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力资源数据分类分级?
答: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建设,常见的人力资源数据类型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第一,事实性数据。可分为个人层面的、组织层面的、岗位层面的。个人层面的数据有人员数量与结构、学历、年龄、性别、家庭背景、工作经历、技能特长等,就个体而言这些数据通常是唯一的或不经常变化的静态性数据,虽然年龄会随着时间而变化,但是每个点是不变的。这类事实性的数据,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被称之为人事档案信息,这也是人力资源的最基本的信息数据,是多数分析的基础。那么首先要实现全体员工人事档案的全面数字化管理,再利用这些数据做有价值的分析。
第二,动态性数据。这类数据通常是变化的,是在人力资源业务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动态性数据。比如招聘业务,我们计划招聘20位员工,但是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收到500份简历,面试50人,过程中的数据就会分析反映出招聘效果与效率。
第三,整合性数据。这类数据往往是通过计算、分析、挖掘得到的,是综合整理、关联运算出来的综合性数据,比如人事费用率、人均效益、人均工资等。
二、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时采用的外部数据?
大部分外部数据是根据每年的大学生毕业的的数量
三、外部资源有哪些?
外部资源是指其他企业的资源和公共资源等,具有可利用性和相对无限性等特征。
可利用性是指企业只要支付一定的使用成本或开发成本,就可让外部资源为自己服务;相对无限性是指与企业的资源需求相比,外部资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种类上都是无限的。
当企业使用外部资源的时候,既可以以较高的代价获取外部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而将其转变为内部资源,也可以付出较低成本只取得使用权。对一个企业来说,到底采取何种形式,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四、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共有哪些?
资源也可分为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两种。内部资源的主要来源是个人,包括其所占有的生产资料以及拥有的知识技能,这也可以称为个人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外部资源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人脉资源,即构建其人脉网络或社会网络的能力。
五、什么是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
内部资源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拥有的资源。外部资源是指地区外部或外国所拥有的资源。
六、自然资源8大分类?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基本来源,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资源退化了、枯竭了,就要阻碍生产的发展。采矿工业如果实行盲目开采,就会带来矿产资源枯竭。一个人不能离开水、空气、阳光、土地等,这些资源一旦缺少,就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威胁。
自然资源可分为三大类:
一是生态资源(恒定资源),如光、热、水、风力、潮汐等;
二是生物资源(可再生资源或可更新资源),如动物、植物、微生物、土壤等;三是矿产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或不可更新资源),如天然气、煤炭、石油等。
七、信息资源外部特征?
现代信息资源的特征:
1、增长快;
2、更新快;
3、传播快;
4、形式多样化;
5、语种多样化;
6、内容交叉重复7、质量下降。 文献的外部特征检索途径:1、题名途径;2、责任者途径;3、出版社、出版地、出版年等途径4、文献代码(ISBN、ISSN等) 文献内容特征的检索途径1、主题途径2、分类途径3、关键词途径4、摘要途径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有5个基本部类,22个基本大类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该部有1个类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2、哲学,该部有1个类B哲学、宗教 3、社会科学,该部有9个类C社会科学总论D政治、法律E军事F经济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H语言、文字I文学J艺术K历史、地理 4、自然科学,该部有10个类N自然科学总论O数理科学和化学P天文学、地球科学Q生物科学R医药卫生S农业科学T工业技术U交通运输V航空、航天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5、综合学科,该部有1个类Z综合性图书
八、银行外部数据概念?
金融机构外部数据指为实现金融机构特定业务目标,通过采购、合作、自主采集等方式,由金融机构外部引入的数据。
金融机构外部数据管理指金融机构通过构建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要求、建立和实施系统化制度、流程和工具等方式,针对外部数据进行引入、应用、共享和退出的全流程管理,确保外部数据的合法引入、合规使用、充分共享和正常退出,并在经营管理中最大化发挥外部数据价值的动态过程。
九、资源的分类?
我国资源种类太多,分自然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矿物资源,自然资源有高山流水、沙漠盆地,这些所蕴含的风能、水能、地热能。我国拥有大量湖泊,有青海湖、鄱阳湖等,我国土地资源山地230万平方公里,高原250万平方公里,盆地180万平方公里,平原115万平方公里,丘陵95万平方公里。
矿产资源171种,已探明储量的157种,其中钨、稀土等储量世界第一,煤、铁、铜、银等位居世界前列
。
十、人口资源分类?
人口是一个内容复杂、综合多种社会关系的社会实体。人口的出生、死亡、婚配,处于家庭关系、民族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及社会关系之中,一切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都同人口发展过程相关。
人口按居住地可以划分为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还可以按年龄、性别、职业、部门等构成划分为不同的群体。人口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是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由于社会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口发展过程不同,人们对人口现象的认识和反映也不同,所以在每个社会都有与其相应的人口思想和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