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
1. 人格
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理想、自我意识)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两部分内容。人格具有独特性、统合性、功能性和稳定性等特征。
(1) 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人格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2) 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统一一致性, 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3) 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当面对挫折 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奋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现。
(4) 稳定性。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跨时间的连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但是,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变化, 人格也有可能产生变化,这是人格可塑性的一面,正因为人格具有可塑性,才能培养和发展人格。人格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
2. 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
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解释了人格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特点,且各个阶段又有其独特性,或者说面临着不同的矛盾与危机。
3. 人格发展的规律与教育活动
教育制约并规定着人的心理发展的过程和方向,对儿童的人格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教育必须以学生人格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教育就是要了解学生人格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通过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解决好每个阶段的矛盾, 顺利渡过发展危机,以免儿童的人格发展出现障碍或者迟滞
二、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身心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的普遍心理学现象,人的身心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 生理发展阶段(0-2岁):最初的两年是人生发展的最重要阶段,婴儿需与外界环境接触和相应解决,以满足基本的需求,如食物和安全感等。在这个时期,婴儿通过吸吮、吞咽、绕口子等动作来满足身体上的需求。(生理发展)
2. 个性发展阶段(2-12岁):通过语言的发展,儿童可以开始理解世界、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意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建立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个性认识,寻找自己的角色和定位。(个性发展)
3. 社交发展阶段(12-18岁):在青春期,身体和心理会发生大量变化,青少年开始与其他人交往,包括朋友和恋人。这个阶段是建立社交能力和发展成人身份的重要时期。(社交发展)
4. 成熟发展阶段(18岁以上):成人在逐渐担负着更多责任的同时,也在寻求自己价值和目标的定位。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和心灵会经历很多变化,包括生殖和生理上的衰减,以及对生活的更深刻和宽广的理解。(成熟发展)
这些阶段的年龄和次序可能有所不同,但这些阶段的基本特征在大多数人身上都是相似的。不过,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速度都不同,在不同的时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因此需要更具体的指导和照顾。
三、哲学发展的一般规律
哲学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指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历史发展中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哲学作为人类思维和认识的高级形式,承担着对世界本质和人类存在等重大问题的探索和研究。它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固定的规律,这些规律不仅指导着哲学学科的发展,也对人类哲学认识的演进起到了积极作用。
哲学发展规律之历史性与创新性
哲学发展的第一个基本规律是历史性与创新性。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和演进的状态中。它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地解决新的问题和挑战。同时,哲学也具有创新性,它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反思,为人类认识提供新的理论框架和思维方式。
在历史性与创新性的指导下,哲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和思想流派。从古代的东方哲学到现代的西方哲学,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主题。哲学的历史性与创新性是哲学发展的基础,也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哲学发展规律之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哲学发展的第二个基本规律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哲学作为对世界本质和人类存在的探索,既要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又要与实际生活和实践活动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意味着哲学不能脱离社会实践而孤立存在,它需要与实际问题相联系,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哲学的理论性使它具有普遍性和深度性,而实践的指导使其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哲学理论的有效性和适用性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和验证。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哲学理论才能真正指导实际行动和社会变革。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哲学发展的重要规律,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哲学发展规律之综合性与专业性
哲学发展的第三个基本规律是综合性与专业性。哲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需要对广泛的问题进行思考,也需要对具体领域和专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综合性与专业性的统一,意味着哲学需要既关注宏观的哲学问题,也关注微观的专业领域。哲学需要在广义上进行系统的思考和研究,同时也需要在狭义上进行专业学术的深入探究。
哲学的综合性使其能够对不同领域的问题提供综合性的解释和认识,从而形成对世界的整体把握。而专业性使其能够深入研究具体领域的问题,为各个学科和领域提供专业的哲学分析和评价。
哲学发展规律之持续性和创造性相结合
哲学发展的第四个基本规律是持续性和创造性相结合。哲学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不仅需要保持对传统思想的传承和发展,还需要不断开拓新的思维和观念。
哲学的持续性体现在对传统哲学思想的学习和研究中,它需要对古代哲学思想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和继承性的发展。同时,哲学也需要创造性地思考和提出新的理论观点,以适应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持续性和创造性的相结合是哲学发展的重要规律,它要求哲学学者既具备对传统思想的扎实基础,又具备积极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总结
哲学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本质和特点,它既具有历史性和创新性,又具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综合性与专业性的统一,以及持续性和创造性相结合。了解和把握这些规律对于理解和推动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个体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
1、品德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主体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自我建构的结果。[儿童是现实的社会的人,他以他的活动与交往同外界建立不可分割的联系,构成自己的生活环境。生活和交往的范围扩展和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他同外界的联系关系也日益丰富。]2、个体的品德发展是在其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实现的,内部矛盾是促进品德发展的直接动力[品德发展来自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来自生活主体的活动和交往,但是,通过主客体的互相作用以促进品德的发展并不是无条件的,不是任何活动和交往都有益于品德的发展。]3、个体品德的发展是品德各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儿童的品德是作为一个结构而存在的。虽然品德由哪些要素构成,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人认为,由三要素构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另有人认为,由四要素构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4、品德的发展是有阶段的连续发展过程,是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哈特肖恩和梅)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无任何规律性可循,不存在不变的发展模式,也无什么固定发展阶段。儿童的道德品质诸如诚实之类是有情境性的,在儿童的行为中并无一种普遍的、一贯的诚实品质。第二种意见则认为,所谓发展也就是成熟,如果说这种发展可以划分为阶段的话,那么,也只存在由于成熟而自然带来的量的增加,并无阶段间质的差异。第三种意见(皮亚杰、科尔伯格)则认为,儿童的道德不仅是发展的,而且是有阶段的,各阶段间有着本质的差异][如果是简答题就不答括号内的]
五、汽车金融发展的一般规律?
