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史料是什么?
史料是指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primary source)以及第二手史料 (secondary source)。
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但二者的界限经常并不明确(例如史记就很难说是一手或二手史料)。
一般中文所称史料,主要是指第一手史料而言。
二、史料类型和史料价值是什么意思?
一、史料分类及史料价值判断
• (1)第一手资料是指某历史事实发生时产生的,有些本身就是该历史事实的某些遗存,如文物遗迹、原始文件、档案等。 (当时)
• (2)第二手资料又称转手资料,它是相对于第一手资料而言的,反映该历史事实的转载或复制资料,如历史学家的研究著作、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后来)
• (3)史料的价值:一手史料可信度高一些
• 出土文物是更接近历史真实面貌的证据
• (4)史料价值判断
• 是否一手
• 史料反映哪些历史现象
二、史料价值判断步骤
• 首先,看材料的出处来源,初步辨析材料的价值与类型,看看是文献、图像、还是实物等史料;再看是一手史料还是二手史料,确定史料价值。
• 其次,依据材料中的时间和内容,联系所学知识,是否与所学知识构成证据链,即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否印证所学知识。
• 第三,按照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史料)分类。
• 第四,对材料的史料价值进行整体评价。
• 史料的价值判断就是看史料能否用来证实或者研究某段时期的历史发展规律
三、史料的研读
• 1.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这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
• 2. 读史征信
• 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发现历史的真实。
• (1)判断史料真伪:证实,证伪。
• (2)孤证不立,无证不信。(不能以偏概全,或以个例代表整体)
• 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 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 300 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 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 c.唐代 369 位宰相中有 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 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 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 (3)了解史料作者的情况:究人,究世。
• 班固在《汉书》中对王莽全盘否定,甚至进行人身攻击,主要是因为他对王莽的改制深为不满。
三、史料汇编是什么?
史料汇编指的是将各种历史资料收集、整理、编辑成册,以供历史研究、教学或文献编纂之用。史料汇编的目标是尽可能地收集和保存历史事件的资料,以便后人可以深入研究、了解和认识历史。
史料汇编通常需要收集各种来源的资料,包括书籍、报刊、档案、口述传统、考古发现等等。这些资料可能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涵盖了历史上的各个方面。
在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史料汇编者需要对各种资料进行鉴别和筛选,尽可能地排除伪造、夸大或歪曲的资料,以保持史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同时,史料汇编者还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和体系对这些资料进行编排和分类,以便后人可以方便地查找和使用。
史料汇编对于历史研究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史料汇编,可以使历史研究和教学更加系统化、规范化,提高历史研究和教学的质量。同时,史料汇编还可以为文献编纂提供基础性的资料和素材,促进文献编纂工作的开展。
总之,史料汇编是历史研究、教学和文献编纂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深入了解和认识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四、传世史料是什么?
指可以传给世人,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
五、木牍是什么史料?
答,木牍是古代用以写字的木简。
简牍,中国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为未编成册之称。实际是几种东西的总称,指的是竹简、木简、竹牍和木牍。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
出自: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记载:“竹生于山,木长于林,截竹为简,破以为牒,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断木为椠,柝之为板,力加刮削,乃成奏牍”,所记即为此物。
六、史料的意思是什么?
史料(Historical Material)是指用于研究和了解历史事件、人物、社会背景、文化等方面的各种证据、记录、文献、报告和实物等。史料可以分为两大类:
1. 文字史料:包括史书、传记、日记、信函、官方文件、外交文献、法律条文等,它们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历史事实、观点和评价。文字史料是研究历史最主要的依据,因为它们具有明确的时间、地点和作者信息,便于追踪和比较。
2. 非文字史料:包括地图、绘画、雕塑、陶器、货币、武器、服饰等实物,以及口述历史、民间传说、艺术作品、风俗习惯等非文字形式的证据。非文字史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事件的场景、人物形象以及社会生活的细节。
史料的收集、整理、鉴定和解读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不同来源和类型的史料进行分析和综合,我们可以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历史的各个方面,进而为现实社会和未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启示和借鉴。
七、青铜铭文是什么史料?
青铜铭文是古代记录历史事件的史料,对于考古来说有其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从远古时期的出土的青铜铭文记录的历料看,记录的史料都是当时发生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主要的是出土墓主人的生平事件,历任什么官职等等,而能陪藏青铜器的主人也是王候等极的人物。
八、民谚是什么类型史料?
属于社会史料或风俗史料类型。
民谣是民众心声的自然流露。民谚是社会感知、劳动智慧与生活经验的总结。民间流传的谣谚因此具有了作为社会史料和风俗史料的宝贵价值。《史记》重视民间“谣”“谚”,与严肃郑重的历史记录相结合,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史学记述的真实性。而对社会舆论的重视,也表现出史家的卓越识见。
中国传统文化涉及广泛,其中有一类知识生活化很强,但又带有一定的专业性,这就是传统民谚。
中国传统民谚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内容常与二十四节气、四季、天气等结合,用来指导农业活动和日常生活。
九、原始史料与转手史料的价值标准各是什么?
原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转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有时原始史料和转手史料是相对而言的,比如,在发现甲骨文以前,关于殷商的历史一直以《史记》的记载为原始史料,但甲骨文发现后,甲骨文就是原始史料,《史记》变为转手史料了。 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它实物等一定是原始史料。
十、史料是什么意思?
史料是指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primary source)以及第二手史料(secondary source)。
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但二者的界限经常并不明确(例如史记就很难说是一手或二手史料)。
一般中文所称史料,主要是指第一手史料而言。