM Cortex-M4
与M3相比,ARM Cortex-M4具有更大的处理能力。它添加了“SMID”(单指令多数据)指令,与M3中的多时钟周期执行相比,它在单时钟周期中完成了一些指令。它适合于将DSP应用程序添加到SoC中。它提供一个单精度浮点单元作为选项。所以如果你想运行一些DSP应用程序,那么这就是你的处理器。
总线协议:AHB Lite+APB
ARM Cortex M4门数(Nand 2等效门):带FPU的约180K门。
因此,选择Cortex-M4而不是M3的价格,即增加数字信号处理器应用的价格,在面积上大约是2倍。
ARM Cortex-M33
ARM Cortex-M33主要用于增加硬件安全性。它增加了ARM信任区支持,中断线增加到480,增加了可选的协处理器接口,并具有可选的FPU+DSP指令。所以这更像是一个增加了安全性的Cortex-M4。不知道为什么叫M33,我宁愿叫M44。
因此,如果特权和非特权模式不符合您的安全要求,并且您必须具有ARM信任区,那么这就是您的处理器。注意,协议现在是AHB5(与AHB Lite不同)。
总线协议:AHB5+APB
ARM Cortex M33门计数(Nand 2等效门):不知道,但我会说它应该与Cortex-M4非常相似,所以让我用FPU估计它为~200k门。
ARM Cortex-M7
ARM Cortex-M7主要用于需要更高性能的系统。它有专用的紧耦合内存接口,指令TCM(ITCM)和数据TCM(DTCM),在这里你可以放置你的关键代码,这将运行得非常快。它还具有AXI接口,可以再次提高性能。您还可以获得内置的可选指令缓存和数据缓存,这可以再次提高性能。
但是从安全角度来看,它不支持ARM信任区。
总线协议:AXI+AHB-Lite+APB。
ARM Cortex-M7门计数:未知。
ARM Cortex -M7+
八、opengauss有什么数据软件架构?
openGauss是单机系统,在这样的系统架构中,业务数据存储在单个物理节点上,数据访问任务被推送到服务节点执行,通过服务器的高并发,实现对数据处理的快速响应。同时通过日志复制可以把数据复制到备机,提供数据的高可靠和读扩展。
九、应用层有几种体系架构
在计算机网络中,应用层负责提供网络服务和应用软件之间的通信。在设计应用层时,我们需要考虑不同的体系架构来满足不同的需求。下面将介绍应用层有几种体系架构。
1. 客户端-服务器体系架构
客户端-服务器体系架构是应用层中最常见的体系架构之一。在这种体系架构下,客户端发送请求,服务器响应这些请求。客户端通常是用户界面,而服务器则提供服务或资源。这种架构适用于需要中央控制和资源共享的应用。
2. 对等体系架构
对等体系架构是另一种常见的应用层体系架构。在这种体系架构下,各个节点之间平等地交换数据,每个节点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器。对等体系架构适用于需要节点之间直接通信和数据共享的应用。
3. 多层体系架构
多层体系架构是将应用层划分为多个层级来实现不同功能的体系架构。常见的多层体系架构包括分层体系架构和MVC(Model-View-Controller)架构。这种体系架构有助于提高应用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在分层体系架构中,应用被划分为多个逻辑层,每个层级负责不同的功能。例如,Presentation层负责用户界面,Business Logic层负责业务逻辑,Data Access层负责数据访问。这样的划分提高了代码的模块化和重用性。
MVC架构将应用划分为Model(模型)、View(视图)和Controller(控制器)三个部分。Model负责数据处理,View负责展示数据,Controller负责业务逻辑和数据流。这种架构使应用的不同部分分离开来,降低了耦合度。
总结
应用层有多种体系架构可供选择,包括客户端-服务器体系架构、对等体系架构和多层体系架构等。选择适合的体系架构可以提高应用的性能、可维护性和扩展性,有助于满足不同的需求。
十、大屏数据可视化系统架构?
大屏数据可视化系统是一种基于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的监控、分析和管理工具。其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数据采集层:负责从各个数据源采集数据,并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清洗、处理、转换和存储。常见的数据源包括数据库、API接口、文件、第三方服务等。
2. 数据处理层:负责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计算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存储到数据存储层中。数据处理层通常也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挖掘、数据建模等功能模块。
3. 数据存储层:负责存储采集的数据和处理后的结果。数据存储层可以采用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数据仓库等技术。
4. 可视化展示层: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可视化手段展示出来,供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可视化展示层包括大屏幕展示、Web界面、移动端应用等。
5. 用户管理和数据权限控制:负责对用户进行权限管理,确保用户只能看到其有权限查看的数据。用户管理和数据权限控制可以基于角色、用户、数据分类等进行授权管理。
针对大屏数据可视化系统,一般采用分布式架构可以加强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性能。同时,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还需要考虑高可用性和容灾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