①汽车金融的“泛化模式”。
这是汽车金融发展的初期形态,是以增强汽车消费市场的成长性、拓展汽车消费市场的总量、助长消费能力为直接目标的信贷融资模式。
其实质是以信贷工具为基本手段来达到汽车消费量的扩张。
②汽车金融的“深化模式”。
这是汽车金融的发展形态,是以销售市场整合和营销规模效益化为基础的金融运作模式,其实质是在汽车金融量扩张的情况下质的提高。
其中既包含针对消费融资的金融工具的丰富和深化,也包含对汽车厂商提供相关咨询服务的能力和自身制度体系、运作管理体系等的完善和发展。
③汽车金融的“混合模式”。
这是一个相对完备、成熟的形态,是建立在以实现汽车产业金融化为目标的汽车金融的“泛化”与“深化”有机统一的形态。
同时是汽车金融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对汽车产业全面扩展、渗透与深化的过程。
“混合模式”实现了量和质的统一,是以汽车产业全面金融资本化为标志的。
六、影响人性发展的一般规律?
人性发展的一般规律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遗传因素对人性发展起重要作用,决定了个体的基本特征和潜力。
其次,环境因素如家庭、社会和文化背景也对人性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教育、价值观和社会规范塑造了个体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此外,个体的经历、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也对人性产生影响。综上所述,人性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由遗传、环境和个体经历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七、科技发展五大规律?
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是指每18个月,计算机等IT产品的性能将翻一番,或者说相同性能的计算机等IT产品,每18个月价钱会降一半。
反摩尔定律
反摩尔定律是指如果一个IT公司在现在和18个月前卖掉同样多的、同样的产品,它的营业额就要降一半。反摩尔定律逼着所有的硬件设备公司必须赶上摩尔定律规定的更新速度。
流量不等值定律(70-20-10定律)
在互联网领域,行业排名"老大[2]"的市场份额可能是70%,"老二"可能是20%,其他的占10%,但"老二"的价值不及"老大"的十分之一。
安迪·比尔定律
计算机芯片(硬件)一旦更新升级,软件就会随之升级,新软件消耗掉硬件级的资源后,就迫使用户升级(购买)硬件,使得硬件公司继续创新。
诺维格定律
当一家公司在某个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超过 50% 以后,将无法再使市场占有率翻番,就必须寻找新的市场。企业通常可以利用自己的已有优势延伸到其他临近市场。就网游市场而言,腾讯看上去正在不断接近这个定律所描述的状况。
八、事物发展三大规律原理?
一、对立统一规律:
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二、量变质变规律: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九、教师发展的一般阶段和规律?
1. 观念转变阶段:这是教师发展的第一阶段,教师在这个阶段需要明确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角色和任务,从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向现代化的教育观念。
2. 技能学习阶段:这是教师发展的第二阶段,教师需要学习专业技能和教育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以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3. 实践积累阶段:这是教师发展的第三阶段,教师需要通过实践和经验积累,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和能力。
4. 教师成长阶段:这是教师发展的最终阶段,教师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方式,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实现真正的教育成长。
教师发展的规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不断地去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变化,以达成更高的教育目标。同时,教师的发展也需要具备适应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以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
十、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表明: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谁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谁就会成为统治者,而谁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谁就会被历史前进的齿轮碾得粉碎。 因为历史观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见解。
在历史唯物主义诞生以前,人们总是从神的意志、卓越人物的思想或某种隐秘的理性,即从某种精神因素出发去解释历史事件,说明历史的发展。其结果不是曲解人类史,就是完全撇开人类史。资产阶级历史观用“人”的观点解释历史,比起中世纪用神的意志说明历史的神学观点是一个重大进步。
但它所理解的人是一种抽象的人,即脱离历史发展条件和具体社会关系、孤立地站在自然面前的生物学上的人,或失去感性存在的玄虚的“自我意识”。从这种抽象的人出发,必然把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归结为人类的善良天性或者神秘的理性。这仍然是用非历史因素、人们想象和思考出来的东西去解释历史,因而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历史以及历史研究的对象。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只有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考察人及其活动,才能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明确规定,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和以社会生活某一局部领域、某一个别方面为对象的各门具体社会科学不同,它着眼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一般的发展规律。它的任务就是为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提供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